首页 理论教育 明矾的传说

明矾的传说

时间:2022-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祖国的矾都,在浙江省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县接壤的丛山中。一天,王景成的老婆正在煮饭,锅里沸腾腾,散发出米饭的芬芳。情急智生,王景成想:清水珠是石头变的,放到嘴里有味道,放到水里水会清,这一定是宝,既是宝物就可以治病。石雨伞经过这样打扮以后,成为一座坚固的园形的堡垒,也成为王景成夫妇试验明矾的实验室。第三天,叠起来作灶的石快又松散了,证明它又是可变成清水珠的宝物。

祖国的矾都,在浙江省南端与福建省福鼎县接壤的丛山中。这个地下蕴藏着世界著名的明矾矿的地方,也是一个民间传说很丰富的地方。关于它的开发,矾矿工人中流传着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

传说,宋朝末年,元兵侵入中国,连年不断的战争,造成无数人家破人亡,田园荒芜,社会秩序非常混乱。为了避免战争的浩劫,江北人民扶老携幼纷纷向浙南避难,沿途讨些剩饭或挖些野菜充饥,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涯。

那时侯,矾都还是未开垦的处女地,方圆几十里路内没有人烟。高山上长看密密层层的古树和野藤,整日弥漫着云雾,豺狼虎豹常常在森林里出没。古树丛中长着比人还高的杂草,非常阴暗潮湿。山谷里挂下好几条溪涧,发出湍急的溪流声,溪涧里有几十丈深的潭。溪旁堆满奇形怪状的乱石,石上满是青苔。通到山上去的路根本找不到。

有一回,有个避难的玉环人,名叫王景成,带着妻子和两个孩子,挑着铺盖卷和残缺的用具路过那里。因为迷失了路途,在这渺无人烟的丛山中又没处问路,一直走到山脚。

“前边没有路了,我们要往哪里走呢?”王景成的老婆担心地发问。

“山上没门都是路,我们避难的不论去哪条路都可以,只要能度过这落难的日子就是了。”王景成领着一家人仍旧在山脚盘旋。

突然,天空堆满黑云,天沉重得像要塌下来的样子,狂风刮过古老的森林像虎啸一般。小的孩子怕得蹲在路边,缩成一团。看样子,马上就有暴风雨袭来,王景成心中想:走回头路吧,刚才走过的几十里远的地方没有见过一幢房子,眼看暴风雨就要下来,半路上到哪里去躲呢?就在这里吧,这里又没有一个住宿的地方;阴森的林荫下,怪可怕的。

正在进退两难的时候,大的孩子轻捷地爬到溪旁的高岩上,东瞧西望,像个侦察兵。一会儿,他高兴地对爸爸说:“爸爸,你担心没有地方住,山腰那边有把很大的雨伞,我们可以到那里避避雨。”

大家听了很奇怪,深山里哪里来的雨伞呢?抬头顺看大孩子指点的方向望去,山腰那边紧靠高耸陡峭的岩壁,矗立着一根粗如大水桶的石柱,上面盖着一块大岩板,顶头尖,边缘圆圆的,岩隙间长着野草野花和一二株灌木,远远望去,活像一把画着美丽花卉的雨伞。于是一家人就沿着溪涧,踏过溪旁的乱石,向那里攀登。

一家人各流了一身大汗才攀登到石雨伞底下。石雨伞底下约有一个小厅那么大,石柱上贴满深绿色的苔鲜,宛如涂上绿色的油漆。下边有一块方方的石板,约有三尺高,像张石桌。石桌旁边摆着四个石鼓,生得很天然,很容易误以为它是高明的石匠琢磨过的。他们乐得连赶路的疲劳都消失了。

大的孩子天真的说:“这里比我们家里住的茅草屋还好。多么清爽啊!”

“听人说,仙人闲来无事,挺喜欢走棋,算不定他们就是坐在这里走棋的。”王景成的老婆接着风趣地说。

王景成素来沉默寡言,这时也搭腔了:“仙人住过的地方我们来住,仙人坐过的石鼓让我们来坐,真是再惬意没有了”。他自得地坐石鼓上,片刻,凝望着夜幕将要降临的山景,陷入深思中。猛然间,他又说:“天快黑了,我们就暂时在这里住下来,赶快做好准备。”于是一家人就忙开来了,王景成夫妇去搬石头叠起来作灶,两个孩子到附近捡些枯技干藤。

荒僻的山野升起第一缕炊烟。

那天夜里,暴雨倾盆而下,山洪暴发,溪水的急流里伴着泥砂、石块,沿着陡峭的溪涧向山脚直泻。暴雨过后,接着又是连日不断的阵雨,溪里水涨得很高,他们无法下山,就在石雨伞下边住了好几天。

一天,王景成的老婆正在煮饭,锅里沸腾腾,散发出米饭的芬芳。“咧”的一声,叠起来作灶的一块石头松散了,锅子斜向一边,险些连饭也要倒出去。

“孩子的爸,你快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海不枯,石不烂,怎么这样硬的石头也会烂呢?”

