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参崴见闻

海参崴见闻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车过界河,中方武警再次验证放行。这是第四次查验证件。这位俄导,一路上除跟中方导游交谈了几句外,由于语言不通,一言不发,直到海参崴,中方导游给付了100元人民币后离去。在俄方境内,10公里无人区内铁丝网形成的松软区段,就是为发现和防范双方人员越境而设置。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海参崴市。海参崴是个军港,在海面上,可以看到游弋的军舰、潜艇。海参崴市建于1895年,最老的建筑物当属俄式火车站了。

海参崴见闻

从黑龙江省东宁县的东宁口岸出境,过宽不到50米的界河,就到达俄罗斯的波尔塔夫卡口岸,车行185公里就是俄罗斯边疆首府城市海参崴即符拉迪沃斯托克。

2004年11月15日晚9时40分,乘哈尔滨到东宁的火车经近10个小时的路程,早晨7时到达东宁县。9时半从东宁口岸出境。车过界河,中方武警再次验证放行。一条黄线画在桥的中央,这就是国境线,跨过这条黄线,我们就进入异国他乡了。俄方边境口岸那种低效使人们的游兴降低到冰点,十分扫兴。俄方口岸实行一批入境后检验完毕离关后才放下一批,而不是连续作业。我们起了个大早,进入波尔塔夫口岸后刚刚开关,前边已有一辆车上的客人下车排起长长的队伍等待入关,我们在俄海关足足等了两个多小时,方得以放行。俄方入关要过几道关。先是界河岗亭查验证照,再是入关查证、安检;三是出关验证;经过10公里无人区,进入有居民居住区域的军方检查。一个俄国军人站在6米多高的塔台上,持枪站立,铁丝网旁木板房是验证的办公处,一名军人上车收取护照一一对证。这是第四次查验证件。入得这一关口,又在一旁一个像停车场一样的空旷场地上停车,办理交通手续。据说要在这里排队等候。在这里又等待了40多分钟。俄方还给车上派一个俄罗斯姑娘,坐在副驾驶位置上。导游讲,这个俄罗斯姑娘是俄方导游,一般没有什么工作,如果我们在旅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由这位姑娘出面协调。这位俄导,一路上除跟中方导游交谈了几句外,由于语言不通,一言不发,直到海参崴,中方导游给付了100元人民币后离去。这个收入,在俄是比较高的,几乎相当于一个普通俄国人一个星期的工资,从事这种俄导工作,是俄罗斯比较高的收入阶层。

刚入俄境,干枯的草、落叶的树木在公路两侧蔓延,有一些未收获的玉米在寒风中摇曳。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末,这里是两国对峙的前线,两国陈兵边疆,剑拔弩张,曾有不少箭在弦上一触即发的紧张岁月。在俄方境内,10公里无人区内铁丝网形成的松软区段,就是为发现和防范双方人员越境而设置。如今这里虽是一条和平的边境,但这里的设施还在,那些长长的铁丝网记录着曾经发生的一切。那废弃的机械化师的营房已人去屋空,成为残垣断壁。还有那看来已经退役的军车、火枪、飞机在孤独的寒风中诉说着过去的一切。回眸中方边境,口岸大楼巍巍壮观,正在建设的中俄互市区高档漂亮,以黄色、白色为主基调的现代建筑沿河布局,这个边境口岸所在地的建设规模和档次与俄方形成大的反差。波尔塔夫卡口岸,这个以俄方境内第一个村庄命名的口岸,几年前还是一个破旧不堪很小的俄式旧建筑,现在的口岸是俄国人用补偿贸易的形式请中国人建设的。

汽车在公路上急速行驶,周围森林茂密,荒地和未开垦土地很多,若是夏天到达这里,肯定是一片郁郁葱葱。俄地人烟稀少,几乎很少看到村庄及行人,偶尔见到的村舍,是公路旁几栋、几十栋俄式建筑的房子,大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设的,偶尔见到在公路上行走的人,多是中年妇女、儿童。绥芬河,从中国流经俄地,它的三分之二在中国,三分之一在俄国,河水清澈见底,足见这一带生态环境很好。公路两旁有成片的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等,这些大多是由中国人租地种植的。而在俄国边疆城市,有不少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都是从中国进口的,就连陕西苹果等也可在农贸市场上见到。俄罗斯农业劳动力不足,相当一些农民农业现代技术掌握不够,还不能有效地掌握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温室、大棚技术,中国人在俄边疆区从事农业的人数不少,收益也颇丰。

