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三张“王牌”的启示

三张“王牌”的启示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今年前5个月,贵溪市财政收入超过了8亿元;在樟坪畲乡,4200万元进了财政的“口袋”,“王牌”已紧紧握在了手中。三张“王牌”中,江铜无疑是“世界级”的“大项目”,一年产铜70万吨;贵溪市数年内共引进42家铜冶炼企业;为樟坪乡提供大量税收的,也是一个大企业——江西铜材公司。

三张“王牌”的启示——来自贵溪市的报道(上篇)

江西日报记者 江仲俞 朱 华

都说贵溪市有三张“王牌”,这三张“王牌”,全是江西省的“金牌”。一张是江西铜业集团公司,产能跃居世界第三位,去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元;一张是财政收入的“王牌”,去年在全省首超20亿元;一张被畲族乡樟坪摘取:人口只有4400人的小乡,去年人均财政收入超过3万元,又是全省第一。

这三张“王牌”,撇开江铜不谈,另两张“王牌”,今年还是非贵溪莫属。今年前5个月,贵溪市财政收入超过了8亿元;在樟坪畲乡,4200万元进了财政的“口袋”,“王牌”已紧紧握在了手中。

启示一:坚持机制创新,把压力变成动力和合力,是贵溪夺取“王牌”的法宝。

贵溪市的优势在哪里?在江铜;贵溪市的压力在哪里?也在江铜。优势不言而喻;压力来自于外界:人们说,贵溪财力飙升,实力雄厚,是因为贵溪坐在“金山”旁边,得益于江铜的贡献。

说贵溪无法回避江铜,对此,贵溪有自知之明。早在5年前,贵溪提出:“贵溪应该由依赖江铜变为依托江铜。”“依赖”变“依托”,一词之变是观念的改变,是自我加压的表现;早在2002年,贵溪市就提出奋斗目标:5年内乡镇财政收入要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现在这个目标实现了;时下,贵溪市各级干部常说的话是:“世界一流的企业在贵溪,贵溪如何去承载?”“我们找到了服务江铜的切入点。”

这不仅仅是把贵溪市区做大、做漂亮、做出人气的事,更重要的,贵溪市要通过自我加压,通过机制创新,把自己的工业做好、把自己的工业园区做强。

贵溪是我省较早取消给乡镇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市。但是,贵溪市各乡镇都在想尽一切办法招商引资。为什么?因为建立了财政激励机制。正是得益于激励机制,樟坪乡才拿到了全省“人均财政收入”的“王牌”,才出现了财政收入过2亿元的乡镇——贵溪市滨江乡。

这一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异地办厂、原地纳税”,即创全省之先的“金山银山垒在园区,绿水青山留在家乡”。市政府统一在工业园区规划平整用地,按照“七通一平”的标准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将引进的工业项目建在工业园区,项目产生的税收则归主引乡镇。同时,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规定乡镇在完成年初预定财政收入基数部分后,增加的收入80%归乡镇本级支配,并设立了乡镇财政总量奖、增量奖和增幅奖。去年,贵溪市从财政拿出1680万元用来奖励发展工业的乡镇。

不引进项目、不发展就得过“紧日子”,就看着财政收入过亿、过两亿的乡镇拿奖金。这一激励机制,使贵溪市一半以上的乡镇、街道办事处压力变动力,都在谋发展、思发展。去年,贵溪有一半乡镇的财政收入过了千万元。

启示二:贵溪市委、市政府找到了一条连起三张“王牌”的“红线”,这条“红线”就是大项目,就是“铜线”。

三张“王牌”中,江铜无疑是“世界级”的“大项目”,一年产铜70万吨;贵溪市数年内共引进42家铜冶炼企业;为樟坪乡提供大量税收的,也是一个大企业——江西铜材公司。

不难看出,连接这三张“王牌”的是大项目,三张“王牌”之间,一条“红线”互相牵引,这条线就是“铜线”。

贵溪市委书记黄建平回忆五六年前贵溪的状况时,还有很多感慨:“那时贵溪市自己没有一两铜。”人们讲到贵溪,不是5毛钱一包的捺菜就是1元钱两盒的灯芯糕。2002年,财政收入虽然过了3个亿,在全省也是数一数二,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几个亿,主要是江铜的贡献,市里能够使用的钱,相当有限,城市不见大发展,民生难以保障。

所以,当第一位来贵溪考察的浙江客商吕佩菲女士有意办铜加工厂时,贵溪市委、市政府如获至宝、高度重视。那次谈判虽然异常艰辛,但最终还是签订了投资协议,办起了江西铜材公司。这一新起点,使贵溪“以铜为贵”的特色工业之路一直延伸到今天。目前,83个进入工业园区的企业和项目中,铜加工企业就有42家。铜加工产品有铜带、铜线、铜棒、漆包线、铜阀门、异型材、阳极板等近200个品种。项目全部投产达标后,铜总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左右,相当于再造了一个江铜。

贵溪抓大项目的路子,走对了;大项目以铜为中心,走准了。从财政收入3亿元到20亿元,贵溪只用了5年时间。

(江西日报2008年6月13日头版头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