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因为绝望,所以扪虱

因为绝望,所以扪虱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晋十六国时,有一猛人,名叫王猛。在他辅助下,前秦帝王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一个。这位王猛在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事件,乃是“扪虱而谈”。东晋名臣桓温早就听闻王猛大名,北伐期间特意找他见了一面。但王猛是名士,得罪不得。因为彻底绝望,从而彻底放松,从而毫无顾忌,从而扪虱而谈,或许,这看似无意的“扪虱”,也包含着些许的委屈和酸楚吧?

因为绝望,所以扪虱

两晋十六国时,有一猛人,名叫王猛。检视其人生历程,会发现这是位堪比诸葛亮的功臣良将。在他辅助下,前秦帝王苻坚统一了中国北方,成为十六国中最强大的一个。虽然苻坚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败得很惨,但那时王猛已经死了,且临死前再三叮嘱苻坚不要轻易启衅。只怪苻坚没有听其遗言。因此,苻坚此后多次当众哭喊,猛猛啊,你为什么走得这么早啊!

这位王猛在历史上写下浓重一笔的事件,乃是“扪虱而谈”。两晋时,文人尚清谈,多豪放不羁,骂个人啦翻个白眼啦,都不算什么,越是跟常人不同越证明你牛。东晋名臣桓温早就听闻王猛大名,北伐期间特意找他见了一面。两人谈话的时候,王猛不断把手伸进衣服里,抠啊抠啊就抠出一个虱子来,拿在眼前认真地看看,研究了一下,“啪”,扔嘴里了。又抠出一个,“啪”,捻死了。一连串的动作搞得桓温眼花缭乱。但王猛是名士,得罪不得。还得接着谈啊。桓温就问:“我奉天子之命率正义之师北伐,为什么三秦豪杰不来投奔我?”王猛答:“你的大军距长安近在咫尺却不渡灞河,说明你们根本没想收复失地,做做样子而已,他们为何要投奔你?”此言一出,桓温大惊,当即给王猛封了个官,要他跟自己回江南,但王猛没有答应。

来研究一下这个“扪虱而谈”。要说“扪虱”只是王猛生活的常态,而不是一种态度,打死你我也不信。如果他真的做了一生隐士,这么干倒还顺理成章,但从后来的发展情况看,王猛渴望入世,有参政热情,颇具政治手腕,既非一根筋的文人,也非蛮干的武夫,他在苻坚面前不会“扪虱”,在同僚面前也不会,为什么要在桓温面前“扪虱”呢?

因为他对桓温根本就不抱任何希望。

两晋时,是中国历史上“门阀制度”最盛的时候,一个人能否当官,只看出身。名门望族的后代,可以名正言顺地当大官,而且提升很快;出身寒族,只能当基层干部,苦熬苦干也不会有什么大出息。“官二代”是个值得自豪的词,不像现在,在人前疯狂显摆,在媒体面前还得藏着掖着。而王猛出身低微,在不怎么讲究出身的蛮族那里或许还有些出路,在士族众多、已形成强大利益集团的东晋王朝,完全没戏。他知道桓温看重他的才华,也知道桓温会给自己一些好处,但自己跟着桓温混,没太大前途。制度在那里摆着呢,自己最多就是做一辈子高级幕僚。桓温一死,自己的路也便到头了。制度若糟糕透顶,伯乐再好都是个屁。

因为彻底绝望,从而彻底放松,从而毫无顾忌,从而扪虱而谈,或许,这看似无意的“扪虱”,也包含着些许的委屈和酸楚吧?

据说,桓温许诺给王猛高官后,王猛还是动了点心的,跑去跟自己的老师商量,《晋书》中记载,老师如此回答他:“卿与桓温岂并世哉?在此自可富贵,何为远乎?”你已经很牛了,干吗给桓温打工?说到底还是有前途上的顾虑。

王猛最后选择了求贤若渴的苻坚,果然成就了一番事业。恶劣的制度逼他“扪虱”,好的制度让苻坚和王猛双赢,谁说制度是虚幻的东西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