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朴素的认识论

朴素的认识论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万物有灵信仰的发展,各民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开始形成。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是壮族的“青蛙”图腾,瑶族的“龙犬”图腾,彝族的“神鹰神龙”图腾,苗族的“枫树”图腾,以及侗族、水族等百越先民的“鸟”图腾等。“图腾”的出现是人们在认识水平比较低下的时代,对某种事物虽有初步认识,但又不能真正认识时的一种反应。壮族对青蛙的崇拜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认识。瑶族故事《密洛陀》所反映的认识论也是逐步深化的。

朴素的认识论

随着万物有灵信仰的发展,各民族先民的图腾崇拜开始形成。反映在民间文学作品中的是壮族的“青蛙”图腾,瑶族的“龙犬”图腾,彝族的“神鹰神龙”图腾,苗族的“枫树”图腾,以及侗族、水族等百越先民的“鸟”图腾等。“图腾”的出现是人们在认识水平比较低下的时代,对某种事物虽有初步认识,但又不能真正认识时的一种反应。

壮族对青蛙的崇拜就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一种认识。青蛙,在南方亚热带地区是常见之物。每年,它总是伴随着明媚的春光和滋润万物的春雨而来,给人们带来丰收的预兆。因而人们对它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特别是作为农耕为主的壮族,更是将这种益虫奉为神明,不仅祭拜它,而且用各种形式表现它,如红水河中游一带的壮族群众跳一种蚂彫[3]舞,道具是用竹子扎成的青蛙形状,舞步全是按照青蛙的跳跃动作;在东兰、巴马、凤山、南丹的壮族山乡里,至今仍过着蚂彫节;壮族的《蚂彫歌》更把青蛙当作神来供奉,青蛙死了要给它送葬,还要年年祭奠;此外,还把青蛙的形象铸接在铜鼓面上。等等。这些都是青蛙崇拜的具体形式。它大概是人们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对青蛙逐渐认识所使然。

瑶族故事《密洛陀》所反映的认识论也是逐步深化的。密洛陀在造江河湖泊、森林树木、田园庄稼的同时,意识到只有造人,这个世界才充满生机。开始,她用泥土来造人,可造出的是水缸;她拿米饭来造人,却造成了酒;她又拿芭茅叶来造人,又变成了蝗虫;再拿南瓜、红薯来造人,结果造成了猴子。几经失败之后,她觉得造人必须选个好地方。于是派出老鹰去寻找,经过十几年,终于找到了个好地方。那地方气候温暖如春,花开遍地,密洛陀非常满意。她到了那里,把一棵有蜜蜂做窝的树砍了下来,连树带蜂窝一起熬炼。白天炼三次,晚上炼三次,然后装进箱子里造人。经过九个月,密洛陀听见箱子里哭呀叫的,急忙打开箱子一看,见都成了人。便抱出来,喂奶水养大。以后他们就分别到各个山头去建村立寨,开山种地,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密洛陀在造人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过挫折和失败,最后才成功。虽然它没有系统地概述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整个认识论的过程,但它却始终蕴含着这样一种观点,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只有在实践——有时是反复的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才是正确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瑶族故事《密洛陀》正体现了这种认识。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也不再像以前那样朦胧,他们在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中,逐渐有了新认识,逐步感受到自身的巨大作用。各民族的射日神话就说明了这个问题。它表现了人类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有人定胜天的思想,当然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思想意识,但它却表明了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已不再是驯服的奴隶,而是敢于起来同大自然抗争,并战而胜之。这就是通过实践,不断加深认识,进而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的巨大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