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卢次伦与宜红茶

卢次伦与宜红茶

时间:2022-01-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89年,广东客商卢次伦在此建成规模宏大的“泰和合”茶号,生产制作“宜红”茶,建茶楼数百间,从业者逾六千人众,又在鄂西五峰、长阳、鹤峰设茶庄数十,置船百余艘,骡马千匹专司运输,并在津市、汉口设茶庄营销,1899年,“宜红”年产量达30万斤,畅销欧美,被欧洲人称为“绅士茶”,成为当时与安徽祁门生产的“祁红”,争相媲美的中国红茶名品之一。在汉口,卢次伦船载的“宜红”成为英、法、美、俄等多国争购的佳茗。

卢次伦与宜红茶

翻开中国茶史,其记载的祁、宁、宜、川、闽、湖、越8种中国红茶名品中的“宜红”曾出自泥沙古镇。1889年,广东客商卢次伦在此建成规模宏大的“泰和合”茶号,生产制作“宜红”茶,建茶楼数百间,从业者逾六千人众,又在鄂西五峰、长阳、鹤峰设茶庄数十,置船百余艘,骡马千匹专司运输,并在津市、汉口设茶庄营销,1899年,“宜红”年产量达30万斤,畅销欧美,被欧洲人称为“绅士茶”,成为当时与安徽祁门生产的“祁红”,争相媲美的中国红茶名品之一。

可以设想,一个世纪前的泥沙小镇,沉醉在“宜红”的馥郁里;茶香弥漫,夜夜灯火,满载“宜红”的茶船纷纷往洞庭进发,而旱路运茶的马队在小镇的青石板上敲击着铮亮的强音。20世纪的旧中国,列强蹂躏,山河破碎,卢次伦却在宜市——这个湘鄂边陲的小镇上,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夹缝中构筑着他的梦想。“宜红”——这片民族工业的嫩芽,居然在这儿展示出如此辉煌的景象,这不能不说是个奇迹。

奇迹创造者卢次伦与革命先驱中山先生同乡,同是广东山翠亨村人。这是一个诞生伟大梦想的村庄。卢次伦梦想着他如何以民族经济的乳汁,喂养强壮一个贫困积弱的东方民族。他选择了宜市——这座湘鄂边陲的小镇作为试演梦想的舞台,他从安徽等地请来名师研习茶技,并遴选百名“精工”,精益求精,监工制茶,又与同学郑观应入洋人开办的工厂商行学习,“师夷长技”,“洋为中用”。终于使“宜红”迅速长成中国茶业中的一朵奇葩。《中国红茶》这样记载:“宜红细紧有金毫,色泽乌润,味醇厚鲜爽,汤色红亮”。在汉口,卢次伦船载的“宜红”成为英、法、美、俄等多国争购的佳茗。20世纪初,“宜红”在汉口出口量达全国红茶出口的40%。

“宜红”的芳香开始飘向更为广袤的异域。

卢次伦历时十余载,疏通渫水200余里险滩暗樵,继而设学兴教,开办义校,聘请师授,两千年前孔子的“有教无类”在这偏远小镇竟成现实。他大兴公益,将渫、澧近300里小路上的渡口全部办成“义渡”。1898年百日大旱,卢伦次在“泰和合”茶号前高搭篷帐,为灾民发放豌豆、马铃薯、作物种籽。甚至将一双目失明孤老接到家中供养,孝敬备至,侍若父老。卢次伦有一木器厂,打造运茶船只,他特意将木器厂辟出三间,为无力安葬父老的人家制作棺木,并在做成的棺木内放置铜钱,作为逝主安葬之费。他还办戏班,日日义演,愉悦乡民,淳化风俗。每逢端午、中秋、春节,无论贫富长幼,他均要迎至茶号,设宴款待。腊月“送年”,凡居住小镇者,每户奉上“广结”(一种广东产蔗糖)一斤,桂元一封。正月初一拜年,他坐上轿子,将写有祝福字样的贺年片送至小镇每户人家,正月十五元宵,又将满街众庶接到家中吃“送年饭”……

然而“宜红”的梦想终是破灭了。

1919年的一天,“泰和合”的大门关了。那天,小镇空巷,送别卢次伦的人扶老携幼,涕泪涟涟,绵延数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