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别让认真变成较真

别让认真变成较真

时间:2022-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儿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但是,万变不离其宗。

俗话说:“水清无鱼,人清无友。”乍听起来,似乎太世故了,然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坏在“认真”二字上。有些人对别人要求得过于严格以至近于苛刻,他们希望自己所处的社会一尘不染,事事随心,不允许有任何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不符合自己的设想。一旦发现这种问题,他们就怒气冲天,大动肝火,怨天尤人,有一种势不两立的架势。尤其是知识分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往往过于天真,过于理想化,过于清高。总觉得世界之上,众人皆浊,唯我独清,众人皆醉,唯我独醒。用这种天真的眼光去看社会,许多人往往会变得愤世嫉俗、牢骚满腹。

我们说“水至清则无鱼”,主要强调的是做人做事都不能太认真,该糊涂时就糊涂,只要不是原则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未尝不可。所谓“水至清则无鱼”谈论的不是一般的“清”,而是“至清”。所谓“至清”者,一点儿杂质都没有,这岂不是异想天开?

现在的人们,在各行各业之中,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不同,屈伸之道自会各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在可伸也可屈的时候,我们的主张是避伸而就屈。这是什么意思呢?伸是显,屈是隐。显则招人注意,招人注意则容易遭受到攻击,就会存在失败的可能;隐则易让人忽视,被人忽视就有宁静,在宁静之中,修身养性,积蓄能量,在日后可能会有大伸。

有人会说,大道理我都懂,可是事到临头,就不由自主地较真。要变得不较真,就要及时提醒自己,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你是斤斤计较,一定要分出对错高下来,还是安慰自己:就这么点事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何必当真!

可别小看这每一次的提醒,你一次宽慰自己,两次把心放粗糙些,次数多了,你就会变得豁达,当钝感成为自然而然的习惯时,你就不会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到那些丝毫不起眼的小事上,而是着眼于大事和大局,这也正是促使你提升自己的关键所在。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老板,你每天的心思都花在哪个员工在偷懒,哪个员工打小报告了,哪个员工又顺手拿走了办公室的签字笔了……试想,你还有精力去考虑公司的前景规划和运筹经营吗?你没时间,也没心情。这些事情已经够让你崩溃的了,哪里还能冷静下来去分析和思考公司的未来?

重视该重视的,忽视那些不需要重视的,这样你的生活才会有重点,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倘若事事不分大小深究其责,心像针尖一样细,凡事都要过筛子,从细细密密的脆弱神经中走一遭,恐怕什么是快乐和幸福你都不知道了。

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给世人留下了一句“难得糊涂”的名言。糊涂所提倡的不是消极的人生观,倡导的是人们更加深刻地去认知周围的一切,包括我们的生活和我们生存的根本。它告诉我们,其实我们心中所有的私念、所有的贪欲、所有的不甘心与不快乐,皆可化于无形。

有句老话说得好:做人要粗糙,灵魂要细致。做人的粗糙就是要懂得适当的糊涂。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说:“不明白自己的人永远像失去方向的螳螂。”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真正明白自己又明白别人的人,这是很难下结论的。可见“糊涂”大有学问,这学问尽在一个“该”字之中,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应该糊涂;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不应该糊涂。虽说要把握好火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相信只要你肯钻研,肯在生活实践中去摸索,这也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