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跪与站的辩证法

跪与站的辩证法

时间:2022-01-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位僧人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无精打采地默诵经文,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开悟成佛,他因此而苦闷、彷徨,渴望解脱。因为,无论我们跪着还是站着,都不影响伟人的伟大,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其自身的因素,两者并不相干。其二,不能截然对立地看待跪与站。“跪”,不但不能禁止,而且必须时常为之。对众生下“跪”,是对众生的最高礼敬,而这并不会使自己渺小起来。

跪与站的辩证法

一位僧人跪在一尊高大的佛像前,正无精打采地默诵经文,长期的修炼并未使他开悟成佛,他因此而苦闷、彷徨,渴望解脱。正好,一位驰名中外、云游四海的哲人来到他身旁。

“尊敬的哲人,久仰久仰!弟子今日有缘见到你,真是前世造化!”僧人来不及站起,激动得颤颤巍巍地说,“今有一事求教,请指点迷津:伟人何以成其为伟人?比如说,我们面前的这位佛祖……”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哲人从容地讲开了,声如洪钟,萦绕殿堂。

“是因为……跪着?”僧人怯生生地瞥了一眼佛像,又欣喜地望着哲人,“这么说,我该站起来?”

“是的!”哲人向他打了一个起立的手势,“站起来吧,你也可以成为伟人!”

“什么?你说什么?我也可以成为伟人?你……你……你这是对神灵、伟人的贬损!”说着,僧人双手合十,连念了两遍“阿弥陀佛”。

“与其执着拜倒,不如大胆超越。”哲人像是讲给僧人听,又像是自言自语,说完头也不回地走了。

“超越?呸!”僧人听了哲人的话如惊雷轰顶,“这疯子简直是亵渎神灵!罪过!罪过!”说着,虔诚之至地补念了一遍忏悔经。

在我看来,哲人的话确有一定道理,但我并不完全赞同。“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这句话就说得不太对。应该改成“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站着;我们之所以不伟大,是因为我们跪着……”为好。因为,无论我们跪着还是站着,都不影响伟人的伟大,伟人之所以伟大,在于其自身的因素,两者并不相干。此其一。

其二,不能截然对立地看待跪与站。曾读过一篇文章,说某国一所佛学院有个独特之处:每当新生入学时,不是让他们从大门进校,而是要他们从旁边的小矮门躬身进入,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让这些佛子首先懂得谦卑做人。“跪”,不但不能禁止,而且必须时常为之。佛经云:众生皆是佛。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的第一条就是“礼敬诸佛”,礼敬诸佛也就是说要礼敬一切众生。对众生下“跪”,是对众生的最高礼敬,而这并不会使自己渺小起来。

若带点功利思想,要想从别人那里学到更多的东西,充实自己,超越他人,也需要先放低身位,“跪”下身子。

“跪”,对自身而言代表谦卑;对他人而言,代表礼敬。

然而,“跪”只是事物的一面,还有另一面,那就是“站”。

如何理解“站”?身体站立起来不一定就变成了伟人。像故事里的僧人,即使站起来也进入不了伟人的行列。

真正意义上的“站”,是精神的独立,是自我的觉醒,是“我就是佛”的自信。

南塔光涌禅师初参仰山禅师时,仰山问他:“你来做什么?”

光涌答:“来拜见禅师。”

仰山又问:“见到了禅师吗?”

光涌答:“见到了!”

仰山再问:“禅师的样子像不像驴马?”

光涌说:“我看禅师也不像佛!”

仰山不放松再追问:“既不像佛,那么像什么?”

光涌不甘示弱地回答:“若有所像,与驴马有何分别?”

仰山大为惊叹,说道:“凡圣两忘,情尽体露,二十年之中,再也无人优胜于你,你好好保重。”

事后仰山禅师一见到人就赞叹说:

“光涌为肉身佛也。”

这则公案中,仰山禅师和光涌禅师的精彩对话令人称绝。他们说禅师不像驴马也不像佛,其实是说“禅师”什么都不像,什么都不是,“禅师”就是自己。做一个独特的自己,为什么要像谁呢?光涌禅师敢于超越佛的音声色相,本有的自性“佛”“站”起来了,凡圣两忘,甚至把所谓的“跪”“站”也都全不放在心上,才成为了“肉身佛”。

故事里的僧人之所以久久没能开悟成佛,根本原因不在于他长跪礼拜、诵经,而在于他“我是佛”的自信始终是跪着的,从来没有站立起来,也压根儿没敢想过要站立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