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序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序

时间:2022-01-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中国历史地图集》属普通历史地图集,即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基本地图,不可能包括自然、人文等各种地理要素。为此,自1982年开始,先师主持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基础上,增加了产业、文化、民族、人口、城市、考古、交通、军事、地貌、植被、气候、灾害等系列。此图集问世后,读者将能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空间舞台将更加生动而形象。

《看版图学中国历史》序

先师谭其骧(季龙)先生有言:“历史好比演剧,地理就是舞台;如果找不到舞台,哪里看得到戏剧!”任何历史都是特定的人物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中的活动,当然离不开地理环境,并受其制约。

空间因素对历史的作用如此重要,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重要内容,也是理解历史不可或缺的因素。但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亲自考察全部空间。即使能够身临其境,也未必能发现特定空间的概貌和特征,所以地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以往的地理环境——无论是人文还是自然——都不可能保持不变或长期存在。要了解历史时期的地理状况,只能通过历史地理研究,才能明白古今地理环境的不同之处,复原出过去某一时间段或时间点的地理景观。如能据此编绘出历史地图,不仅能更直观地显示历史地理要素,成为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工具书,而且有助于通过空间因素来认识和理解历史。

最常见的是古今地名的变化,一个地方可能已经多次改名,即使没有改过,这个地名所代表的地理坐标和空间范围也不可能没有变化。如果不了解,不是找不到这个地名,就是张冠李戴,以至无法理解本来很明白的历史事实。例如,中学语文课本中曾选了唐朝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根据作者的描述,他是在轮台目送武判官进天山的。今天的轮台离天山数百公里,无论如何看不到天山。但如果了解唐朝的轮台是在今乌鲁木齐附近,这个疑问就不存在了。又如,北宋覆灭后,赵构在南京即位,又在金兵的追逼下到达扬州,再渡过长江。如果以为这个南京就是今天的南京,就无法理解当时的军事形势:既然金兵是从北向南进军的,赵构为什么还要从南京北上扬州?实际上,北宋的南京是在今天河南商丘,由此南下,沿着当时的汴渠到达扬州,这样的路线顺理成章。

由于各历史时期出现过的地名成千上万,变化又极其频繁复杂,不用说一般读者,即使是专家学者也必须借助专门的工具书。但要了解一个空间范围,或者历史地名相互间的关系,就非依靠历史地图不可。1955年,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全国人代会时,毛泽东遇到历史学家吴晗,就谈到读历史书时往往不知道一些地名的今地,问他有什么书可查。吴晗推荐了杨守敬的《历代舆地图》,又说明此图的不便之处,建议加以重编改绘。毛泽东随后批示同意,吴晗受命组织并主持“重编改绘杨守敬《历代舆地图》委员会”,并推荐先师担任主编。尽管因种种原因,毛泽东到1976年逝世时尚未看到这一成果,他床旁成堆的常用书中还只能放着顾颉刚在1950年代所编的一册《中国历史地图集》,但由先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8册终于在1988年出全,至今还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中国历史地图,也是学术界和社会各界了解中国各历史时期的疆域、政区、地名和自然地理要素最有用的工具书。

但《中国历史地图集》属普通历史地图集,即以疆域政区为主的基本地图,不可能包括自然、人文等各种地理要素。为此,自1982年开始,先师主持开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在《中国历史地图集》的基础上,增加了产业、文化、民族、人口、城市、考古、交通、军事、地貌、植被、气候、灾害等系列。此图集问世后,读者将能全面了解中国历史时期的地理环境,历史的空间舞台将更加生动而形象。

实际上,真正要理解历史,仅仅有一些坐标和方位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得要知道一个空间范围内的具体内容,以及透过这些现象观察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例如我们知道,早在公元前1世纪,汉宣帝就在今新疆和相邻的中亚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府,对这一辽阔的区域行使管辖权。但即使是汉唐盛世,对西域则采用军事监护的方式,并没有像在内地一样设立正式的行政区,并容许当地民族或地方政权维持最大限度的自治。如果我们拥有一幅能全面显示各种地理要素的西域历史地图,那就很容易理解这样做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西域与中原相隔遥远,除了长达千余公里的河西走廊,还有大片戈壁荒漠、高山峡谷,交通困难。当时中国的主要农业区在中原,西域还没有大片农业区,无法供应外来人口,而从内地运输粮食成本极高,且无法保障。西域内部是相互分离的一个个绿洲,每个绿洲的面积有限,相互间的交通运输同样非常困难。西域受到东西方多种文化的影响,欧洲、西亚、阿拉伯、印度、青藏文化和华夏文化都曾在那里传播,原始佛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祆教、伊斯兰教等都有影响。有过无数次的人口迁移,民族成分相当复杂。

不过,即使具备了能够显示以上地理要素的地图,要读懂这样的地图,并且加以综合分析,还不是一般读者所能做到,至少需要有关专家加以辅导或说明。但这恰恰是我们长期以来的薄弱环节,即缺乏面向大众的通俗历史读物,其中更缺乏能从地理环境和空间分布角度来阐述历史的普及性读物。所以当我收到陆运高先生的书稿,并粗粗看了一部分后,就感到是一种新的尝试,做了我们一直想做而来不及做的事。

陆先生希望我能为此书的出版说几句话,我也乐意从命。只是由于杂事丛脞,书稿搁了好几个月尚未通读一遍,而出版社发行在即,不能再拖。我只能脱离书稿本身,就了解地理环境和空间分布对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性发表一点意见,希望能对此书的推广有所帮助。我与陆先生素不相识,至今也未见过面,通过电子邮件与电话联系,知道他并非专业人士,写此书纯属个人兴趣,愿为国人了解国史尽力,这也是我乐意推荐此书的理由。至于此书的具体内容和观点,只能待我仔细读后方能评论,相信陆先生与读者不会因为我写了这些话,就产生我完全赞同或肯定的误解。

2005年7月27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