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

以教书育人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

时间:2022-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司法部为此在我院召开了政法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我们认为,华政1979年复校以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这是学校的主流,应予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团结”作为振兴华政的突破口并据此拟定了工作计划。

教书育人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在华政首届教代会上的讲话

1987年10月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现在,我代表学校向大会做关于本届领导班子任命以来的工作情况和近期工作设想的报告。

我们这个领导班子,自1985年7月任命至今已有两年了。两年来,我院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引下,在司法部和上海市委教卫党委的具体领导下,以及在全院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的工作有了较明显的进展。与两年前相比,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得到了加强,民主治校精神得到发扬,教学和科研有了较大的发展,行政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工作水平有较大的提高,机构的调整和干部的配备逐步趋向合理,一个为振兴华政而努力奋斗的新局面开始形成。这样,就为我院培养“四有”政法人才的工作创造了必要条件,并为争取把我院办成第一流的政法院校和全面实现“七五”规划打下了基础。全院师生员工为学校所取得的进步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作出了新的贡献。为此,我代表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两年来学校工作的回顾

(一)稳定教学秩序、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工作方针。

两年前,作为起步阶段的工作,是稳定教学秩序、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学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985年暑假,我院毕业班学生中发生了在宿舍墙上乱涂乱画事件,涂写了100余条内容错误的词句。在校内外造成不良的影响。司法部为此在我院召开了政法院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当时许多师生来信来访,纷纷就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师资质量、教材和课程设置、考试方法、科研工作以及后勤服务、校园管理、生活设施等等,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热切地期望我们早日把学校搞上去。面对以上情况,我们首先要回答的是什么是华政的主要问题?振兴华政应从哪里起步?为此,我们决定,在稳定日常教学秩序的同时开展调查研究,以便正确地抓住主要矛盾,带动其他工作。

经过一个时期的调查研究,获取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认为,华政1979年复校以来,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学校已初具规模,四系二部的体制已经确立,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干部员工队伍基本稳定,教学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尤其是近年来,人心思改、人心思进,绝大多数师生员工热望学校在改革中奋进,精神状态十分良好。这是学校的主流,应予充分肯定。存在的问题,主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教学为中心”这个思想没有真正树立起来;

二是管理效率低下;

三是团结涣散问题较为突出。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团结”作为振兴华政的突破口并据此拟定了工作计划。这一指导思想确定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员工的肯定和积极响应。

在开展调查研究确定工作方针的同时,作为第一阶段的工作,我们还集中精力抓了关系到稳定教学秩序全局的几件事。针对当时学生情绪很不稳定的实际情况,我们意识到,切实解决好一些学习和生活必需的实际问题,是事关学校能够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的大事。就如同国家要在长治久安之下搞建设一样,学校没有一个稳定的教学秩序,谈不上教改,谈不上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由于主客观原因,多年来,在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问题方面虽在不断改善,但仍欠账颇多。限于学校的财力,我们在第一年内,集中力量疏通渠道,想方设法解决了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几件事。其中有:

在1986年夏季以前完成了河东自来水引水管工程,从根本上结束了河东学生宿舍、食堂长期缺水的情况。

在1986年秋季完成了400米跑道运动场工程,是我院体育课无场地,学生锻炼缺地方、运动会外面开的状况成为过去;

切实地帮助食堂解决干部、设备和用房等方面的问题,使师生意见较大的伙食问题,有明显改观;

建立和理顺管理教室和学生宿舍的机构,使教室、学生宿舍的管理、维修等方面的推诿扯皮现象得以克服。

以上几件实事的完成,在稳定教学秩序上起了重要的作用。

(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逐步推进教学改革。

1985年暑假以后,我院由原来单一的法律专业扩展为法律、国际经济法、经济法和犯罪学四个专业,并相应建立了四个系两个部,从而在教学管理体制上进行了改革。教学体制改革后,教学方案、内容、制度等各方面如何紧跟上去,使之与新的体制相适应,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经过半年的探索和过渡,各项教学活动逐渐正常开展。在花力气建设好各系、部、教研室的同时,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继续推行教学改革。两年来,我们在教学改革方面着重抓了下面几项工作:

