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要委屈自己

不要委屈自己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以为,中国的父母在这一点上不妨学学西方父母的潇洒。作为尽了责的父母,我们可以不需要回报,但是我们也不必要为了后代再委屈自己。

不要委屈自己

朋友家用了一个帮忙烧饭打扫的阿姨,四十五六岁的光景,人很勤快。有几天的工夫,这个阿姨有些心事重重的样子,在厨房里断不了长吁短叹。一问之下,原来阿姨有一个儿子,二十出头,大学没考上,在社会上混了一阵,后来经人介绍去了一家工厂当工人,又嫌工作太苦太累,自作主张地辞了工作,现在靠阿姨和她的丈夫养着,还常常伸出手向父母要钱,上酒吧,上KTV,把父母从牙缝里抠下来的钱全拿去花了,这几天又开始伸手要钱了。“我这辈子作了什么孽哦!”阿姨流着泪说。

曾几何时,中国的传统美德“孝顺”的“孝”字变了味,原来“孝”的对象是父母长辈,而现在却成了“孝”子女了。据报载,现在社会上出现了一批可以称为“啃老族”的年轻人,他们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虽然已经成年,但还不断地伸出手来向父母要钱,谈朋友,买车,买房子,各种借口层出不穷,非把父母的那点老底掏个精光不可。而不可思议的是,做父母的虽然心中不无想法,却还是不断地想方设法满足子女的要求,自己却省吃俭用,恨不得把一分钱掰成两瓣去用。

这样的父母太委屈自己了。

因为我不是这样的父亲,所以我只能去猜度他们可能的想法,依我看,他们之所以容忍孩子的“啃老”行为,无非是出于两个原因:责任和感情。

诚然,父母是有养育子女的责任,但是这个责任不是无限的。法律规定,年满十八岁就算成年,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说,父母把孩子养育到十八岁就已经尽了责。可是,大多数的父母更愿意把养育的责任延长至孩子就业或者成家。一些孩子到了就业的年龄却不就业,成家的年龄却不成家,而很多父母依然出于惯性,认为养育孩子是他们的责任。

感情的因素比责任来得微妙一些。孩子毕竟是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父精母血,这层血缘上的关系已经为感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更何况,从孩子的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孩子都是在父母的身边,时时相处,日日相处,感情怎么可能不深厚?如果说责任是有限度的,那么,感情是无法从法律或道义上给出限度的。因此,很多父母宁可自己俭省,也不肯亏待了孩子,哪怕孩子已经成家,已经立业。

但是,这些父母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责任和感情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即使父母愿意把养育孩子的责任延长到孩子就业或者成家,孩子成家立业以后,责任的方向也应该有一个转换。感情也是如此,即使父母愿意心甘情愿地为孩子付出一切,孩子对父母的感情也应该有所回报。

中国的父母就像鲁迅先生笔下的牛,吃的是青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而这挤出来的牛奶,全都喂给了孩子们。可叹的是,牛的乳房已经开始干瘪下垂,可牛们还是在挤奶不止,想把身体里的每一滴乳汁都挤出来喂给孩子。

西方的父母不是这样。孩子从小就被告知,到十八岁成年以后,他们应该独立生活。在我所知道的许多白人家庭里,许多孩子上大学都是自己贷款,毕业以后再分期还贷。也有孩子十八岁参了军,为的是服役以后,部队会支付他们的大学费用。当然,也有父母出钱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但是大学毕业以后,孩子在经济上一定是独立的。父母的偶尔资助,常常是以礼物的形式给予孩子,而绝非理所当然的责任体现。

这样的父母不委屈自己,他们在经济上比较宽裕,时间上比较充裕,精神上比较轻松,有财力、有时间、有心情去风景名胜地游览,到海滨沙滩度假,上游轮周游世界开阔眼界。

我以为,中国的父母在这一点上不妨学学西方父母的潇洒。我们到世界上来一次不容易,我们活到这个岁数不容易,我们把后代养育成人也不容易。如果我们的后代是我们播下的种子,那么他们已经生长成熟,不再需要我们去施加肥料与水分;如果我们的后代是我们制造的产品,那么他们已经基本成型,不再需要我们去加工与完善;如果我们的后代是我们设计的艺术作品,那么他们已经形神兼备,不再需要我们去精雕细刻。作为尽了责的父母,我们可以不需要回报,但是我们也不必要为了后代再委屈自己。

不要委屈自己是一个观念的改变。可惜,观念的改变有时比养育后代更不容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