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仰望文学殿堂

仰望文学殿堂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此书由巴老领衔,文章都是每位作家自己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堪称上海作家在散文领域创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当时96岁高龄的施蛰存先生专门对选文和照片提出了意见。上海各报对此事进行了多次报道,百名作家6册签名本在文新大厦公开拍卖,共获得善款18.8万元。上海市作协秘书长褚水敖代表全体签名作家,将全部善款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仰望文学殿堂

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家协会的所在地,这里曾是巴金、魏金枝、王西彦、靳以、于伶、陈伯吹、茹志鹃、施蛰存、徐中玉等大师经常出入的地方。因此,在我的心目中,它是文学殿堂。幼年时路过这里,看看作协庄严的招牌,仰望那幢典雅高贵的古希腊建筑,心中充满了神秘之感,甚至对从里面走出来的人,我也会多瞧几眼。对作家的崇拜之情,使我渴望哪天自己也能写文章。

第一次走进作协大院是在“文革”中,说实话,我是来看热闹的,看看被批斗的文坛大师们是何等模样,那年我才15岁。当我踏在用鹅卵石铺砌的小径上,眼前看到的是铺天盖地的大字报、乱哄哄的人群,还有一张张夸张的漫画,倒霉的大师们沉默地挤在人群里看着揭发自己“罪状”的大字报。我不忍心对当时的场景作描绘,只是觉得写大字报和标语的毛笔字比别处略显端正一点,那尊以后让我在进出大院时常行注目礼的美丽的普绪赫女神像,竟然在记忆中没有留下一点痕迹。

随着梦魇的过去,人又恢复了尊严,我到了华师大中文系读书,又燃烧起对文学憧憬向往的激情。我如饥似渴地阅读刚“解冻”的大师们的作品,投入到新时期的文化启蒙运动之中,并有幸得到恩师徐中玉等一批前辈作家的指导。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徐先生出任上海中小学语文教材H版主编,我在徐先生领导下从事教材的编辑工作,与他接触的机会多了起来。徐先生平易近人,关心晚辈,工作认真负责,这套教材至今仍在使用。

1994年春天,我主编《劳动报》月末刊,欲北上拜访一些文坛前辈,于是想让时任上海市作协主席的徐中玉先生为我牵线搭桥。我来到徐先生府上,录下他对老友张光年、臧克家、姚雪垠、陈荒煤等前辈的问候。到北京后,我将录音放给他们听,北京的老友与徐先生已多年未谋面了,倍感亲切。我又录下京畿诸公问候徐先生的话语,返沪后放给徐先生听,徐先生满脸笑容。录音给他带来了快慰,这令我无比欣慰。现在京畿诸公先后谢世,叫人徒生感慨。但这次北上对我来说是难得的机遇,使我有机会直面大师,还写出了《一代诗人臧克家》《姚雪垠话说李自成》等报告文学,并被多家报刊转载。后来,徐中玉先生为拙作《四季青作家丛书·岁月留香》写了一篇精彩的序言,专门谈及我为他当信使的往事。

我自担任市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总干事后,同创联室的于建明兄和其他同志联系多了起来,感觉作协同志才华横溢却不显山露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成了我的好朋友。我们策划的活动都得到了他们的具体指导。建明兄长得很像伟大领袖,气宇轩昂,为人坦诚,乐于助人,我总爱戏称他为“您老人家”。他有收藏玉器的雅兴,我有收藏瓷器的爱好,我曾同褚水敖、于建明兄相约于冬日凌晨4点踏雪逛北京潘家园古玩城,那种寻寻觅觅的情景至今难忘,如此体验古代人在“鬼市”淘宝的感觉,可谓悠哉乐哉!

