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培养外贸人才的摇篮

培养外贸人才的摇篮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经贸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培养对外经贸人才的大学。新中国建立后,百业待兴,国家急需对外贸易人才。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就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高等学校,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和从国外回国的经济、贸易和外语方面有名的教授和外贸专业教师。短期内,为外贸部培养了一批德才全优,外贸外语兼备的人才,为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外国培养了许多国际经贸人才。

培养外贸人才的摇篮

1951年北京外贸学院筹建,历届学校领导和广大教职员工发扬“拼搏、爱校、敬业、创新”的校风,坚守“博学、诚信、求索、笃行”的校训,把学校从初建时的“最大的小学,最小的大学”发展成为当今国际经贸学科齐全,专业特色突出,经贸人才熔炉,景观秀丽的国际性大学。

我1955年考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北京对外贸易学院,1960年本科毕业,接读研究生,1964年研究生毕业,留校从事国际贸易教学与研究至今。忆往昔,创业艰难,拼搏奋斗,铸造辉煌;看今日,坚持特色,人才辈出,成绩斐然。

对外经贸大学是新中国成立后专门培养对外经贸人才的大学。新中国建立后,百业待兴,国家急需对外贸易人才。1951年学校开始筹建,初名高级商业干部学校,1953年易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高教部决定,以其为基础,成立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其他高校的对外贸易专业一律停办,相关专业和教师转入贸院。

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就成为当时全国唯一的一所培养对外贸易人才的高等学校,集中了一大批国内和从国外回国的经济、贸易和外语方面有名的教授和外贸专业教师。如中国对外贸易史著名教授武堉干,国际贸易实务教授吴永珣,中国贸易问题饶毓苏教授,西方经济学教授袁贤能,贸易保护主义著名教授张毓珊,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国际贸易的著名教授姚曾荫。1955年后,在借鉴苏联外贸研究院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学校领导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开展确立符合中国国情对外贸易教育体系和学科的改革。为此,学校大量聘请外贸部领导干部到校兼职、授课,要求教师参加各种外贸业务会议,到外贸公司参加实际工作,共同备课,编写教材,摸索出比较符合中国外贸实际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如在外语教学中,专门聘请了一些外籍教师来校任课,其中有驻华使馆官员夫人,外国侨民,创建“听说领先,读写跟上”的新教学法,同时添置电化教学新设备,改变了学生外语听说能力落后的状况。短期内,为外贸部培养了一批德才全优,外贸外语兼备的人才,为新中国对外贸易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其突出的成绩受到外贸部和教育部的肯定,1960年,学校提升为全国重点高校之一。

学校的蓬勃发展遭到“文化大革命”的浩劫。1969年10月,学校奉命外迁河南省固始县城。1970年8月,外贸部军代表宣布学校就地撤消,教师大部分并入外贸部“五七”干校劳动。北京的校舍被占,所有设备和图书等流失殆尽。

1971年外贸部决定在元大都城北被废弃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旧址复校。当时校园一片荒凉,教室和教学设备缺乏,师资严重不足,与市区隔绝,交通非常不便。这些困难没有吓倒复校后的领导和老师,他们毅然拼搏,克服各种困难,短期内开始复课。1978年后,中国外贸大发展,学校迎来春天,迫使学校快马加鞭。最大的困难是师资青黄不接,为此,学校采取“请进来,派出去”的战略,聘请大批外国的专家教授来校授课和讲学,引进国外新的学科和教学模式;同时大量派遣青年教师出国深造,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派遣中年教师出国讲学和进修;与近百所国外大学或科研机构进行交流。学校成为“热点高校”,1984年学校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98年成为国家高等教育“211工程”建设高校,2000年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成为教育部的直属重点高等学校。

经过学校历届领导、几代教师和员工的坚韧拼搏、团结奋斗,贸大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成为国际经贸专业和语言学科齐备,本科、硕士、博士学位齐全,学生遍布世界,内外学术交流广泛,立足中国和面向世界的高等学府。毕业学生品学兼优,专业和外语扎实,视野开阔,适应力强,深受政府、国内外经贸企业、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研究机构等的好评,就业率一直接近百分之百。

建校至今,对外经贸大学通过各种层次办学为国家和世界培养了大批的国际经贸人才。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外贸黄埔第一期”的毕业生,许多成为外贸部和外交部的领导和骨干。60年代的毕业生,多数担任外贸公司老总和驻外商务参赞。70年代毕业生,多数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在经济特区创业,走出国门,进行跨国经营。80年代毕业生,涌现出许多对外经贸事业的创业者和经理人。20世纪90年代毕业生,率先成为中国儒商的重要群体。本世纪以来的毕业生,多数成为中国跨国公司海外创业者和国际企业家。改革开放初期,外贸部部长、局级干部、驻外商务参赞和总经理中,有70%来自北京外贸学院。此外,毕业生中有相当部分从事国际经贸教育和学术研究。同时,还为外国培养了许多国际经贸人才。早在1954年,学校就接受来自波兰、东德、蒙古、越南和也门等国的留学生,后来大部分成为该国驻中国大使和商务参赞。改革开放以后,大批欧美、东欧和亚洲等国家和地区众多留学生来到学校学习和进修。

