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牛”的情结

“牛”的情结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董全,长阳奶牛合作社社长。镇党委书记找董全谈话,说要成立奶牛合作社,还让他当社长。要在这个奶站基础上建立奶牛合作社,难度就甭提了。董全就跑到市里找关系,托人帮忙介绍,和生产“牛奶新鲜屋”的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签订了交奶合同。确定了专职配种员,及时掌握母牛发情状况,用良种精液,从根儿上提高牛的质量。是说牛的品质重要。董全就转着圈儿查卫生,对交来的奶严格化验。

“牛”的情结——记长阳奶牛合作社社长董全

董全,长阳奶牛合作社社长。挺平常的一个人,中等个头,不胖不瘦,从眼神中就看得出实在、精明还显出几分倦意。听说又要采访,他有点儿不耐烦:“有什么可说的。这几天中央的、北京的还有区里的电视台都来,不就那点事吗?”

上午九点了,刚才还很热闹的奶站一下子静了,几名工作人员在清洗、擦拭着设备。董全进屋就打电话:“你家的牛怎么样,吃东西了吗?”回答可能是满意的,他脸上露出了笑容:“记住,昼夜都不能离人,隔15分钟就捋一回奶,要得了乳房炎就难办了。”他嘱咐道。我赶紧问:“你电话说的是怎么回事?”他一下有了兴趣,向我叙述着:“有个养牛户的大奶牛刚产犊下奶,忽然摔了一跤,把牛胃摔拧了,连着5天不吃草料,眼看就不行了。昨天我跟着兽医做手术,在牛肚子上左边开一刀,右边开一刀,一人伸进手在左边推,一人在右边拉,生把牛胃正过来再缝上,今天牛已经吃料了,有救了。”“老乡亲养大一头牛不容易,损失了就上万块。”听他的话头,好像一位行家。其实,他与牛打交道才3年的光景。

由管“带根的”变为管“带嘴的”

长阳,是房山区离北京最近的地方,也曾赫赫有名。因地势低洼平坦,适合水稻和牧草种植。在计划经济时期,长阳农场就以养牛为主业,一直是首都牛奶供应基地。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中柬友好人民公社”,1971年,周总理和西哈努克亲王在这里亲手栽下了5棵柏树。在房山要论养牛,哪儿的人也比不了长阳人。可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长阳渐渐地落伍了。30年过去了,周总理早已离开了我们,西哈努克由亲王变成了国王,长阳却道路依旧、房屋依旧,只有那并排而立的5棵柏树在长高……1998年9月,长阳实行了场镇分离的改革。发挥优势,振兴长阳,带领乡亲们走上富裕路,新领导班子和长阳的共产党员们肩负着重任。

董全,以前当蔬菜服务站站长。改革中,蔬菜服务站并入农业公司。镇党委书记找董全谈话,说要成立奶牛合作社,还让他当社长。这可把他吓了一跳:“不行,不行,我对养牛是外行,怕干不好。”书记有魄力:“干不好,干坏了行吧?我在机关给你留着位子,干坏了再回来。”这可给董全“将了一军。”“干坏,干坏了还是个共产党员吗?”他心里说。到了这份上,他豁出去了,铺盖一卷,进了简陋的奶站,走马上任。

有句老话:“带根的多栽,带嘴的少养。”董全由管种菜的变成了管养牛的,隔行如隔山哪!

小小的奶站,几间破房,真是个破摊儿。收购零散养牛户交来的奶,每天三四千斤,月收入打干落净不到万元。而这个摊儿里,有8个职工,还加上4个退休的,月月发工资犯愁,每人给那俩钱儿,比下岗工人多不了哪儿去。要在这个奶站基础上建立奶牛合作社,难度就甭提了。

董全要赶紧由外行变内行,因为哪个养牛户也不愿跟着个“一问三不知”的头儿。他找来资料认真地钻、到养牛户串、到奶品公司问、跟着兽医跑防疫,谁家的牛病了,上赶着给兽医打下手儿。几个月下来,对牛的饲养、牛奶的质量标准、牛奶品质的检验、牛病的防疫和常见病诊治都弄明白了。他也就找准了做好服务吸引社员的落脚点。

养奶牛,最怕牛奶卖不出去,一家一户送奶,人家从资质上信不过。原先,产的奶少,就搭勾着让国营奶场捎着走。稍微多一点儿,人家车装不了了,就得花钱雇车,车费就是不小的开支。辛辛苦苦养起了牛,还要天天求爷爷、告奶奶,为卖奶发愁,这怎么发展呢?董全就跑到市里找关系,托人帮忙介绍,和生产“牛奶新鲜屋”的北京三元食品公司签订了交奶合同。再跟养牛户定收购协议,买了鲜奶专用运输车,天天把乡亲们送的鲜奶检验、集中、降温、送走。这一招儿,可让乡亲们省大心了。

