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俞平伯二三事

俞平伯二三事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中国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上,俞先生的名著《红楼梦简论》成了批判焦点。座上的俞先生态度安详若无其事,大有“泰山崩于前其色不变”的样子,照常吸烟,悠然自得。大会上从此不再批俞。近日翻阅记事本,无意中发现80年代我与俞先生一段交往的文字。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俞平伯。

俞平伯二三事

50年代初,我在北京当记者,陈钦源兄在上海编副刊,要我就近约请名家写稿,其中就有红学名家俞平伯先生。俞先生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者,当时住在东城区老君堂79号一幢平房里,我一叩门,开门的是俞先生的女弟子,进门大院子里种有高大的槐树,她通报以后,俞先生就出来在堂屋里接待我。他光头、身着浅灰或浅蓝洗得有些发白的长衫,脚穿黑布鞋,交谈中,他几乎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当烟灰落在长衫上,他不是牵动下摆把烟灰抖落掉,而是伸开手掌往衣上去抹,天真憨厚的动作简直要教人发笑。我请求他围绕《红楼梦》写稿,他二话不说接受了我的请求。

文章见报后,我把报纸送去,请他继续供稿,他照样爽快地答应我。最有意思的是,只要文章一发表,隔不到两三天,我就会收到俞先生写给我的明信片,催发稿酬。他不了解报社要一两个月才统一结算催稿的办法。

1954年初冬季节,毛泽东发表《关于〈红楼梦〉研究问题的一封信》,由此展开全国规模对胡适红学观点的大批判,俞平伯是胡适的门生,无法避免大批判的锋芒。在中国文联、作家协会主席团扩大会议上,俞先生的名著《红楼梦简论》成了批判焦点。座上的俞先生态度安详若无其事,大有“泰山崩于前其色不变”的样子,照常吸烟,悠然自得。会间休息时,我问他是不是发言表态,他说,没有话说。大约一天以后,由于胡风针对周扬的发言,把批资产阶级红学的方向来了个大转变。大会上从此不再批俞。

近日翻阅记事本,无意中发现80年代我与俞先生一段交往的文字。1980年,我托吴小如兄请俞先生写过一个小条幅。当年我平反后再造家庭,俞先生写了一首姜白石的七绝,上联题了我与配偶的名字以示祝贺。1981年11月14日,我由沪到京,打听到俞先生的新居三里河南沙沟地址,就前去走访。谈话中,我很怀念老君堂,但此旧宅在“文革”中被人侵占,盼望早日收回。这不仅因为旧居面积大,当然还有怀旧的感情。室内张挂的“春在堂”三个大字的横幅,是曾国藩书写的,经过十年“文革”能保持下来也是个奇迹。说起他的健康状况,他说病了几年,现在身体软弱,服用扩张血管的药。我说他这一生了不起,应当写一部回忆录,他说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不会写的。因为身体不好,对报刊约稿一概拒绝。他说,今年是辛亥革命70周年,写了一首七绝,指给我看:

祝辛亥革命七十周年。惊雷起蛰汉江头,今日红旗遍九州。共济和衷澄玉宇,同心亿兆护金瓯。一九八一年十月十日俞平伯。

我不愿这是最后一面,离休后过京想再看望卧病在床的俞先生,求见得通过先生的女儿,我通名道姓请她传达,不料得到的答复是:先生不认识你。眼看没有商量的余地,我只得失望而归。

1990年10月,俞先生以91岁高龄逝世,一转眼,又是冥寿十周年,敬祝先生在天国愉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