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骨水车吱呀咿

龙骨水车吱呀咿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个时代的农民,自然没有抽水机之类的农业机械,抗洪排涝的主要工具,是鲁班徒孙研制的龙骨水车。家乡的龙骨水车有两种。一种是双手摇的,故称摇车,由五十余档龙骨连接而成,供一人作业或两人轮班作业,称之为摇水。总涵洞一“闷”,就意味着农家抗洪的任务加重了一半。开始时还觉得挺有趣,水车吱呀咿,水从车中来。

龙骨水车吱呀咿

陆云松

每到暴雨哗哗、洪涝来临时,明知现代化的水利配套设施足以担当起抗洪排涝之重任,但仍会神经过敏似的想起那个时代的抗洪排涝,深感当代农民的幸运。

那个时代的农民,自然没有抽水机之类的农业机械,抗洪排涝的主要工具,是鲁班徒孙研制的龙骨水车。家乡的龙骨水车有两种。一种是双手摇的,故称摇车,由五十余档龙骨连接而成,供一人作业或两人轮班作业,称之为摇水。摇水这活,要说多苦就有多苦,水车的头搁在田埂上,水车的尾巴放在水田中,双手握住两只安装在水车头上的摇扇柄,低头弯腰手用力,龙骨水车才会滚动,一百转转下来,衣里是汗,衣外是水。另一种水车,用脚踏的,要比摇车长三分之一,故称长车,由七十余档龙骨连接而成,作业时需三或四人,旱情时用的,一般摇车的尾巴吸不到河底水了,就用长车。

1954年夏,接连几场暴雨之后,家家户户的水车便朝田畈里搬,渠道两旁的地埂上,到处是排涝的水车,吱吱呀呀转动着,咿咿呀呀的数水号子声,响成一片,日夜不停。暴雨一场接一场,河水涨了再涨,渠道两旁的地埂便无法抵挡洪水了。家乡的父老兄弟一碰头,便“闷”好了泄洪排水的总涵洞,以防渠埂塌方,河水倒流。总涵洞一“闷”,就意味着农家抗洪的任务加重了一半。也就是说,田里的洪水,要用两部水车才能摇到河里,渠埂上放一部将田水摇到渠里,总涵洞边放一部将渠里的水摇到河里。那时,我家水田多,劳力少,还未成人的我,便被推向了抗洪第一线。记得很清楚,那天早上,爷爷将一部搁置多年的旧水车稍作整修后,要我和同岁的小叔去试试,看能不能两人顶一人去摇水。于是,爷爷的水车在渠道埂上摇田里的水,我的水车在总涵洞边摇渠里的水。我俩的手臂没有摇扇柄长,就一人摇一只摇扇柄。开始时还觉得挺有趣,水车吱呀咿,水从车中来。但摇不到十分钟,便气急力乏了。同在总涵洞边摇水的一位叔叔,大概是见我们有点撑不住,便跳到渠里,将我们挂在水冲上的那根掌握水准的绳子,抬了抬高,将自己水车上的那根绳子放了放低,我们的水车摇起来轻了,相对,那位叔叔的水车摇起来重了。然而,架轻了的水车没摇多久,我们还是摇不动了。后来,是田在我们村、家在外村的杨叔叔硬把我们拉上岸,他建议一道在总涵洞边摇水的十多位叔叔伯伯,变摇一百转一歇为一百廿转一歇,爷爷摇在渠里的水由他们分摊摇到河里去。在田里的爷爷得知这一消息后,感动得连忙跑来叫我们向叔叔伯伯磕头致谢。

如今,我的孩子也有了孩子,吱吱呀呀的水车,已成为历史的遗物。我想,摇水车之苦,无须也无法让后人去体验,但昔日那种天灾无情人有情的人际关系,当代代相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