第二招儿,想着法儿给大伙儿省钱。以前,分散买饲料,数量、质量没保证不说,还费钱。董全跑这儿跑那儿,打听、比较、谈判,选准了饲料厂统一进货,按进价给各户,养牛户送奶的时候,就把饲料带走了,节省了一大笔开支。传统的人工挤奶,人钻到牛肚子底下,一把一把地捋,一次需20多分钟,把人累得腰酸腿疼,奶还不干净。董全跟中国农机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以出厂价提供活塞式挤奶小车和配件,推行机械化挤奶,这比人工挤奶提高效率1倍多,还减轻了劳动强度。现在300多养牛户都有了挤奶机,这又给大伙儿省了好几万块钱。

第3招儿,技术服务。与北京市农校、区畜牧局、镇兽医站合作,培养自己的兽医。聘请有多年经验的兽医做顾问,每年深入到户,搞4次奶牛结核、布病检疫和五号病防疫。平时常用的药品和器具统一购进,提供各户。确定了专职配种员,及时掌握母牛发情状况,用良种精液,从根儿上提高牛的质量。

3件事儿,办得实在,养牛户不好办的几个问题都解决了。养牛户没了后顾之忧,更多的户见到了发展前景,也纷纷买牛入社。现在,合作社员有了300多户,是3年前的10多倍。1年收奶也由当初的几十万斤到了300多万公斤,销售收入700多万元。奶牛合作社巩固了,发展了。

“让百分百好牛,出百分百好奶”

电视上有这么一句广告词儿:“让百分百好牛,出百分百好奶。”是说牛的品质重要。其实,影响奶的质量因素除此之外,饲料的质量、饲养的环境、挤奶的过程都马虎不得。牛奶的多项指标要求都很严格,比如:外观要求呈乳白色或乳黄色;蛋白含量不低于2.9%;乳质含量不低于3.2%,还有卫生标准等。高于国家标准的两块左右1公斤,最低标准的每公斤九毛八,相差1倍还多。要让百姓真得实惠,就得严把质量关,董全不含糊。

先说这饲料吧,奶牛饲料主要是豆饼、麸皮、小料、粗饲料。现在有的人为了挣钱,100斤豆饼里掺上两铁锨黄土、1麻袋麸皮里加许多盐,买的人愣看不出来。牛也不会说话,吃进去了,牛奶质量也完了。1998年夏天,一户送的奶连续几天不合格,他家8头奶牛,1天产奶300多斤,1天损失就五六百块,他急得哭,就是不明白怎么回事。董全帮助化验、分析,才知道是吃了掺盐的麸皮,气得老乡跺脚骂人。急归急,骂归骂,还得从根儿上治。合作社就固定厂家统一给大伙儿赊饲料,1个月后再结账。只要掺了假,少给或不给钱,牛户受损失的还要倒找钱,一下子保住了质量。

外边大宗的防住了,里边个别的也得管,不然,“一个老鼠粪准坏一锅汤。”董全就转着圈儿查卫生,对交来的奶严格化验。

挤奶机的吸奶嘴儿、吸奶管儿要每次都清洗,只要一天不洗,董全拿起来一看一闻马上逮住你,谁也甭想蒙他。发现了停奶两天,直到用酸和火碱消了毒、洗净了,才恢复收奶,这是制度。还有,每家养牛户都要有一块运动场,为了牛健康、下奶多,天天得让牛溜达。这运动场的牛粪就得及时清洗,保不准牛乏了卧会儿,奶头儿上沾上粪,这牛奶质量还好得了吗?董全他们只要发现,也是照罚不误。有人没当回事,吸奶管儿几天没认真刷,董全拿起来一闻,味儿不对,又一看管儿的内壁上挂了厚厚的奶瓣子。当场宣布:“下午别送奶了。”人家不服:“谁说我没刷?”董全说:“行,下午你带着挤奶车到奶站,当众检验。”“得了,人家送奶我带车,这不是寒碜我吗?”没招儿,就得改。还有一个大户更新鲜,养了40头牛,每天送800斤奶,收入多可观,还是不知足。一天,董全发现他送的奶有点稠,就吩咐:“重点查查。”一查,奶里掺了淀粉。董全告诉他:“你不要送了,什么时候送再通知你。”那人着急了,又是检查,又是表态,晚上围着老董家一边转悠一边打电话,要进家聊聊。老董的门严着呢,可不吃这一套。那人没招儿,交出了8000元罚款。从此,再也不敢了。董全常说:“严把质量关,不仅是我们今天的信誉,也是我们明天发展的需要。不论是谁,不论有多深的交情,在质量上必须一个标准。讲人情,质量就保不住,最终毁了大家伙儿。”

