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兴学育才垂典范

兴学育才垂典范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曜灵急节,岁月悠悠,今年4月3日,是原浙江师范学院党委书记焦梦晓同志逝世30周年。焦梦晓同志,河南省唐河县人,1912年12月27日生。焦梦晓同志在浙师院和杭大工作了九年,辛勤耕耘,不遗余力,春风化雨,成绩斐然。焦梦晓同志是一位学习型干部,爱读书,笃学不倦。焦梦晓同志自奉俭朴,安贫乐道,廉洁节约,身体力行,从来不搞特殊化。焦梦晓同志工作踏实,作风细致,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善于团结群众。

兴学育才垂典范——焦梦晓同志逝世三十周年

曜灵急节,岁月悠悠,今年4月3日,是原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前身)党委书记焦梦晓同志逝世30周年。焦梦晓同志襟怀旷达,情操高尚,尊贤崇教,治校有方,严于律己,坦诚待人,恭俭庄敬,团结群众,风范德泽,遐迩同仰。当年,我有幸追随左右,亲承謦咳。为奉献一瓣心香,谨握管回眸,撰写本文,以表深挚缅怀和无限景仰之情。

焦梦晓同志,河南省唐河县人,1912年12月27日生。自幼聪颖,勤勉好学,在小学和私塾读过几年书。1929—1935年,在唐河乡村师范和信阳师范学校求学,其后,在小学任教。他少怀壮志,思想进步,方读师范时,就与地下党组织有了接触,开始阅读《共产党宣言》等进步书刊,参加党外围革命活动。抗战军兴,他毅然离乡别井,于1938年1月到达延安,先后参加青训班和陕北公学学习,同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奉派去山东中南部开辟抗日根据地,历任沂蒙分区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代理县长、专署秘书主任、文教局长等职。1949年1月,随军南下,5月进杭州,从此一直从事教育工作。历任浙江干校部主任、校部教育处长、浙师院党委书记、杭大党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副厅长等职。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坚定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殚精竭虑,呕心沥血,把自己无私奉献给浙江省的教育事业,厥功卓著,有口皆碑。

1952年春,高校院系调整,焦梦晓同志负责筹建浙江师范学院,尔后,主持该院工作。他深知,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红专兼备的国家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基础,办学关键在于教师,特别是学养深厚的老教师。他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千方百计充实、加强教师队伍,提高师资水平。他求贤若渴,广揽人才,潜心罗致造诣精湛的专家学者,如姜亮夫、徐步奎、徐规、沈炼之、陈桥驿、张慕骞等,都是从省内外四面八方延聘过来的。他慧眼识人,坚持全面观察,着重主流和基本方面。当时有一位戏曲专家和一位外语专家,因有某些缺点,群众中颇有微词,但他力排众议,认为瑕不掩瑜,应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其所,尽其才,为新中国作出贡献,因而也聘请过来。他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知识渊博富有教学经验的老教授,也很重视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一再告诫各系领导,在毕业生分配中,一定要审慎做好“留校”工作,坚持标准,宁缺毋滥,留下品学兼优、有发展前途的尖子,因为教师是“为人师表”,应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他在新学年伊始,都挤出时间,对外校分配过来和本校选留的新的年青教师,开个座谈会,热忱欢迎,殷殷策励,语多期盼,催人奋进。他对青年教师寄予厚望,告诫他们对老教师要恭之以礼,求之以学,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锐意进取,自强不息,使自己学有专长,及早成才。在当时学校人手少,工作重的困难情况下,他目光高远,坚持一批又一批地选派青年教师到重点大学进修或出国留学。在他的全面关怀和积极培养下,一大批青年教师,茁壮成长,脱颖而出。

焦梦晓同志非常重视学校的中心工作,他始终不渝地狠抓教学,而在教学工作的许多环节中,他特别重视课堂讲授,要求老教师亲上教学第一线,要求任课教师认真备课,注意教学方法。为了探索教学规律,增加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他亲自兼任哲学教研组组长,并给学生讲课。