王景成急忙跑过来仔细一瞧,坚硬的石头真的松散了,而且颜色由深兰变成灰白,当时他也不在意,因为他一家人粮食带得不多,被风雨阻了几天,几乎将断粮要吃野菜充饥了。心里很急躁,所以等天一放晴,便又沿着原路到别处流浪去了。

春天过后。红彤彤的太阳照耀着茂密的山林,一条条溪涧的水像水银似的流泻其间,闪闪发光,不知名的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曲。“知了”在树梢头告诉人们夏天到来了。

这时,王景成一家人,在浙闽边界流浪了一段时间,准备回家,第二次又路过石雨伞。发现前次叠起来作灶的石块竟变成一堆银白色的细砂,细砂里间杂着一些冰糖似的小珠子,晶莹皎清。(这是由于明矾石加热、风化而结晶成的)

“这可不是仙人留下的珍珠么?”王景成老婆笑得合不拢嘴。

“明明是整块坚固的石头怎么会变成这样可爱的小珠子呢?”王景成的语气低沉而惊奇,随手捡起几粒珠子放在手心端详,脑子里回想起前次烧饭时发现的石块松散的现象,并且用锐敏的目光环扫了石雨伞一周,似乎想找出什么东西来。最后他干脆地说:“小珠子一定是作灶的石块变成的,不会是第二件东西变的。”

“我也捡几粒玩玩。”

“你不能太多呀,要多给几粒给我!”

两个孩子也好奇地叫嚷着,两只手象捉蜻蜓一样地去捡小珠子。

石头怎么会变成小珠子呢?小珠子的性状怎样呢?它有什么用头呢?一系列的难以解答的问题在王景成脑子里翻腾着。接着他就试验起来,把它拿到阳光下仔细地瞅,是透明的;他拿到嘴里尝尝,味道酸涩;放到水里,混浊的水一会它就澄得碧清。王景成摸不着头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就把这些小珠子取个名字叫做“清水珠”。直到现在还有人叫明矾为清水珠哩!

炎热的夏天,长途跋涉,让人疲劳。王景成一家人再一次到石雨伞时,第二个孩子发了痧气,啼啼哭哭喊着肚子痛。在这漫无人烟的荒山上,哪里去找医生呢?哪里去找药物呢?眼巴巴地只好等死。情急智生,王景成想:清水珠是石头变的,放到嘴里有味道,放到水里水会清,这一定是宝,既是宝物就可以治病。眼看孩子肚子痛得厉害,不如用清水珠给他饮下试试看。孩子的妈就烧了一碗开水,在细砂堆里捡了一撮洁白的小珠子放在开水里拿给孩子饮。孩子饮下后,果然肚痛就慢慢地止住了;再过一会,孩子脸上露出了笑容,人也清醒了。

王景成快乐地跳起来:“清水珠能治痧气,真真出奇。”

“这些清水珠治病,比仙丹还灵验呢!”王景成老婆抚摸着孩子的脸说。

此后,王景成如遇家里人身上发皮毒,就用清水珠洗一洗,很有功效。

“清水珠治病这样灵验,它又是石头变的。既然山上石头这样多,为什么不多找些石头来变变看,让它来给天下贫苦人治病,多么好呢!”景成老婆这一句话给景成的启发很大。他想:人穷志不穷,如果能用它来治贫苦人的病,这岂不是比修桥造路还有意义吗?本来王景成一家人路过这里,急着要回家去的,可是想到清水珠这宝物能治病之后,虽然这里是豺狼虎豹群居的荒山,但是他都有在这里生活下去的念头。

“那我们就暂时在这里住下去,看还有没有宝物可取,带过来的粮食吃光了再说,你看怎样?”

“好啊!”景成的老婆一口赞成。

“人家富翁住瓦屋,我们住石屋,比他们还地道呢?”大的孩子插嘴说。

“好,靠山吃山,我们这样打算吧!”

征服自然的战斗开始了。

他们除了仍旧搬来石头,叠了灶,捡来枯枝干藤炊饭以外,为了防止猛兽的侵害,还在石雨伞的边缘叠砌了高墙,砍来了木棍扎了门。石雨伞经过这样打扮以后,成为一座坚固的园形的堡垒,也成为王景成夫妇试验明矾的实验室。王景成一家人就这样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生活。

第三天,叠起来作灶的石快又松散了,证明它又是可变成清水珠的宝物。王景成的老婆兴奋地说:“山上可以变清水珠的石头确实不少,这块石头又是宝。只因山上石头没头没面,不经过火烧,很难辩出哪些是宝,哪些不是宝。这要怎么办呢?”