对外经贸大学是最早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国际经贸学科体系和相关学科教材的创编者。学校除最早确立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国际经贸学科和各种外语学科体系外,还在1960年建立了国际贸易研究生学科,培养国际贸易,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等方向的研究生。在学科建设同时,大力进行教材建设。1964年首先编著了外贸英语口语教材。20世纪70年代首先编著《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中国对外贸易》、《世界市场行情》等教材。为适应改革开放对外贸人才的大量需求,国内各大学纷纷设立国际经贸和外贸外语专业。对外经贸大学已建立起来的学科体系恰好为他们学科设立提供了蓝图,所编教材解决了他们教学的迫切需要。20世纪80年代末受国家教委委托,学校为全国培训500多名讲授对外经济贸易专业课的中青年教师。1983年被教育部授予国际贸易学科第一个博士点。20世纪90年代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倡议成立全国高等院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进行教学、科研和教师培养的交流与协作。由于学校非常重视教学、学科和教材的系列建设,坚持精益求精,一些教师不断获得全国、北京市教学名师称号的荣誉。主干课程如《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国际营销学》和《商务英语写作》先后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优秀教材的奖励。

对外经贸大学是国内开展国际经贸学术研究的开拓者和坚持者。1957年,国家委派学校饶毓苏教授和许乃炯副教授,代表中国参加在捷克举行的《对外贸易国民经济赢利性问题》的国际学术会议,开始研究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与社会主义分工的结合问题。1958年校内一些著名教授合作编纂《马克思 恩格斯 列宁 斯大林论国际贸易》,开始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国际经贸理论。1958年创办国内第一份国际贸易学术刊物《对外贸易研究》。1960年在国内大学首先招收西方经济学家国际贸易理论方向的研究生,比较系统地从事西方国际贸易理论和学派之间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复校以后,国际经贸学术和语言研究继续深入。1975年创刊《国际贸易问题》,1979年创刊《日语学习与研究》,《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于1987年创刊,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1988年第3季度开始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它们都成为国内重要的核心期刊。20世纪80年代初,以学校教师和研究人员为基础,创建全国性的国际贸易学会和中国国际关系学会。20世纪70年代,学校首先从事GATT研究,参与中国恢复GATT缔约方地位活动,1991年成立国内大学首家GATT研究会,后更名为WTO研究中心,2001年成为国家人文社会科学百所研究基地之一。相继成立的学术研究机构还有国际贸易问题研究所,金融研究所,跨国公司研究中心,台港澳经济研究中心,大田物流研究中心,租赁研究中心,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中心,语言文化研究所,电子商务研究所,贸易技术性措施研究中心等。每年举行大量的国际学术研讨会。2001年后,开始进行国家“211”工程建设项目系列: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重大理论与政策研究。1983年成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大量对外经济贸易方面的教材和研究成果。

鉴于学校在国际贸易学术研究的前沿地位和硕果累累的研究成果,全国政协常委,香港著名爱国人士,国际贸易学术界元老安子介先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校设立“安子介国际贸易研究奖”,成为国内该领域的最高学术奖励。

2000年,对外经贸大学与中国金融学院合并,组成新对外经易大学。两校优势互补,学科扩大,师资加强,进入新的跨越发展阶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学科专业特色和国际知名度的提高,引众多国家领导人、国际组织负责人和知名学者到校访问、做学术报告和讲学。早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与法国建交不久,法国驻华大使首先到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参观。改革开放以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德苏,GATT总干事邓克尔,萨瑟兰,联合国副秘书长里库佩罗,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被誉为“WTO之父”的世界著名国际经济法学专家杰克逊教授等均被邀来校演讲。与此同时,学校还与国外大学、学术团体进行广泛交流与合作。这些国家有:美国,荷兰、法国、捷克、日本、德国、意大利、加拿大、葡萄牙、澳大利亚、英国、俄罗斯等。在交流合作基础上,成立诸多语言和人员培训中心。其中有中国—加拿大语言培训中心,中国—联邦德国语言培训中心,中国—意大利语言培训中心,中法高级企业管理干部培训中心,中国—英国会计师培训中心,中国—加拿大会计师高级培训班,中国—澳大利亚经济贸易培训中心,中国—欧盟中欧高级译员培训项目等。此外,在华跨国公司和企业为学校设立各种基金如奖学金、奖教金、助学金,赞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

从建校至今,学校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和重视。建校之初,外贸部副部长解学恭兼任院长。1957年6月28日,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接见北京外贸学院等校毕业生。1961年5月外经贸部部长叶季壮来校参加联欢。复校以后,陈云为学校题写校名。1994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为学校题词。同月国务院总理李鹏也为校庆题词。2000年9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到校视察,并题词和参加毕业典礼。到校视察、座谈的领导人还有荣毅仁、田纪云、李铁映、石广生等。国务院副总理、原外经贸部部长吴仪不仅到校参加学生毕业典礼,还担任校第二届董事会主席。他们的重视和关怀,激励和鼓舞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师生不断前进。

这所新型的大学有着辉煌的过去,更有着光辉的未来。抚今追昔,为献身贸大教育事业而自豪。勉我同学,莫愧贸大二字;冀我教师,珍重师德修炼;切望领导,拼搏进取,突出特色,教研并重,达到一流,再创辉煌。

(2009年3月6日应学校党委宣传部约写,4月26日修改后在《光明日报》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