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杜威:经验的整体性

杜威:经验的整体性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美国人这两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智能在大哲学家杜威看来,正是一种沉寂千年,而被再次激活的生活之流。这场斗争正是人的智慧与创造的灵现。因而,模型的建立是思维简化的精致产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米勒所模拟的原始大气条件下,氨基酸形成之快、数量之多都是出人意料的。没有这一基本假设,原始大气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就不可能完成。

从模型开始

在美国人的思维形态中,重视整体经验与重视实验一直是奇特地并行发展着的。美国人这两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智能在大哲学家杜威看来,正是一种沉寂千年,而被再次激活的生活之流。

杜威曾对经验概念作过如下的描述:“‘经验’是一个詹姆士所谓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好像它的同类语生活和历史一样,它不仅包括人们做些什么和遭遇些什么,他们追求些什么、爱些什么、相信和坚持些什么,而且也包括人们是怎样活动和怎样得到反响的,他们怎样操作和遭遇,他们怎样渴望和享受,以及他们观看、信仰和想象的方式———简言之,能经验的过程。‘经验’指开垦过的土地,种下的种子,收获的成果以及日夜、春秋、干湿、冷热等等变化,这些为人们观察、畏惧、渴望的东西;它也指这个种植与收割、工作与欣快、希望、畏惧、计划、求助于魔术或化学、垂头丧气或欢欣鼓舞的人,它之所以是具有‘两套意义’的,是由于它在其基本的统一之中不承认在动作与材料、主观与客观之间有何区别,但认为在一个不可分析的整体中包括着它们两个方面。”[1]的确,被欧洲思想家营造几个世纪的经验概念在杜威这里活了。杜威所指的经验实质上是超越了物质与精神、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等等诸种传统二元对立的原始经验材料的总和:

经验并不是把人和自然隔绝开来的帐幕,它是

继续不断地深入到自然的心脏的一个途径。

杜威认为,传统的西方思想所确定的诸种二元对立的观念,其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把整体经验加以肢解,结果必然会导致以下的恶果:整体生活被割裂为仅供专家们施展其狭窄才能的领地,而具体的活生生的个人却只能体验卑下的意义和破碎的形式。而实际上,杜威认为经验的概念是包含了“两套意义”的,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刻刻都困绕着我们所思、所想、所做、所求、所喜、所悲、所畏、所近的经验的事物。但与此同时,我们的经验又不仅仅被上述认识所囚牢,它无时无刻都在经历着一种自身发展的过程,醉梦中的呓语、魔幻中的痴迷、信仰中的虔敬、败运中的沮丧、胜利中的欢愉,这些人的情感和意志的过程构成着经验中更重要的内容。

正因为如此,恢复经验的整体性就不仅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要求,而且实际上真正具有着民主社会的思想蕴涵。因为把握整体生活经验的能力在这里已不再被看作是少数几个天才艺术家或思想家的单独私有,而真正成为了属于每一个心智健全的人的能力。

对生活经验的整体性把握,并不意味着人们完全被动地接受杂乱无章的原始经验材料。本书上一章已经表明,人的心智对原始经验材料的强化或弱化是有其生理学发生机制的。每当原始的经验材料作为一团无规则排列的刺激物展现在人的面前时,人作为观察者往往是按照自己的喜爱偏好随意地对这些经验材料进行排列和处理。这就表明,视觉感知活动并不是对外界事物的机械复制,而是赋予现实以形状和意义的一种主观性行为,是对有意义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它本身就是一个对特定的刺激的反应过程。因此,视觉感知活动实质上是人的心智为获取有条有理、有秩有序的现实概念所进行的一场斗争。这场斗争正是人的智慧与创造的灵现。

人的心智把握原始经验材料的能力同时也就是一种诗意的或艺术的创造过程。即从把握最为简单明了的知觉样式开始,然后逐渐过渡到把握最为复杂的样式。这种艺术的把握方式体现了人的心智中所潜藏着的缩微或简化的天赋才能。所谓“简化”,就是对事物的亮点、要点、重点和关键点加以鲜明把握和突出表现,是人的智慧扩散后的凝聚,是人的智慧升华后的结晶,是人所先天具有的高度合理化、功能高效化、一物多用化、效能充分化的创造性思维特征。

为美国人所大力推崇的作为现代科学探究之基本方法的实验法,本质上就是一种简化的智能方法。实验方法的基本路径,在于通过人为的干预与控制,把所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状态转变为人工状态,以便按照特定的工作假设或指导性理论来实现预期的实验目的。其核心是模型化原则,即通过建立和研究对象系统的模型来揭示真实的对象系统(亦即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规律,从而获得原型客体的知识。这是人与自然相互间的两重映射,它极致地呈示了原始经验材料内孕的事物筋骨,是一种简赅的整体化操作模式。

因而,模型的建立是思维简化的精致产物。美国人正是因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这种实验模型的优势,使得科学研究如入无人之境———不管是茫茫远古,还是遥遥太空,从而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众所周知,生命起源问题一直是人类精神探索活动的绝对禁区,即使是在达尔文的《物种起源》问世,从而打破上帝创世的神话之后,科学界对生命来源的问题仍然是疑问不绝。有人说生命是外界星空的飞临,有人说生命是地球自身的演化,一时间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美国科学家尤里教授坚持主张生命来源于地球本身。然而,生命起源的原始自然现象早已发生,人们恐已不能在现时的生态环境中对生命衍生的历程进行还原,况且现实中人们业已垦发、加工、游历过的自然,其原始气息已经踪影全无。但是美国人以其坚韧精神与创造智慧对这项看上去似乎是徒步登天的研究之难提出了挑战。为了验证自己的指导性理论假设,尤里同其学生米勒一起精心设计了一个模拟原始大气环境的计划,以便探究在自然条件下能否产生同生命相关的基础物质。

米勒把原始大气中的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放到抽成真空的玻璃器皿中,并使用高电弧这一人造太阳来模拟太阳的强烈辐射。当电弧放电如同大自然的电闪雷鸣那样不断辐射出巨大能量时,玻璃器皿内的各种气体和水蒸气便混杂在一起,相互碰撞对流并产生化学反应。一周以后,米勒取出真空器皿中的水进行分析,居然获得了组成原始生命所必不可少的蛋白质原料———氨基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米勒所模拟的原始大气条件下,氨基酸形成之快、数量之多都是出人意料的。在短短的一周时间里,竟有六分之一的甲烷转变成了氨基酸,这些氨基酸正是生命的基础物质蛋白质的最重要的有机成分之一。米勒把这一实验结果写成论文公诸于世后,立刻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轰动,引得各国科学家纷纷仿效,从而大大推进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发展。

米勒实验的一个基本的指导性理论假设就是:生命的起源必然是通过化学的途径得以实现的。没有这一基本假设,原始大气模型的建立和实验方案的设计就不可能完成。事实上,任何科学实验方案的设计都是首先确立起基本的理论假设,并且运用这一指导性理论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的过程。科学模型是对原型客体的缩微、简化和精致化。因此,它并不需要同原型客体在外部特征、原料、结构以及形态上完全相似,但就科学研究的问题和目的而言,模型只有同原型客体有着本质属性上的相似性,才会具有方法论的意义。此外,人的心智所创造出的模型之所以有意义,还在于模型虽然对原型客体进行了简化和缩微,却没有因此而减少功能,相反,原型客体的功能在模型中被加以精致化、小巧化、合理化。这确实是美国人特有智慧的点睛之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