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当代诗坛好诗少的原因

当代诗坛好诗少的原因

时间:2023-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俭庭先生在《我看诗歌现状》一文中写道:“当代诗坛好诗少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我们的诗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失去了诗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尊严',失去了那种平静地看待生活的‘从容大度'。对此,诗人高红十在《归来吧,从容》一文中写道:‘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诗

王俭庭先生在《我看诗歌现状》一文中写道:“当代诗坛好诗少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我们的诗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失去了诗的‘文化品位'和‘艺术尊严',失去了那种平静地看待生活的‘从容大度'。对此,诗人高红十在《归来吧,从容》一文中写道:‘不知从何时起,国人在告别了婉约、细腻和含蓄之后,又告别了从容……于是,没有了“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明丽,没有了“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清新。诗情诗歌不再。没有了愚公移山的大器,精卫填海的执着,夸父逐日的热情和嫦娥奔月的飘逸。儿时所读的神话不再。没有了一生只走一条路的大游客徐霞客,一生只写一部书的史学家,一生只种草采草写草的草民李时珍……永不回头的大师不再。今人欲望太多:学历、文凭、官位、职称、名利、声誉……什么都不想丢弃,什么都想得到,十个指头按二十个跳蚤,一双眼睛盯着满河滩的卵石,乱花迷眼,急火攻心。'(《人民日报》1998年7月4日,第6版。)

我们的诗人(尤其是青年诗人)灵气多而学识少,‘文化贫血'‘悟性不足'是普遍现象。许多诗人轻浮之外,虽并不缺乏才气和智慧,也有让灵感召之即来的本领,但从其诗作便可看出——缺乏传统文化的旧学根基和必要的儒、佛、易、道、琴、棋、书、画等文化因子,更不具备良好的西学素养,以及知识分子的开阔眼界,更不善于从美学和哲学的高度来关照透视诗作。因此,诗作就没有熠熠生辉的‘文化'品位。有些可读的较好诗作也是‘贴近生活'有余,‘贴近心灵'不足;‘社会性'有余,‘情感性'不足;多的是世俗的平庸,少的是精神的提升;多的是整体的氛围,少的是过目不忘的警句;多的是‘形而下'的叙述,少的是‘形而上'的抒情……总之,当代诗坛缺乏人文精神、忧患意识和终极关怀,还不能传达出现代人生的种种况味——独立人格的追求、苍凉人生的孤独、失意的苦闷、痴情的颠倒、命运的无奈……这一切的丧失,都太遗憾!!!可见在司空见惯的题材上创造新的艺术形象,那是确实需要诗人的终生努力!那新的艺术形象是诗歌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诗人就应倾注一生的血汗创造属于自己的‘形象'。”(《诗刊》2001年8月号,第596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