1.大力加强实践环节。法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与社会实际关系特别密切。但是,我们政法教育历来实行封闭的课堂教学体制。实践手段很少,光靠法律原理和条文的逻辑思维,不积极地辅之以社会实践的直觉思维,是很难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高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的。因此,学校把加强实践环节作为我们政法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1)试行3学期制。这是从体制上保证增加实践环节。由于过去没有类似的经验。我们先在经济法系1985级试行,在两个长学期中分出一个短学期(6周),到司法业务部门见习或进行有关的社会调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3年里增加约18周实践活动时间。实践证明,这一改革措施的效果是好的,受到了学生的欢迎。目前犯罪学系也开始试行。

(2)提倡本科生面向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普法工作。学生深入工厂企业、街头宣传法制,既为社会服务又使学生了解社会变革现实,应用法学知识。

(3)组织研究生参加地方立法、社会调查、执法检查和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开拓研究生视野,锻炼他们实际工作的能力。也促使了一批学术成果的产生,如研究生参加市政府关于“中外合资企业土地使用”、“店面房屋管理”、“防止噪声污染”等17个地方法规的调查和起草工作,获得领导同志的重视。

(4)鼓励采用案例数学和模拟审判等实践性较强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和模拟法庭是我们政法教育理论联系实际,富有特色的教学方法。它们能较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直觉思维,较快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对能够采用案例教学和组织模拟法庭的学科给予支持,并鼓励老师们向这方面努力。

(5)聘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家来院开设专题系列讲座。这类实践性强的讲座信息量大,有相当深度,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实际方面的知识。

(6)把实习点扩大到六省一市,并积极筹建若干固定的实习基地。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实习的质量,从1986、1987两届学生的实习情况看,效果是好的。

2.积极开展横向联系。这是学校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又一方面。现代社会的高度发展,已经形成许多新兴的学科;同时,也使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之间以及它们的内部学科之间发生“交叉”、“碰撞”,形成“边缘学科”。事实证明,一门学科如果不跟其他学科进行交流、借鉴是很难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再者,一所高等学校不可能包容所有的长处和优势。“封闭式”的学校是没有竞争力的,我院地处上海,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横向联系,是把学校办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第一流政法院校所必需的。两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以下四个层次的横向联系:

(1)加强同实际部门的联系。如1987年2月份我院发起成立“上海企业家法学家联谊会”,密切了教学、科研与实际部门的关系,开拓了法律为经济服务的渠道。又如同长宁区法院建立协作关系,同样促进了教学与实践的联系。

(2)加强同本市外贸、外语、财经等院校间的联系。我院已经和即将与上海外贸、上海外语两院订立校际合作协议。今年还将积极与上海财大、华东师大等高校协商建立联系,以便取长补短。互通有无,促进有关学科的发展。

(3)加强同部属政法院校的联系。部属政法院校具有相近的办学经验和师资力量,又有各自的特色和擅长,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学校准备倡议互相加强联系。

(4)加强同国外和香港有关法律院校的联系。学校已与美国一些法律院校建立了联系。日前,又与比利时根特大学和联邦德国泊桑大学签署了正式校际关系的协议书,今后还准备与日本以及香港的有关院校建立校际联系。这种国际间的交流与联系,对促进我院的教学、科研以及扩大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以课堂教学为突破口,由点及面地开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业务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教育,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业务素质的集中反映。因此,我们参考国内外的经验,制定了课堂教学质量评估办法。上学期我们在各系采取行政、教师和学生三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估试点工作。本学期我们又在各系部选择一门课程作试点。由教学院长和教务处、各系领导组成听课组,进行评估,同时由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普遍开展评议。

4.认真做好教师职务资格评审工作。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学校对教师职务资格,进行了评审。这是一次既涉及广大教师切身利益,又关系到学校教学水平的大事。由于历史的原因,教师的职称多年来未予评定,欠账多,情况复杂。因此,这项工作的难度大,工作量也大。学校多次向上级机关反映我院教师职称问题上欠账多、遗留问题多的实际情况,要求较为合理地安排我院各类职务的名额,已起了一定的作用。同时,根据司法部和市高教局部署精神,学校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严肃认真地开展了这项工作。现在,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经过评审,我院两批高级职务共批准教授资格8名、副教授资格78名,讲师资格112名。从总的情况看,我院教师职务资格的评审工作比较顺利和合理。为下阶段聘任教师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限于名额,也确实存在着个别同志未能评上的问题,需留待以后解决。

