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嘉峪关关城上有天下第一雄关

嘉峪关关城上有天下第一雄关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陇上行,行走张掖、酒泉,我们一行终于来到了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城关建成后,多出一块砖,宦官扬言要杀害易开占。为考察嘉峪关,我实地

雄关漫道真如铁——嘉峪关走笔

我不再年轻,行将“耳顺之年”,平日的激情似乎消磨殆尽。不过,2009年春夏之交,我跟随一支车队跑了次西北,我的这种激情重又被唤起,而且熊熊燃烧。我被西北的地大物博、雄伟气势、悲怆豪迈,以及壮美景色所震撼,为我们中国西北的人文、人缘乃至天象、地域所骄傲。确确实实如此,并非虚情假意,是真正发自我内心的回音与呼唤!

陇上行,行走张掖酒泉,我们一行终于来到了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的嘉峪关。这里有万里长城第一墩,屹立在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脚下滔滔奔流的讨赖河北岸80多米的高的悬崖上,它修筑于明代嘉靖十八年(1539),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的第一座烽火台,万里长城就是从这里起步,宛如巨龙,穿戈壁过沙漠,翻山越岭,蜿蜒东行。细细看,朝阳里,宛若银练飞舞在戈壁之上;远眺望,夕阳下,又如飞龙游走于山涧之中。极目天际,山峰终年洁白,衬映着蓝色天空,更觉清新如画。晨曦起,彩霞横抹天空,天高野阔,千岭万壑竞披红装,婀娜多姿。雨天后,祁连山中长云如练,缠绕山腰,或化作各种离奇物形,或变成金戈铁马。

我生长在江南,四十多年生活在南方,常以为南方的山清水秀、玲珑秀美,有说不尽、道不完的灵性之感,所以我常怀江南人的灵聪、优越,嫌弃西北荒漠、人烟稀少,甚至有些土头呆脑,比不得我们江南。但此时实地一游,嘉峪关真的气魄无比,它有说不出的韵味,犹如虎背熊腰的关西大汉,羸弱纤细的江南书生难能项背。我以前读书时只在唐代名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里想象、体验大漠景观,而在这时来到嘉峪关,看来任何诗句都会显得苍白无力,它的威严、张力,只能在自己心胸中酿成字眼,但又不能直接道出。我想到毛泽东诗词“雄关漫道真如铁”,我觉得这个“铁”用得真好,显出它的硬朗、分量,显出它的坚实、气度,而漫漫之道之途,正需要一种硬朗、分量,一份坚实、气度,来镌刻、融化,这就是关城之雄风,而绝不是萎靡、气馁、平庸。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与“天下第一关”山海关相比,山海关自1381年建关设防以来,自古即为我国军事重镇。山海关城池周长约4公里,是一座小城,展示了中国古代城防建筑风格,也体现出它又是一座文化古城的特点,明代城墙建筑基本完好,主要街道和小巷大部保留原样,特别是保存众多的仍有一批四合院民居,使得古城更加典雅、古朴。明朝时已将长城延伸修筑到大海中,因像个龙头一样,故称山海关是“老龙头”。“老龙头”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而长城西边最大的关口则是嘉峪关,嘉峪关最大特点和特色在于一个“雄”字,英雄本色、英雄风采、英雄气概等等,构成嘉峪关英雄的铁血色彩。

五十开外的嘉峪关市委宣传部长郭成录向我讲述,嘉峪关城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距今已有638年的历史,因建在嘉峪关西麓的嘉峪山上而由此得名,它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早建九年。这里地势险要,南靠白雪皑皑的祁连山,北倚连绵起伏的龙首山和马鬃山,东接酒泉盆地,西连茫茫戈壁。说到地名,嘉峪山有文殊山的别名,可见在明代以前就与佛学有缘。嘉者,美也;峪者,山谷也。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这里实际上带有文人学者为之起名的浓厚色彩。祁连山至黑山两山之间只有30华里,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也被称作“河西第一隘口”。听老人说,对嘉峪关的修建,明清两朝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演绎出了定城砖、冰道运石、山羊驮砖、击石燕鸣等动人故事。拿定城砖来说,每块砖上都会刻有制工名号,一旦砖石有质量问题,就可立马追查、问责,严重者会株连九族,可见当初建关造城绝不是“豆腐渣工程”。

相传为建嘉峪关,工匠们不仅设计出结构精巧、布局合理的总体设计方案,而且还精确地计算出所需的人工和用料。据说当时有位叫易开占的工匠,主持嘉峪关工程后,监督建关的宦官故意刁难他,要他计算所需砖的数量。易开占经过精确计算后说:“需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不料那宦官为陷害这位工匠,竟然偷偷地在用料中多放一块砖。城关建成后,多出一块砖,宦官扬言要杀害易开占。关键时刻,易开占和工匠们揭露了宦官的无耻行径,结果这位宦官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最后只能溜之大吉。易开占终于理直气壮地大声说:“这一块砖就作镇城砖吧!”于是把砖放在西面城阁楼台檐台上,这块砖迄今人们还能看到。

