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禳灾祈福,祝祷吉祥

禳灾祈福,祝祷吉祥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类为了生存,总希望躲避灾害,战胜灾害,获得幸福,走向吉祥。新年以东方之牲为祭,可助阳气,可示吉祥。至于古人心目中祈福避邪的物事,首推消除黑暗、报告黎明的金鸡,其次是和春天一起飞来的瑞燕。由此看来,春联起源的文化心理在于禳灾祈福,颂祝吉祥。于是产生了“梅开五福,雪兆三多”的春联。敦煌遗书联语中就有“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一联。祝福盼吉祥便成为祈福的第一大内容。

第一节 禳灾祈福,祝祷吉祥

人类为了生存,总希望躲避灾害,战胜灾害,获得幸福,走向吉祥。自古以来,禳灾祈福就成为人类共同的文化心理,成为各种文化活动的重要主题。见于记载最早的春联是《蜀梼杌》载孟昶作“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传说当年(965年)宋太祖派兵统一了后蜀,将孟昶掳走,还委派了一个叫吕馀庆的人做成都的地方长官。同时,宋太祖还将每年的二月十六日自己的生日定名曰“长春节”。这样,孟昶的春联一经附会和别解,仿佛未卜先知,成了宋灭后蜀和自己亡国的先兆。事虽纯系巧合,但古代人们多认为贴春联可以祈祷和应验。如到唐代,则正式出现了“书门左右”的春联:

福庆初新

寿禄延长

宝鸡能避恶

瑞燕解呈祥

为什么鸡能避恶呢?汉人应劭的《风俗通义》载“鸡主以御死避恶也”,《山海经》说“祠鬼神皆以雄鸡”。古人认为岁起东方,“日月阴阳互藏其宅”,鸡为日中“金鸡”,属东方之牲(杨慎《艺林伐山》)。新年以东方之牲为祭,可助阳气,可示吉祥。唐代就有“元日贴画鸡于朱户”的风俗。

至于燕解呈祥之说,《诗·玄鸟》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传说汤的祖先有娀氏女简狄,沐浴时拾燕卵吞而有孕,生下了商的始祖契。所以,古人把它作为皇室求子的高禖神,《礼记·月令》载:“仲春二月,元鸟至,至之日以太牢祠于高禖,天子亲往。”

至于古人心目中祈福避邪的物事,首推消除黑暗、报告黎明的金鸡,其次是和春天一起飞来的瑞燕。旧时用绢纸或面泥做成的金鸡、瑞燕常常成为人们欢度新年的供奉品。

除标举金鸡瑞燕外,避邪的另一方法是爆竹,古时以火燃竹毕剥有声,用以驱鬼,称为爆竹。南朝梁宗怀《荆楚岁时记》说:“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心辟山臊恶鬼。”后来以纸卷火药,也叫爆竹,或称爆仗。在唐代,春节爆竹或燃放爆仗的风气也很盛行。刘禹锡《畲田行》:“照潭出老蛟,爆竹惊山鬼。”爆竹在有的诗中又叫作“爆竿”。来鹄《早春》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花月痕》第三十一回写到韦痴珠才华横溢,但却仕途失意、落拓潦倒,迎春的爆竹又使他振奋起来,题了一副春联:“别梦梅花萦故国,迎年爆竹动边城。”康熙举人黄任亦撰有春联:

爆竹几声除岁

桃花半亩迎春

金鸡、瑞燕、爆竹是春联祈福的应景之物。由此看来,春联起源的文化心理在于禳灾祈福,颂祝吉祥。后来,这个文化心理一直成为春联最重要的主题。

求什么福呢?中国古代有所谓“五福”的说法。《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后来人们又称福、禄、寿、喜、财为五福。旧时又流行着“三多”的祝语,谓多福、多寿、多男子。于是产生了“梅开五福,雪兆三多”的春联。敦煌遗书联语中就有“福庆初新,寿禄延长”一联。祝福盼吉祥便成为祈福的第一大内容。流行的联语如:

政清人觉晓

春暖燕知归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门

吉星高照,家迎百福

春光辉耀,户纳千祥

云涌吉祥,风吹和顺

花开如意,竹报平安

这些联都是以福寿、吉祥、和顺、平安为主旨的,虽然传统老套,其间亦能体现时代特色,如1955年春节,陈寅恪先生亲自撰写了一副喜气洋溢的春联:

万竹竞鸣除旧岁

百花齐放听新莺

因为这以前广东京剧名旦新谷莺曾带人到中山大学看望过陈寅恪教授。再如1984年春节,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曾撰作一副春联,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春满九州,大庆欣逢卅五载

人迎四化,小康定看两千年

因为该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故上联称“大庆”。当时,党中央要求在公元2000年达到“小康”水平,故有下联的祈福。此联对仗工整,声律考究,又能体现时代特色,堪称春联佳作。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中国,祈求风调雨顺、岁稔年丰是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上自国家领袖,下至平民百姓,概莫能外。于是,楹联中便少不了颂祝丰收的内容:

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三江四海,五谷丰登

甜酒糍粑,送走丰收岁

龙灯花鼓,迎来幸福年

年复年,年年花香鸟语

岁又岁,岁岁人寿年丰

“人寿”和“年丰”同祝,“年丰”了,才能“国泰民安”,才能出现“盛世”。所以,祈求一个好的社会环境,祈求尧舜盛世,一直成为祈福的重要内容。在旧社会,处于贫困艰难之中的人们每逢春节亦要借联祈福,当然这种“福”的标准极低。如旧戏班的春联:

年年难过年年过

处处无家处处家

于漂泊的生活、艰难的处境中又透出七分无奈,三分希望。最为传颂的是民国元年(1912)春节,郭沫若为家乡乐山县沙湾镇亲友写的一副春联: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语武陵人,于今可改秦衣服

铁马金戈回地轴,吟诗锦城客,此后休嗟蜀道难

上联活用陶渊明《桃花源记》,“桃花春水”,象征辛亥革命胜利的更新景象,“秦衣服”比喻一切陈规旧制。下联巧借李白《蜀道难》诗句。“铁马金戈”,比喻雄师锐旅,“回地轴”指推翻帝制后翻天覆地的变化,“锦城客”指诗人李白,实有自况之意。此联写出了民众对民主革命胜利的欢欣,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向往。

此外,三百六十行在新春伊始之时也都要讨个吉利,祈求行业兴旺,行业联的张挂多集中在新春佳节。行业联品类繁多、内容丰富,我们将在后面详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