5.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

(1)支持犯罪学系试行学分制。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由于受到国家分配制度、用人制度等“大环境”的制约以及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全面推行尚有困难。我们准备在犯罪学系先试行,在总结经验基础上再作研究。

(2)进行改革考试方法的探索。针对以往考试方法偏重于死记硬背的不合理状况,我们抓住校刊对两份试卷的分析比较。及时发动广大师生加以讨论。各学科对试题和形式进行了研究和改进,注意到既考知识又考能力,通过考试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善于思考的精神。如法理学科的教学试点班,采用口试、笔试和论文答辩相结合,效果就比较好。1987年经济法、犯罪学系还对毕业生试行论文答辩,对提高毕业论文质量也起了很好的作用。

(3)改革助学金制度。历来实行的助学金制度具有较严重的“大锅饭”倾向,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校已在1986级新生中试行把助学金改为奖学金和困难补助相结合办法。有较明显的促进学习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将从1987年下半年起,在1985、1986、1987这三个年级的学生中全面推行这一办法。

(4)要求各系结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特点,调整课程设置、修改教学方案。修订教学方案的重点是:一方面适应我院专业特色和培养目标的发展变化,合理设计知识结构,建立必要的新学科;另一方面要贯彻加强基础课和实践环节的精神,适当压缩必修课的课时,合理增加选修课,以利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扩大知识面

以上是学校两年来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开展教学改革的基本情况。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我们必须集中主要精力,切实抓好它。但教育工作规律性很强,教学改革又涉及教学思想、制度、教材多方面的问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其改革往往受到国家用人制度等大环境的影响,动辄受到牵制,是一项与上下左右相关联的系统工程。从全国范围看,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尚落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也没有可供遵循的完整模式;对什么是教学改革的突破口,也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还有待于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探索;一些事关高教改革的重大问题,如平等竞争,办学权限,淘汰学生,后勤社会化等一时还不可能全面解决。但是,学校仍将以积极慎重的态度,努力探求教学改革的新路子。把我院的教学质量搞上去,为国家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三)加强科学研究,促进教学,为社会法制服务。

科学研究工作是高等学校提高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促进教学工作的重要手段。同时,我们高等学校作为一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面军,还担负着改革、开放后日益增加的社会法制建设需求服务的重任。鉴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一开始就把加强我院的科学研究工作同教学工作一起,纳入学校的中心工作,作为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来抓,并采取了以下措施:

1.完善科研组织机构。学校建立了统筹全校科研工作的科研处,并逐步加强这个处的力量。各系部明确分工抓科研工作的领导,并要求各教研室把科研工作作为规定的任务完成,为了集中发挥我院的科研优势和特色,学教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法律古籍研究整理研究所以及香港法研究室,并不断完善和增强两所一室的科研力量。学校还将在时机成熟后再建立法律、国际法、经济法等专门的科研机构。

2.加强科研规划,认真组织实施。两年来,学校十分注意科研的管理工作,加强科研工作的规划性。认真组织实施,落实成果;坚决改变科研项目“自生自灭”、经费分配厚薄不均、科研成果难以肯定的不良状况。为此,学校制订了有关科研项目确定、申报、经费分配、成果鉴定、奖励乃至存档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定;同时,还根据科研工作应以提高学术水平、促进教学,为社会法制建设服务相结合为原则制订了远、近期规划。

3.设立科研奖励基金。学校经过多方努力,设立了“华东政法学院科研奖励基金”,以此鼓励全院同志的科研积极性,推动科研工作的发展。

4.举办、参加学术交流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有利于提高我院的科研水平。为此,学校较为重视这方面的工作。努力为举办、参加各种科学讨论会开辟渠道,提供条件。据不完全统计,仅在1986年,我院主办、参加的科学讨论会有:“司法部第一届学术讨论会”、“全国法制建设理论与实践学术讨论会”、“经济、法制协调发展理论讨论会”、“华东劳改劳教研讨会”、“全国外国法制史学术讨论会”、“中美国际经济贸易讨论会”、“华东地区开发城市青少年犯罪动向和对策科学讨论会”以及院内各学术讨论会19次,约1500人次参加,推荐论文300多篇,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我院的科研气氛。