“好牛,真的出了好奶。”合作社的鲜奶质量在全市名列前茅,保持一级奶的信誉。到三元食品公司送奶的,大牛场都有不合格退回去的,可他们就没有一回。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董全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干我们这差事,就得有牛的精神才行,又得踏实、勤快,又要舍得把自个儿豁出去。”

现在,长阳的养牛户可滋润了:早上八点半以前送一回奶,下午4点半以后再送一回。养牛缺什么、短什么奶站都有预备,随时带走,再不用东跑西颠地找了。牛闹毛病,打个电话,董全准安排兽医上门服务。养牛户送完了早上这回奶,就在家里清清棚、喂喂牛、遛遛牛,沏上茶水儿聊聊天儿,踏踏实实吃顿晌午饭。可董全他们呢?为了让乡亲们能有今儿个,付出的太多了。

1年365天,每天他都是早七点半到,晚上十来点钟回家。人要过节,可牛不放假,他也就没有了节假日,也没有了星期天,他觉着在站里守着、跟养牛户见面心里才踏实。这阵子,从大不列颠岛上闹起的“疯牛病”、“口蹄疫”,搞得整个欧洲“谈牛色变”,几百万、几百万的牛被“株灭九族”。咱中国人可经不起这个,董全他们时刻抓防疫。不信,你去养牛户问问,不管多大的官儿,谁要进牛棚瞧瞧,没门儿。这是董全他们定的铁规矩。

去年春节,董全忽然觉着浑身没劲儿,脑袋犯晕,一量体温,烧得厉害。同事们劝他到医院看看、歇歇。可董全就是不走,把大夫叫来,在办公桌前输液,输完了自己拔下针头,又跑外边忙去了。

1999年7月20号前后那几天,别提多热了,每天都是40来度。董全去上海买牛奶专用运输车,站里急等着用。他和司机下午两点半上路,一饿就是一天,就凭车上装的矿泉水,到晚上才吃一顿饱饭。连来带去两天半,就把车开回来了。

合作社300多户,董全保准一年走一遍。家家的门冲哪么开、牛棚有多大、产多少奶,他都清楚。老乡亲见了他,就像见到了亲人似的,赶到饭点儿,拉着拽着让他吃饭,可董全从没在谁家饭桌旁坐过。他说:“咱是党员,给大伙儿办事是本份,乡亲们养牛不容易,要是吃人家一顿儿,不落忍。”

董全们的付出,换来了百姓们的利益。去年,合作社社员每家平均收入47000元,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有的户还成了致富带头人。高佃三村赵连,两口子下岗,生活困难,1998年借钱买了两头奶牛,当年收入近万元。第2年奶牛存栏增加,纯收入达到40000元,不但还清了债,还盖起了5间新房。牛家场村苏文一家,1998年买了10头牛,当年收入8万元,1999年收入过了10万,去年存栏35头,今年的收入能到40万。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奶牛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形成。去年全镇牧草面积达到8000亩,比上年增加了3000亩,奶牛存栏达到2300头,所产鲜奶70%都是合作社帮助销出去的。养奶牛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长阳奶牛合作社已经成为京郊最为规范的农民合作组织。1998年到去年,连续3年被房山区政府命名为“养殖富民十佳经济合作社组织”;还被市委农工委、市政府农林办授予“京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先进单位”。区政府授予董全“百名致富带头人十佳典范”。

干着现在,想着明天。董全的合作社正筹建占地100亩的现代化示范养殖场,这图纸都是他在别处参观后自己设计的。一期工程计划投资260万,2000年6月底完工,7月进牛。到时候,千八百头牛往里一轰,统一饲养、统一防疫、全自动挤奶出奶。那阵势,那效益,董全一想起来就乐。

鲁迅先生有个著名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许广平女士在回忆鲁迅的文章中,也用“牛”的精神来赞扬他:“他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到长阳采访董全,不仅因为他是奶牛合作社社长——长年与养牛者打交道,而是在了解了他的事迹之后,他对事业的执着和对乡亲们的挚爱,使我忽然想起了鲁迅先生的“牛”,董全不也是父老乡亲们的一头忠诚的“牛”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