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今时兴"傍非典"

如今时兴"傍非典"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翻阅最近的报纸,"非典"二字出现的频率较高。全民动员,抗击"非典",新闻媒体为此大力宣传,应该是十分必要而且应该的。当然,如此玩弄"非典"的文字游戏,虽无大益,也无大损。如某些黑心商家借防治非典的名义,擅自炮制所谓中草药剂、生产经营"三无"口罩、发布虚假广告信息等等。可以说,在非典病毒肆虐的同时,此类"傍非典"现象正乘机滋生蔓延为另一种病毒。

如今时兴"傍非典"

翻阅最近的报纸,"非典"二字出现的频率较高。全民动员,抗击"非典",新闻媒体为此大力宣传,应该是十分必要而且应该的。但有一种现象必须引起注意:即有相当一部分商家或部分人,已经有意或无意地把"非典"这个恶魔视为"大款",必欲"傍"之而后快。

许多报纸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文章标题:"非典型"爱情、"非典型"家教、"非典型"高考……如果说第一个人用这样的词是创新的话,那么接下来还有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套用,那就未免有跟风炒作、哗众取宠之嫌,让人大倒胃口了。非常时间,本是恶魔的"非典"让一些人津津乐道,大有舍此便不能吸引读者之势。不是语言文字的贪乏、品味的低级又是什么呢?当然,如此玩弄"非典"的文字游戏,虽无大益,也无大损。但某些商家想方设法也要傍一傍"非典",趁机大发不义之财的行为,却是一种真正的经济伦理和良心道德的缺失。如某些黑心商家借防治非典的名义,擅自炮制所谓中草药剂、生产经营"三无"口罩、发布虚假广告信息等等。波阳县一个体诊所,就公然打着"特效药防非典"的旗号,打一针收30元,而其所谓的"特效药"不过是丙种球蛋白。还有些商家,手段则较为高明,他们以支持抗非典为名,捐赠一些积压滞销或刚投产未经市场检验的药品,既图了名,又取得了广告效应。在他们眼里,"非典"是敲门砖,是摇钱树,是一个不傍白不傍的"大款"。凡此种种,不仅混淆视听,损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极大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背弃了追求财富的信义。可以说,在非典病毒肆虐的同时,此类"傍非典"现象正乘机滋生蔓延为另一种病毒。

——原载2003年6月15日《波阳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