焦梦晓同志在浙师院和杭大工作了九年,辛勤耕耘,不遗余力,春风化雨,成绩斐然。杭大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所以发展成为一所具有万人规模,名师荟萃,总体水平较高,是全国首批具有教授职称评审权和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的高校之一,在全国省属综合性大学中名列榜首,声誉鹊起,引人瞩目,这主要是在浙师院时期,就已经营建了非常良好的教学和科研氛围,奠定了相当厚实的办学基础。

焦梦晓同志是一位学习型干部,爱读书,笃学不倦。他虽然工作繁忙,但始终坚持学习,孜孜以求。他博览群书,除了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古今中外的许多书籍,他都浏览阅读,有时还做笔记,提出问题,和大家探讨。他听过陈立教授讲授的巴甫洛夫学说,参加过教育系举行的《凯洛夫教育学》讨论会。他对学生,不厌其烦地告诫他们,应该珍惜以学为主的人生阶段,时不可失,机不再来,决不可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辜负党和国家对自己的培养。循循善诱,语重心长,意真义挚,感人至深。

焦梦晓同志自奉俭朴,安贫乐道,廉洁节约,身体力行,从来不搞特殊化。在生活方面,他穿旧制服,布底鞋,吃喝也很简单,但同时却温润诚挚,热情关心别人。他的用车,从不允许自己的家属搭乘。在教育厅工作时,有一次厅里来车接他一家去看电影,他坚持付了车费。但他坐车出去,即使在中途,也会主动招呼浙师院的教工上车。1957年,他搬到河南新村时,交待总务处,把好房子分配给老教师,而自己却要了西晒较差的一套。以后,学校统一为领导干部的住房油漆刷新,他婉言谢绝,为的是不搞特殊化。他对年青单身教师的生活,时刻留意,关爱备至,曾躬亲诚邀一位教师到他家吃年夜饭,也曾多次嘱咐他的贤内助李元忠同志送菜给患病的教师。有一次,出差去天津,他将自己身上的一件皮大衣脱下来,硬要一位同行教师穿上御寒。为了解决出去进修教师的后顾之忧,他甚至将一位留苏教师的女儿安排在自己家里,由李元忠同志照管,逾格关注,视如己出,云情高谊,殷殷感人,一时传为美谈。以上这些生活细节,屡见不鲜,不胜枚举,它体现了一个革命老干部严格要求自己,永葆艰苦朴素,而又宽以待人,深切关心群众的崇高风范。

焦梦晓同志工作踏实,作风细致,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善于团结群众。他深入到这种程度,叫得出名字的,不但几乎是全体教职工,而且还有一部分高年级学生。他以普通一兵自持,慈祥热情,平易近人,平时碰到人,没有领导架子,笑容可掬,和蔼可亲。使浙师院的广大师生员工,很容易同他接近,说真心话,他尊师爱生,主动接触群众。对老教师,经常专诚访谒,嘘寒问暖,殷勤甚厚,礼遇有加;也全面关心年青教师,夜深人静时,经常到单身教工宿舍,看到还在挑灯工作的,便推门进去,促膝交谈。他也经常到学生宿舍走走,了解情况,听取意见。盛夏傍晚,有时还会拿一张小凳子,到工人住地,一同乘凉,拉家常。他的人际关系很好,和他有过交往的,莫不异口同声,赞许他的为人。

我当时在马列主义教研室工作,该室人员,除了少数几人,大多数是他亲自从革大遴选带来的,但他不分彼此,一视同仁。叫我参加筹备工农速中,代表学校参加杭州市爱国卫生工作会议,参加杭州市各界青年参观团,到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参观游览;推荐我并当选为西湖区人大代表