在学校采取措施加强科研工作的同时,各系、部也努力抓紧抓好这一工作。如理论部把科研列入基本工作之一,多次组织学术讨论会,编写论文集,取得可喜成效。基础部提出“大家搞科研、年年出成果”的号召。今年主办的“政法院校逻辑学教学改革讨论会”获得了好评。由于全院上下的共同重视和努力,我院科研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1986年经审定的科研项目计193个,当年完成的有162个。其中有专著30部、论文53篇、教材15本;经有关方面评比,获奖项目为38项。其中特等奖2项、专著奖3项、优秀论文奖17项、纪念奖4项、翻译文学奖1项,获奖人员达30名,是建校以来获奖项目最多的一年。今后,学校将继续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加强科研组织机构,努力造就一支在社会上有一定影响、与一流政法院校相称的科研队伍,使我院的教学、科研工作齐头并进,相辅相成,共见成效。

(四)调整机构、建设好各级领导班子。

为了有效地组织教学,步调一致地开展各项管理工作,学校必须具备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各级领导班子。两年来,我们把调整健全机构、理顺部门、条块之间的关系和建设各级领导班子作为经常研究的工作着力抓好。根据我院的培养目标和任务,以及本着合理分工、各司其职、有利教学、提高效率为出发点,学校先后增设了基础部、夜大学、研究生处、学生处(部)、保卫处、审计室等六个处级机构以及为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建立了青少年犯罪研究所、法律古籍整理研究所,以及香港法研究室。

在建设各级领导班子方面。我们采取了全面评价、合理调整和着重培养中青年干部的方针。我们始终认为,原有的中层干部从整体看是不错的,他们了解学校情况,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为华政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应当继续发挥他们的作用;对有些群众意见较多,但愿意改进又积极肯干的干部,也不轻易撤换。与此同时,我们遵照党关于干部队伍必须实现“四化”的要求,大胆启用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以便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处在教学第一线,肩负着繁重教学任务的教研室领导班子,则进行了全面的调整,让政治、业务素质较好,精力充沛的中青年教师得以锻炼。

两年来,我们五次调整了处、科两级领导班子,先后任命了正、副处级干部40名,正副科级干部60名,正副教研室主任46名。事实证明,我们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建设基本是成功的,被任命的干部绝大多数能胜任现任职务。从而有效地保证了学校工作各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和工作质量。

(五)办好后勤,创造良好的办学环境。

在当前条件下,后勤工作是高校培养人才总任务中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保证和组成部分。多年来,我院的后勤工作存在着经费不足、用房紧张、制度不健全、经济效益差、服务质量低等弊病,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工作和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我们听取了广大师生对后勤工作的大量意见和建议。深感要办好一所学校,不花大力气搞好后勤是不行的。经过两年来的扎实工作,在广大后勤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之下,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已有较大的改善,情况正在不断好转。

除了前面所述,在第一阶段解决了有关稳定教学秩序的几件事情外,两年来学校还着重抓了以下几项工作:

1.如期收回市卫校占用的四幢大楼。经过历届班子共同努力,终于在1986年7月全部收回被占的四幢校舍,并利用暑假及时组织维修、及时交付使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教学和办公用房的紧张状况。

2.开辟房源,抓紧建房基本建设。1984年我院新建了7幢教工家属宿舍,使教职工的住房矛盾有所缓和。但是,仍有相当数量教职工的住房困难没有根本解决;加之,一大批大龄青年教师“等房成家”;不少新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住房尚无着落;造成住房问题上“旧账未了又欠新账”的困难局面。学校充分认识到改善教职工住房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积极采取措施,从两方面着手解决问题:一是想方设法开辟房源。1986年以来,学校用搭建临时房屋、向区里商借鸳鸯楼、挤出房源等办法先后解决了12户特别困难户和大年龄结婚户的住房。二是抓紧建房基本建设,学校积极地向司法部争取投资,建造教工家属宿舍,院内7800平方米高层教工楼已完成打桩,参加统建的教工宿舍也动工在即,预计两三年后,我院教职工的住房条件将会得到进一步好转。