“是啊,我们只是碰巧找到几块,这样取宝,也不是好办法!”王景成回答道。他眉头紧锁,双目炯炯,深思了好久。“我们把山上各色各样的石头都找来,分别用火煅烧,看它怎么变,好吗?”

“对,这是个绝妙的办法。”

次日早晨,他们一家人挑着竹筐,迎着明媚秀丽的山景,翻山越岭找宝去了,晚上回来,每个人都挑了一担石头,倒在地上,并且把色样不同的挑选出来。这些石头的颜色有白、灰白、灰兰、灰绿、翠绿、粉红、铬黄、灰黑、黛黑等多种,五彩缤纷,异常美观。

“爸爸,来取宝呀!”两个孩子抬了一大捆木柴放在堆满石头的地上。

“慢慢来,你先去找一把铁锤来。”

“啥用?”

“我们每烧一种石头,预先要把它敲下一小块,当作样子。如果是宝,以后就照这样子去找,多么方便!不然的话,烧了一块又一块,到最后还是记不牢,辨不清楚。”

景成老婆看了景成一眼,微微一笑,心想自己的丈夫考虑问题真周到。

王景成先把各色各样的石头依次排列起来,每块都敲下一小块,然后才叠上木柴燃烧。熊熊的烈火,映得蓝天半边红。经过两昼夜的燃烧,有的石头烧熟了,颜色变成灰白,松散了却还是生的,虽然烧裂了但是颜色很少变化,仍旧跟原来的一样坚硬。所以大体上可以这样总结:烧熟了的石头就是宝,否则就不是。这一次的试验,他们收集起来的样石足有一大竹筐。以后到山上取宝,就凭这些样石做眼睛,符合样石的便把它取来,不符合的就不要,这个名堂就叫做“合宝”。

采取“合宝”的办法,采来的矾石就多了。石雨伞下面堆满煅烧过而松散了的矾石。王景成一家人心里乐滋滋的,景成的老婆竟乐得一天到旁边瞅好几遍,等待着这些宝物如何变成银灰色的细砂,如何在细砂里出现小珠子。但是堆在紧闭着的石雨伞下面的矾石得不到风化的机会,所以不起变化。一天、二天、三天……一直到半个月,矾石还是没有变动,景成的老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王景成也日夜发愁。来到这里好久了,宝还是采不成怎么办呢?

有一天,景成的老婆独自一个人在石雨伞旁边的一块大石块上,凝望着重重叠叠起起伏伏的山和一丛丛参天的古木,望着望着,无意间,少年时一幕幕血泪生活的情景映在眼前:九岁时死去了父母,家里再无别人,只得寄养在姑母家里,姑母家是晒盐的,很穷,她那时也不得不整日在盐场上打滚。一想到把海水晒成盐,她的智慧顿时得到启发,自言自语说:“海水能变成白晶晶的盐,为什么不把那些松散了的石头放在锅里变变看呢?”

于是,景成的老婆无心再欣赏这大自然的景色,便一股劲地回到石雨伞下面,跟景成商量,把前次烧松了的石头放在锅里,加上水,烧起来,景成的老婆像童养媳第一次学烧饭一样,提心吊胆,一会儿侧耳在锅盖旁听听,一会儿揭开锅盖看看。烧了大半天,锅里的水成为牛乳状,石块化为细砂粒。然后,他俩把牛乳般的矾浆水盛在桶里、碗里。经过二三天,桶内壁生了密密层层的小珠子,小珠子连结在一起成为一层薄冰,这就是最早炼出来的明矾了。王景成夫妇也可以称为明矾发明家了。

不知道过了多少年,这个神奇的故事慢慢传开了。有不少人也跟着来探险、采宝。其实,在王景成以前,可能有人同样做过这种试验。据说有个名叫秦福的四川人,也从千里之外赶来采宝。他有时住在石将军下的岩石间,有时搭起草棚住在溪涧边,有时就住在天然石洞里。如今叫狮头山、水尾山、鸡笼尖等等大大小小的山里都住过人、探过宝。这些零零星星的采宝大概经过了好几百年才有了“九担”这个地方。这个地方有个日产九担明矾的小厂,就是如今矾山公路进口处的上港地方。从“九担”到几十个大厂、小厂,直到大规模的现代化采矿、炼矾,又经历了数百年。

千年矾矿历史,到底谁是最早采矿者、炼矾者,有好几个版本。王景成也好,秦福也好,其他人也好,在史志文献里都无法找到具体的姓名,后来,人们就统统称他为“窑主爷”。在苦竹湾东侧一处叫石宫的地方,供奉了明矾始祖窑主爷,至今香火不断。石窑后来办了韫山小学,就是现在矾山镇中心小学的前身,也是中共鼎平县委的主要据点,出了许多革命烈士,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事迹。

(1950年初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