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损人与利己

损人与利己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虽然损人与利己常常被连在一起。其实,损人与利己并不是两个必须互相关联的概念。损了人不一定利己。不损人不利己型没有利己的目的,当然不会去采取损人的手段。不损人利己型是好人。损人不利己型是坏人加笨人。损人利己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缘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因此,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但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关,也与规章制度健全与否有关。

损人与利己

虽然损人与利己常常被连在一起。其实,损人与利己并不是两个必须互相关联的概念。损了人不一定利己。利己也不一定非要损人不可。如果一定要把损人利己连在一起,那么,我们大抵可以把人们归为四大类:不损人不利己型,不损人利己型,损人利己型和损人不利己型。

不损人不利己的人是圣人。如果损人利己两个概念并用的话,损人就是手段,而利己则是目的。不损人不利己型没有利己的目的,当然不会去采取损人的手段。利己是人的本能,连利己的本能都可以摒弃,这样的人不是圣人又是什么?

不损人利己型是好人。他们依然相信利己的必要,但是不用损人的手段去利己,而是采用其他的途径去达到利己的目的。万一利己只能通过损人实现,他们往往宁可放弃利己也不去损人,这样的人是谦谦君子,道德行为的楷模。

损人利己型是自私的人。他们把目标与手段分得非常清楚,为了达到利己的目标,什么手段都可以采用,其中当然包括损人。

损人不利己型是坏人加笨人。他们之所以坏,是因为这种人损人已成习惯,甚至可以不以利己为目的,就像端着机关枪的歹徒,根本不分一个青红皂白,对着人群就是一阵乱扫。他们之所以笨,是因为他们竟然想不到:人人都会认为他们是疯子,人人都会见了他们走而避之。

这几种类型中,圣人应该很少,好人应该不少,但是数量可能比不上有私心的人。至于坏人加笨人,为数也应该很少。毕竟,即便是坏人,也不至于笨到这样的程度。

损人利己行为的出现,很大程度是缘于僧多粥少的局面。好名次只有那么几个,你上了,我就得下。出国进修的名额只有一个,谁去呢?晋升教授的名额只有一个,谁上呢?这种局面就像是切蛋糕,某一个人分得了大块,别人的份额一定会相应缩小。为了争得这一大块的蛋糕,人们就有可能不惜牺牲别人的利益,这是人性的本能,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人性的弱点。

人们通常以为个人道德素质的完善是对损人利己行为的最好约束,而事实上,社会的制约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才是防止损人利己行为的最好保障。

美国大学的教授享有休学术假期的权利,按照有关规定,学校每年都有一定名额的教授可以带薪休假做研究。由于申请的人多,名额有限,申请人之间的潜在利益冲突不可避免地存在,但是学校用一套有效的制度防止了申请人之间不健康的竞争。名额的批准主要遵照三个原则:离上次休假的年数,申请人的学术职称,和在这个职称上工作的年限。有关的文件规定,离上次休假的年份越远,排名就越前;如果几个人的年份相同,以学术职称决定;教授排名高于副教授,副教授排名高于助理教授;如果年份职称依然相同,则视在这个职称上工作的年限。万一工作年限依然相同,那就要参阅更细的细则了。由于一切都以规章为准,校长对于此事也是无权置喙。如果有人想要托托关系,走走路子,在背后搞些损人利己的小动作,那是没有付诸实行的机会的。

因此,损人利己的行为不但与个人的道德素质有关,也与规章制度健全与否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说,后者比前者来得更为重要。如果说利己是人性的弱点,那么规章制度可能是对付这个弱点的利器。

僧多粥少的局面是常常会出现的,在没有规章制度约束的情况下,不损人不利己的圣人会避让一边,不损人利己的好人会想到排队领取,损人利己的自私人会想方设法地插队占位,而损人不利己的坏人笨人会把粥锅一股脑儿掀翻。是做圣人,好人,自私人,还是坏人加笨人,这才和道德素质有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