3.改革后勤管理体制、完善经济承包制、提高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两年来,学校对后勤部门的管理体制不断加以理顺和改革,如建立生活服务部,成立宿舍、教室管理科、物资设备科和房管科。同时,还对食堂等服务、创收单位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并在实行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扩大这一责任制。目前正在为过渡到总务处全承包作准备。以上做法,使后勤的管理体制比较适应教学和师生生活的需要,也较好地调动了后勤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了服务质量。

4.着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由于历史原因,我院教学设施缺口甚大。尤其是基础设施十分陈旧,严重影响着师生的生活和办学效率。这种情况,已不能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与我院所担负的任务极不相称。为了改变这一状况,两年来,学校始终把基础设施的建设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利用有限的资金,狠下工夫抓好以水、电、气、话、路为主,直接影响办学环境的基础设施项目,逐步使我院过去那种用水、用电、通话等都困难的局面有新改观。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时,学校根据“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既注意工程的速度。也抓好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同时还注意尽可能减少对教学秩序的干扰。两年来,完成和进行的基础设施项目有:河东、河西自来水管放大、750千伏安变电所的建设、煤气管道铺设、道路开通、电缆新缆敷设,以及400门电话总机的安装等。这些项目有力地改善了我院的办学环境。今后,学校仍将根据需要和可能,进一步搞好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我院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六)发扬民主精神,提倡民主治校。

发扬民主精神,动员和调动师生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是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为此,我们把“民主治校”作为办学的内容之一。具体的措施有:

1.畅通渠道,建立制度。充分听取师生意见。院领导建立了每周四下午的接待日制度以及同师生员工各种形式、各个层次的直接对话。畅通了广大师生参政的渠道,吸收了不少有益建议。

2.把一部分权利下放到系级。学校制定和实行《系职责范围条例》,完善院、系两级领导体制。从充分调动系级主动性、创造性的目的出发,扩大了系部的部分职权,以增强教学行政组织的活力。

3.民主评议院处两级领导干部。在广大干部的参加下,先后评议了院处两级领导干部,使他们有机会直接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4.建立了“院长咨询小组”。这个小组由中层干部、老、中、青教师10人组成。院长不定期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利于促进学校重大决策民主化。

5.积极筹备“教职工代表大会”。充分发挥群众参政议政的作用,加强民主监督的机制。

学校在发展民主精神,提倡民主办校方面的做法还是初步的。今后,将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继续深化民主办校措施,如建立校务委员会等,以便进一步发扬民主精神,办好学校。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以上是学校在过去的两年里所抓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学校围绕“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还积极开展了图书、成人教育、外事、人事、保卫、财务、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总之,学校在健康地向前发展。

学校在向前发展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已经感到,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较为突出的问题:

一是教学改革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尤其应加快整体改革的步伐,以此推动我院的教学质量有新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二是教书育人的工作必须深入,广泛地开展,不但要转变“教书与育人不相关”的观念,而且要落实措施,真正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三是管理水平必须提高。这里指的是我们的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水平都必须要提高。部门之间的关系应进一步理顺。互相扯皮,效率不高,缺乏专业技术以及领导上的官僚主义现象应坚决克服。四是全校上下左右之间的团结必须加强。目前学校的人心基本上是齐的,但还不太齐。“人心齐,泰山移”,只有团结奋斗,华政振兴才有希望。

以上是我们所认为的,目前学校存在的较为突出的一些问题。全院各级领导,尤其是我们院领导一定要认真对待,努力克服这些不足和问题,把我们的工作做得更好些。

二、当前工作的几点设想

关于学校今后若干年内的工作打算。已在《华东政法学院“七五”发展规划》里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规划》作为教代会的正式文件,请各位代表审议。这里,我就当前一个时期学校工作的基本点,工作思路,谈些想法。

(一)抓办学的方向。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方针。对于高等学校来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主要体现在,必须明确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具体地说,我们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研究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面,爱祖国、爱社会主义、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遵纪守法,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从他们中间培养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这是我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关键所在,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必须围绕完成这一基本任务而努力。对于我们这所培养政法人才的高校来说,在理想、道德、纪律方面的要求,相对其他学校而言应该更高一些,这是由我们的培养目标所决定的。