经过3个多小时车程,我们到达海参崴市。海参崴原先是苏联边疆区的首府,现在是俄罗斯的东方城市,地位十分重要,它在东北亚地区具有东视日本、南视中国的战略功能,这也是沙皇俄国18世纪东扩,梦寐以求要将它弄到手的原因。1856年以前,这一地区是中国清朝政府管辖,居住着中国满族人的前辈女真等民族。1856年以后俄国人采取军事的、政治的手段,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去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在海参崴的军事博物馆,一组圆仓式建筑物里,陈列着这一时期的军事行动图表,当时的战争武器、作战将领的蜡像等。俄国人清楚地标明,这里1856年以前由中国清朝政府管辖,居住着中国女真人,1856年经过谈判给了他们。他们说的谈判,就是指通过签订《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占中国的版图。俄国人强占这一战略地区后,采取赶尽杀绝中国人的做法,让这里的土著民族亡国灭种。把土著居民驱赶到黑龙江,不走的就枪杀。在海参崴市,有很多俄国包括沙皇时期海军将领的塑像,以记录这一历史上的“辉煌”(对中国人来说这是历史的耻辱)。俄国人得到这一战略要地后将其更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俄文意为“控制东方”。海参崴是个军港,在海面上,可以看到游弋的军舰、潜艇。1936年投入服役的潜艇,这个参加过二战的功臣舰王,放在海参崴的海边,供人们参观、凭吊,潜艇内,每任舰长,从这艘舰走出去的将帅的事迹,这艘舰的战绩,通过图片形式介绍给游人。上过这艘舰的苏联将军、元帅的照片个个英俊威武,向人们诉说着其丰功伟绩和辉煌。战舰旁的小型游园内,一个长近百米的黑色花岗岩石墙,勒刻着二战期间牺牲的苏联军人的英名。一个钢制五角星静静地躺在一个用浅红色花岗岩制作的,倾斜角大约15度左右的斜面建筑物上,一个苏式军人的大盖帽放在上面,据导游讲,五角星中间能喷射火焰,每逢重大节日,这个红五角星就喷出火焰(下面是天然气喷头装置),以怀念那些为国捐躯的英烈们。

海参崴市建于1895年,最老的建筑物当属俄式火车站了。这个百年以上的建筑物建在一个高台上,一楼与铁路相平,二楼候车室与高台相平。一楼是就餐的地方,在那里可以吃到正宗的俄餐(我们在那里吃了一次),俄餐以黑面包为主,一些生菜、土豆泥等,比较简单。一楼高度约10多米,室内布置虽不很豪华,但很大气。一楼外天桥旁停着一个编号为3306的机车头,这是俄罗斯最早的火车牵引动力,这个百年老人,作为历史的见证,向人们诉说着俄罗斯铁路建设的历史与辉煌。二楼候车室不大,但很高,四周有些用铜板刻的图案等,记录着俄修建远东铁路的历程。候车室座椅上坐着等车的旅客,以中老年人居多,车站内很静,很少有人大声喧哗。俄罗斯人不论老人还是年轻人,不论是妇女还是男人,冬天都喜欢穿大衣、戴皮帽,很有些绅士味道。海参崴火车站候车室的中央墙壁上镶嵌着沙皇时期的俄罗斯国徽——两只老鹰、一个海锚,象征着拥有欧亚两大块大陆和海洋。火车站广场不大,有50多亩,一条大道从广场穿过,另一侧是高大的列宁塑像。苏联解体后,据说列宁塑像也不多见。这尊列宁塑像有20多米高,底座是花岗岩石材砌成,呈下大上小的梯形,列宁衣兜内装着一本书,右手指向前方,左手拿着帽子,右臂向后,头微昂起,作讲演状。花岗岩基座前的平台上,6个白色大花坛直径约1米左右,栽植着鲜花,平台前是斜坡,植有草坪,两侧是16级的台阶,左侧是两层的乳白色俄式建筑物,右侧台阶外的高台上是一个两层小商店,列宁塑像的背后是高大的树木。在寒风中,列宁像前两束鲜花摆放在那里,增添了几分春意。虽然苏共下野了,苏联不存在了,但列宁仍活在俄国人民心中。

为庆祝十月革命胜利而建的战士广场(现已更名为胜利广场),坐落在海参崴中心,广场上两组雕塑,都是以苏联红军战斗为主题。一组是一名红军战士手持红旗、钢枪,威风凛凛地站着。战士头戴冬天的防寒帽,红旗飘展,战士凝目远眺。另一组雕塑,一位挎手枪的红军军官手臂挥着军帽,两名战士侧坐在两侧,好像在休息时,看见了回归的战士,在注目,在呼喊,又好像是欢呼胜利。广场一侧是海参崴市政府,一幢现代建筑。另一侧的建筑物外墙上,红星两侧写着1941—1945年字样。这个广场看来是歌颂苏联卫国战争的。广场里已没有了昔日的征战厮杀,而是和平与宁静。中年人拿着报纸或刊物在阅读,一对老人大约60多岁,在细声细语地交谈。几对年轻人,好像在热恋,不时地亲吻、拥抱。这使人们想起了那几首苏联的著名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

海参崴的基础建设很好,公共设施齐全,马路很平整。城市交通以公交车辆为主,城市供暖很好,室内温度较高。这是苏联创造的巨大物质财富的一部分,但宾馆的设施比较陈旧。一般停留在我国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在海参崴,大量的日用品是日本、韩国、中国产品,电器是日本的。商店商品多,就连枪支都可以买到,但商店顾客很少。俄罗斯现在已打开国门,引进国外企业,韩国大型企业在那里投资建设宾馆饭店等。我国的一些企业也加盟进行开发和建设,黑龙江省东宁县的华宇公司,在海参崴市建有饭店、旅馆,主要经营餐饮业,中国人主厨,俄国人打工。这些在中国企业打工者的收入,是俄国的高收入者,月工资千元左右人民币,约合3000多卢布。俄国人喜欢抽烟,女性包括年轻女性抽烟很普遍。在海边,少女们面向大海一手端啤酒,一手拿香烟,慢条斯理地边抽边喝。在码头,三个男青年抢着争着要我们同行的一位正在抽烟者的好猫烟,一支不行,三支也不行,其中一个直至把一包全拿到手,才高兴而归,把要来的香烟分给他的几个同伴。俄罗斯这几年经济发展比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已有不小的提高,经济复苏在加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