一年初冬,上海作协组织一些作家前往江南水乡西塘采风。在那儿,有幸遇到了30年前的朋友、现任作协秘书长的褚水敖先生,他让我想起了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20世纪70年代初,李月华医生发着41度高烧,抢救产妇,最后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当时我在淮北泗县宣传部当干事,在采访和报道李月华事迹时,与省里派下来的褚水敖相识,那时他是北大中文系毕业的省电台记者,风华正茂,令我羡慕不已。30年不见,仍然眼熟,他说我那时是长得清爽斯文的小伙子,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如今人到中年,两鬓也已染霜,大家感慨不已。我在2002年1月1日的《新民晚报》上刊发了《想起了李月华》一文,讲了这件事情。

褚水敖兄待人真诚宽容,凡事肯吃亏,他主持作协工作后,喜欢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因此少了许多是非。他对我很关心,听说我在写《人间瓷话》一书,专门来信对我鼓励。他在信中写道:“大著《人间瓷话》,我已和几位朋友提及,誉扬书名之美,赞赏兄之才气。希望早日见到,以资欣赏,并尽鼓吹之力。”如今电话、手机替代了书信,现代人懒得动笔写信,水敖兄可谓古道热肠。拙作出版后,他又在百忙中写了近两千字的题为《话中蕴意境——读〈人间瓷话〉书感》的评论,还创作五律一首:“久蓄清幽志,终成雅致文。话中蕴意境,物外得精神。真赝随心断,高低举目分。凭君细细语,教我恋奇珍。”水敖兄如此劳心费神,真的让我感动不已。后来,《人间瓷话》被市振兴中华读书指导委员会推荐为上海市读书活动用书。

四年前,我们策划的《上海作家散文百篇》一书得到作协的老中青100位作家的大力支持,该书当年被评为上海最受读者欢迎的20本书之一,上了书城的排行榜,实现当年再版。此书由巴老领衔,文章都是每位作家自己精心挑选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堪称上海作家在散文领域创作成果的一次大检阅。病中的巴金委托女儿李小林选择自己的作品,最后经巴老同意,《怀念老舍同志》入选,李小林还特地送来了巴老比较满意的照片。当时96岁高龄的施蛰存先生专门对选文和照片提出了意见。王元化先生拿出一批新作供编委会选择。徐中玉先生最早寄来自己的作品,还给编委会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并为此书写序。

我们假光明中学举行了作家签名售书活动,考虑到社会上造假成风,为显示此举的严肃性,我们还请市公证处公证。那天,有70多位作家出席签名活动,老前辈有徐中玉、钱谷融、蒋星煜、徐开垒等,年轻的有潘向黎、龚静等,盛况空前。读者早上5点钟就来排队,600册书全部签售完毕,创造了一项吉尼斯纪录。邓伟志专程从北京赶来签名,他激动地告诉我:“我敢说这么多作家为一本书签名是空前的,不敢说绝后,但往后要创造如此奇迹是很困难的。”

在前后三个半月中,我们千辛万苦,登门求签,除巴老加盖印章外,其余全部签名。叶永烈、林帆从美国赶回,重病在身的峻青从山东赶回,云游四方的余秋雨从深圳赶回……上海各报对此事进行了多次报道,百名作家6册签名本在文新大厦公开拍卖,共获得善款18.8万元。上海市作协秘书长褚水敖代表全体签名作家,将全部善款捐赠给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王周生感慨地对我说,看来作家签名还是有用的,这将大大提升上海作家在公众中的形象。

在上海市作协的支持下,去年3月,我与同事一起创办了《新读写》杂志,聘请王安忆女士担任《新读写》编辑指导委员会主任,叶辛、褚水敖、赵长天、赵丽宏、秦文君等担任《新读写》编辑指导委员会编委,本刊先后发表60余位上海作家的优秀作品。杂志创办一年多,发行量突破了17万册。我们坚持高品位,高格调,不落俗套,不庸俗,不媚俗,健康活泼,家长放心,老师放心,杂志被誉为“文学园地里的绿色放心读物”。中国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用“朴实无华,堂堂正正”八个字来概括《新读写》的特点,说它是目前众多面向中学生的文学刊物中的一个新秀。

仰望高高的文学殿堂,我敬畏,我自豪。文学事业需要有人传承,培养文学新秀的历史重任落到了我们的肩上,我们责无旁贷。令人欣喜的是,一批文学新秀迈着雄健的步伐,正在向文学殿堂前进。

2004年8月10日于无闲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