对照以上培养人才的方向,学校必须在德育方面,进一步加强要求。近年来,学校鉴于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性,较多地考虑了对学生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培养,政治素质的提高方面相对地考虑得少了些,对师生思想教育的深入研究也还不够。1986年学潮期间,从总体看,我院学生的情况是平稳的,教学秩序也是良好的;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上街参与闹事,个别学生还充当了闹事的“头面人物”。而当时思想混乱的学生,为数是不少的。此外,平时违反校纪校规,因思想品德差而受到学籍处理的学生,以及分配到工作岗位后,表现较差的毕业生也有一定的人数。毋庸讳言,这些现象都是政治素质没有培养得很好的结果。有鉴于此,学校上下理应大力抓好办学方面的问题,把兴奋点从追求规模的发展转移到提高质量上来。这里所说的“提高质量”,是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既包括学生的学业质量,又包括政治质量,在当前,尤要强调落实加强德育的培养。

为了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学校考虑了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规划。现作为“七五”发展规划的一部分,已提请大会审议。这里,特别强调,今后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态度,对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态度,应视为考核学生政治品德的重要标准。本科生、研究生的录取和出国留学人员的选拔,都必须掌握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取,二者不可偏废。在评审教师职务资格时,同样要注意掌握好政治标准,把政治态度和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教学方向作为评审职务资格的重要条件。

(二)抓教书育人。教书育人是我们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中心工作之一,应贯彻到各个方面。

既然高校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是造就建设社会主义的“四有”人才,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师,不仅要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并且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也负有直接的责任。那种认为“教师只教书,育人是政工干部的事”的看法,是片面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教师不可推卸的崇高职责。事实上,教师与育人是一个事物的统一体,两者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古今中外的教育史上,单纯教书而不育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以他的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世界观、品行和对每一现象所持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学生,甚至在有些学生身上留下永远痕迹。反过来,要育人首先要教好书,教好书才能取得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育人才有力量。因此,教书育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互相依存的。

教师通过教学的各个环节、课内课外与学生接触,时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给学生以良好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是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加强教师队伍的自身建设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我院的广大教师,大多对教书育人的意义有明确认识,能够以自己的学业和行为榜样去影响造就学生。有的老师还积极主动地找学生做思想工作,收到很好的效果。得到学生的尊敬和好评,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应继续坚持和发扬。但是,总的来说,教书育人活动开展得还不普遍、不深入、还有必要广泛、深入地开展。

教书育人进行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建立“导师制”,请有威信的中年教师担任学生班级的导师;可以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或举办辅导报告;可以与学生交朋友,进行个别思想政治工作;也可以举办师生专题讨论会。党政部门和后勤部门则可以开展“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工作。总之,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进行教书育人,不必强求统一的模式。

为了使教书育人的活动持久、有效地开展下去,学校已经拟定了“教书育人规定”。主要有以下措施:

成立院教书育人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教书育人工作。各系设立相应的教书育人体制,逐步完善教书育人的规章制度。如制订教书育人的工作规定、实施细则,规定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固定联系班级,规定检查制度以及规定计算工作量;

教书育人的表现记入教师工作档案,作为提职晋级的依据之一。在学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教书育人成绩显著者优先晋升;

表彰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推广先进经验;

为教书育人创造必要的条件。如经常向教师通报学生情况,传达与学生思想政治有关的指示精神。

这里,特别希望党员教师模范地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每个党员教师,都应明白,自己首先是共产党员,必须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以自己的模范先锋作用影响学生,全面担当教师的各项职责,全院上下都来培养、教育我们的学生,就一定能造就更多“四有”人才。

(三)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如前所述,两年来我院已在教学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的考核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这些改革的尝试,有的比较成熟,有的仅开了个头;有的已有初步的效果,有的要经过较长一段教学周期才能判断结果,还有的则要接受社会效果的检验。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深化教改就要对原来已出台的改革措施进行总结、完善、巩固、消化,使之真正对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从教改的观念上看,在当前情况下,深化教改应增强三方面的意识:

一是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来认识高校改革,就必须增强竞争的意识;二是增强民主办校,发动广大教职工办学积极性的意识;三是坚持两个基本点,增强教书育人的意识。

从教改实践来看,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环节是政法教育提高质量的关键所在,应当坚持抓下去。

