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造就敢发诤言的社会环境
不久前,云南省政府在全国率先发起向社会征集诤言活动,每年评选一次。凡取得重大效益的诤言,将获得云南诤言奖,最高奖金达5万元(见《中国青年报》2007年6月26日一版)。消息一经披露,旋即在媒体和读者中产生强烈的反响,一时好评如潮。笔者在对云南省政府的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决策深表敬意的同时,也有几点担心。一是,这种诤言究竟谁人敢发?二是,仅仅靠地处边陲的云南一个省开展此类活动,究竟对全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多大的影响,实在不好说。三是,要真正产生有重要价值的诤言还得需要方方面面的体制改革的配套。如对时下的各级一把手缺少极为有效的监督,一把手权力过大。在这种体制下,谁还没事找事地去提意见?再比如,在各级干部的任命中,都是上级领导说了算,即使再被广大群众认可,如不入某些领导的法眼,还是无济于事。因此,如何将德才兼备的人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工作?这些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
要使社会各界都敢发诤言,还得开通多种进言渠道,让真正代表民众心声的肺腑之言能够真正传递到有关部门及领导中去。由此看来,一个小小的诤言奖实际上牵扯到了政治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方方面面。要通过这一活动,充分调动各阶层人士投身改革的热情。同时,各级领导还要拥有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不能因为别人爱提意见、爱提建议就给提建议者穿“小鞋”,在晋升、福利等方面给予紧箍咒。为了让大家看到诤言的提供者所得到的优厚奖励,笔者建议云南省政府除了重奖诤言者外,还应在晋级提职方面有所动作,让大家看到实实在在的益处。如此一来,提诤言者就会更多。同时对改进各级政府的工作,必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云南省的这一做法取得经验后,笔者建议此举应在各地推广,这对加速我国的民主与法制进程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于2007年7月2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