嘉峪关东西两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楼眉额刻“朝宗”两字,表示过往朝廷官员虽远行“极边”,但仍不忘朝廷和君王。与此相对的西瓮城,门额刻“会极”二字,意即从西域来的诸侯、仕官、商旅,亲善友好地在这里相会,从这里经过,向中原王朝朝贡。西瓮城也劈门南向,不与内城门直通,使关城更加肃穆幽深,成为内城的一道防线。在当地,我访问了一些老人、学者,听得他们对嘉峪关的全面叙述。说起来,嘉峪关是屯兵布防之地,自秦汉以来的历代王朝都在这里派兵驻防。其实,在建关之前,这里有关西的大草滩,其黄草平沙,地域开阔,素为古战场;而关东则是丝路重镇酒泉,紧靠关东南坡下,有著名的峪泉活水,“九眼泉”冬夏澄清,终年不竭,可供人马饮用,并可灌溉良田。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和险要的地理位置,是这里建关的主要原因。早在汉代,就在距关城北七里的石关峡口设有玉石障,依山凭险,布设防守。据史料记载,明代以前,这里一直是“有关无城”。对“关”,我理解不仅是“关卡”,更是物质交流的通达、物资交换的替代,当然也存有恶意、武力的对峙,所以在嘉峪关有“官道”、“民道”之分,除了兵营、游击将军府,后来也有了边民、商人,我悄然登上嘉峪关关城,但见楼阁高耸,巍峨壮观,与远隔万里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遥相呼应,可谓名动天下。在这样的时分,我才真正体验到嘉峪关所包含的政权、皇权、军事、民事的内涵。遥想当年,这里有着恢弘壮阔的边塞风光,但更有唐朝诗人王翰《凉州词》所吟的“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壮与豪放。

为考察嘉峪关,我实地踏访并专门翻阅史书。我发现,明王朝建立后,为了加强河西的军事防御,征虏大将军冯胜收复河西后,在嘉峪山选址建关,以控制西去的交通要道。据史料记载,嘉峪关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关可守也。我大致计算了下,嘉峪关从建关到成为坚固的防御工程,约经历了160多年的时间。明洪武五年(1372)是首筑土城,周长220丈,高2丈许,也就是现在的内城夯筑部分,当时只是有关而无楼。到了明弘治八年(1495),肃州兵备道李端澄主持在西罗城嘉峪关正门项修建嘉峪关关楼,这意味着,嘉峪关关楼是关城建成100多年之后才真正修建的。史书上记载:“李端澄构大楼以壮观,望之四达”;过了11年,即明正德元年(1506)八月至次年二月,李端澄又按照先年所建关的样式、规格修建了内城光化楼和柔远楼,同时,还修建了官厅、仓库等附属建筑物。到了嘉靖十八年(1539),尚书翟銮视察河西防务,认为这里必须加强防务,于是大兴土木加固关城,在关城上增修敌楼、角楼等,并在关南、关北修筑两翼长城和烽火台等。至此,一座规模浩大,建筑宏伟的古雄关挺立在戈壁岩岗之上,它像一队威武雄壮的战士,屹立在两山之间,牢牢守卫着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

嘉峪关不仅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而且还有“连陲锁钥”之名,更有“西部八达岭”之说。在嘉峪关现场,我观察到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现在关城以内城为主,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城高10. 7米,以黄土夯筑而成,西侧以砖包墙,雄伟坚固。内城有东西两门,东为“光化门”,意为紫气东升,光华普照;西为“柔远门”,意为以怀柔而致远,安定西陲。在两门外各有一瓮城围护,嘉峪关内城墙上还建有箭楼、敌楼、角楼、阁楼、闸门楼共14座。由此看,嘉峪关关城是长城众多关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

我还听得这么个典故:同治十二年(1873),陕西直隶总督左宗棠在收复新疆伊犁时路经嘉峪关,面对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关城,提笔写下“天下第一雄关”的巨匾悬挂于嘉峪关楼上,为雄关又添了几分威严、几分雄姿。我在关楼上,立刻对着逆光照下的这六个大字生出无限敬重同时亦抱有敬畏之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若比起现代战争,嘉峪关现在也许不堪一击,但它的精神、灵魂是永存的,它的操守、意志将永远是伟大的。我有时讪笑自己的“事后诸葛亮”,没有当初,何有现在?不说当初民生生态,也莫说冷兵器交战,就当时的营造与军事意义,嘉峪关关城布局十分合理,建筑也很得法,适合战争防御与进攻的法则。就关城言,有三重城廊,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如果敌兵来犯,可确保万无一失。嘉峪关建关638年以来,由于风雨侵蚀,曾进行过大规模的修缮,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嘉峪关楼又再度屹立于西部长城。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文化遗产“万里长城——嘉峪关”,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地名录》,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也是明代万里长城沿线保存最为完好、规模最为壮观的古代军事城堡。始建于1989年10月的嘉峪关长城博物老馆,原馆在嘉峪关市区,是我国第一座以长城历史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2003年5月落成的嘉峪关长城博物新馆,则坐落在嘉峪关文物景区。

嘉峪关景区包括讨赖河墩、地下谷、观景平台、滑索、吊桥、“醉卧沙场”雕塑群、“中华龙林”等功能区。景区以长城文化和丝绸之路文化为内涵,以戈壁风光和西北民俗风情为基础,是一处观光、探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嘉峪关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留下了许多古迹和珍贵的文物,如古拙粗犷的黑山石刻画像,反映魏晋时劳动人民生产活动的新城魏晋壁画砖画墓等。古老的丝路文化、皑皑冰川和茫茫戈壁共同构成了当地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生长在北国的游人,对这片故土也许并不陌生,但对来自江南水乡的我来说,这片土地在我心目中自有无限神奇。“来到嘉峪关,不游关楼誓不还”,这正是我作为江南旅游者的发愿之一。长城,是中华大地一条跃动数千年的巨龙,是中华民族一道固若金汤的精神屏障,是智慧之剑,力量之源,艺术之根,道德之本。

此刻,我只身登嘉峪关城楼,凭栏望神州,唯见风催花愈翠,但闻雁鸣叶惊春。呵,朗月轻轻上,彩云淡淡收,长龙呼啸去,壮怀万里幽,“雄关漫道真如铁”,我再度吟诵毛泽东词中的名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