加强实践环节不仅对提高我们政法教育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有好处,而且对引导学生走正确成长的道路有积极意义。学校准备在试行三学期制、强化实习、组织社会调查、开展与专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积极地为各系创造条件,希望各系抓出成效来。同时,要求教学管理、研究部门和各系、部对如何进一步加强实践环节以及如何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方案、考核制度等方面与之相适应等问题,提供方案、进行协调,努力把这项工作搞好。最近国家教委在全国选择六所高校作为扩大招收在职生的试点,我院也是试点高校。这对我们今后招生工作的改革进一步贯彻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都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应该辜负国家教委对我们的期望,把这一工作搞好。

与此同时,为了建设具有华政自己特色的系科和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趋合理,学校还准备开设行政法、社会学、比较法和自然科学等学科,逐步完善能达到我们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案。

我们指望经过若干年的改革和提高教学质量,把华政建设为全国第一流的政法院校。具体来说,要建成一支理论基础扎实、科研能力强、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要在总结、调整的基础上完成一套符合法制发展要求又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案;要形成我们自己的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这就是我们深化教改的目标。希望全院同志共同努力达到这个目标。

(四)抓管理水平的提高。

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工厂,必须通过严密、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把整个培养人才的庞大机器运转起来,生产出高、精、尖的产品。

如前所述,我院的各级管理工作,存在着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问题,经过两年的工作。我们花大力气抓了各项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调整机构理顺关系和选拔、引进各类管理干部、培训某些技术人才等工作,从而使学校的管理水平,确实有了提高。然而,不得不指出的是,从总体看以及与其他一些高校相比,我院的管理工作水平仍然不高。主要表现在:各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相互协调不够;缺少科学管理的观念和岗位责任制度;在一些工作上存在着责任性不强和推诿扯皮现象;学校管理队伍总体素质不高,人员思想不稳定,缺少懂行的技术人才;管理工作的手段也较落后,毫无疑问,增加投资,扩大编制,更新设备,这些都是办好学校的重要条件,但就目前情况来说,更加重要的是要大力提高管理水平,逐步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为了提高我院的管理水平,针对目前管理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学校将着重抓以下工作:

首先,抓对管理工作的观念转变。管理是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对于高校来说,管理是教学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管理,才能把教师组织起来,把教学、科研、后勤、政工等各个环节运转起来,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使学校成为整体,完成培养人才的任务。各个部门、各级岗位上的管理人员要充分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摒弃那种“管理工作低人一等”、“管理与教学两张皮”的错误观念。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教学人员要充分理解、尊重、支持管理工作,出谋划策,共同为提高我院管理水平出力。学校也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管理人员的待遇作出适当的安排。

其次,继续抓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两年来新建立的全院性的各项管理制度计19个。但总体来看,离开学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尚有距离,因此必须继续健全管理制度。1987年,全院重新清理、修订了复校以来的全部规章制度,并抓紧制订了必要的新制度。主编成首册《华东政法学院规章制度汇编》(以下简称《汇编》),这本《汇编》是我院的办事准则。今后各个部门,各项工作要严格依《汇编》办事而不得自行其是,或随意突破。对新进人员,各部门都要组织他们学习有关制度。人事部门要检查、考核各部门对制度的执行情况、奖励优秀管理干部、处罚失职管理干部。

再次,抓管理人员的培训。针对我院管理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薄弱的状况。要有计划地开展培训工作,机关工作人员要通过各种培训途径,逐步实现具备与从事工作相应的管理专业知识结构;后勤工作人员要分期分批进行岗位技术培训,获取岗位操作证书。学校将根据国家政策的规定,对管理人员评定职务、职称、进行聘任。

通过以上较长期的措施,努力使我院的管理水平在两三年内,有较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学校将通过对教师实行聘任制。对机关工作明确岗位责任制以及完善后勤经济承包责任制等一系列做法,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

各位代表、各位同志!华政的前景是美好的。希望全体教师、各级干部广大职工在党的三中全会路线和即将召开的十三大精神指引下,以党的教育方针和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为工作的指导方针,团结奋斗、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这样,学校“七五”发展规划和当前工作的设想一定能实现;为建设社会主义,为加速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而更多、更好地培养“四有”政法人才的任务一定能完成;一所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具有自己特色,培养高级管理人才的第一流政法院校一定能办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