他重视学校的政治思想工作,重视政治理论课,因而对我们马列室,情有独钟,狠抓不放,经常参加我们的会议,启迪诲导,慰勉有加,鼓励我们争取又红又专。我们记忆犹新的是他用以告诫我们的几个警句,如“正己而后可以正物,自治而后可以治人”、“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等。1958年以后,我们横遭风雪,坎坷行进,基本上不在学校,焦梦晓同志不久也调离杭大,彼此多年暌违,不通音讯。1963年暑假,他同我在莫干山邂逅,喜出望外。因都爱好围棋,有一次,同去郭本铁教授处过弈,郭问我是否浙大毕业,因我正凝神研思,考虑落子,焦梦晓同志说“他是浙大法律系1949年毕业。”哪个学校,哪个专业,哪一年,随口回答,一清二楚,使人不胜钦佩。

焦梦晓同志胸襟坦荡,志存高远,淡泊清正,操守高尚。他爱我中华,对党无限忠诚,有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侠肝义胆,坚贞不渝。抗战军兴,他满怀爱国激情,悖违父母旨意,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奔赴革命圣地。后奉派去山东,路途遥远,颠沛转徙,历经艰难险阻。同行12人,亡去八九,但他坚忍不拔,勇往直前,坚持到达目的地。他在山东12年,默默耕耘,忘我劳动,历尽千辛万苦,为创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作出了功不可没的重大贡献。

焦梦晓同志的人格魅力,最值得我们学习和赞赏的,是他的刚正不阿,赤胆忠心,不计个人得失,为革命事业的竭诚报效和无私奉献精神。

1957年的“反右”,是一场全国规模、声势浩大的政治运动。当时的浙师院,黑云密布,风雨如晦,焦梦晓同志受到了上下夹攻的沉重压力,四面楚歌,茕茕孑立。但他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不畏惧权势,不随波逐流,主持公道,大义凛然。在一次中文系青年教师反右座谈会上,当人人声讨、对任铭善教授众口一词时,他最后竟说“对任铭善教授的右派问题,党委还看不准,要慎重,要研究……”在省委派来坐镇、指导反右的宣传部一位副部长,声色俱厉地断言,任“是右派而且极右”之后,平时非常随和儒雅的焦梦晓同志,不禁拍案而起,仗义执言,针锋相对地加以驳斥。虽仅举一例,但窥一斑可知全豹。焦梦晓同志的胸中瑾瑜,眼底云烟,清晰可见。他这种务实求真、坚持原则的求是精神,和甘冒矢石、不计风险的大无畏气概,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的高风亮节。当年在浙师院,他确实保护了不少专家教授和青年学生中的精英,不过,他自己也因此埋下祸根。

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他被诬蔑执行一条“对知识分子投降主义”的路线,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1962年,省委为他平反,但“文革”中,又旧事重提,在劫难逃,受迫害,挨批斗,身心受到严重挫伤,导致病魔缠身,肝病复发。

焦梦晓同志长期受到不公正对待。身为浙师院党委书记,在“肃反”工作中,被排除在领导小组之外;身为教育厅正厅级副厅长,竟不是厅党组成员。但他气度气势,坦然处之,忍辱负重,仍然忘我工作。他命途多舛,曾两罹险衅,蒙冤受屈。但他相信群众相信党,正确对待,从不耿耿于怀,对个别心术不正、恶意伤害过他的同志,也落落大度,采取非常宽容的态度。他的立身处世,待人接物,堪称楷模。

1976年春,焦梦晓同志病情急趋逆转。在他病危期间,浙江医院病区大厅,每天聚集几十个人,有杭大的教师、职工,甚至还有炊事员和商店营业员,大家都渴望为老书记值班、陪护或跑腿。逝世之后举行追悼会,吊客纷临,殡仪馆大厅放不下花圈,厅外台阶和下面空地都站满了人,衔哀默奠、草木同悲,场面至为动人。教育厅的一位副厅长,感慨万分,说:“真想不到,老焦同志同群众的感情如此深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一个领导人的评价,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见仁见智,不尽相同,但对一个热爱祖国,忠心耿耿,一贯为人民谋福利,做好事的人,将永远受到人们的缅怀和敬仰。焦梦晓同志可谓“名成不毁,称誉于世”。

(原载《浙大老年》2006年2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