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才缘于勤奋,名望需要时势

天才缘于勤奋,名望需要时势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徐志摩赴上海、北京及美国等各处求学。在美国,徐获得了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论中国妇女的地位》,随后攻读博士学位。二是徐志摩与陆小曼两人的恋爱传奇颇有趣味。其中一段时间,他们的经济陷入困境,但两人仍然恩爱有加。她拒绝了王赓的求婚,并全力以赴地收集和整理徐志摩的诗稿。三是再次感受到了天才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书中,作者将徐刻画成一个天才式的人物。

天才缘于勤奋,名望需要时势——《徐志摩传奇》读后感

前些天,余小波教授要我帮他在书店里买一本关于陈嘉庚传记的书。我在厦门大学附近的几个书店问了一下,都没有这方面的书。于是,征得余老师同意,我答应帮他在图书馆借两本邮寄过去。说来真是惭愧,在厦门大学读书近三年,由于较多利用的是网络资源、教育研究院资料室及文史分馆,我到图书馆去的时间并不多。因此,我好不容易才找到传记类书籍。在书架上取下两本关于陈嘉庚传记的书后,不经意地看到了几本关于徐志摩传记的书。我对文学和诗词并不感兴趣,但对徐志摩这个人有意无意中听得很多。于是,我选了一本较新较厚实的《徐志摩传奇》(顾永棣著,学林出版社2004年版),很想看看徐志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这或许源于我对史学感兴趣的缘故。

从该书本身来看,应该说,该书写得不错。文笔流畅,抓住了徐志摩一生中一些重要的环节和转折点来描绘,并详略得当,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史料性。当然,我更多的是从该书中来了解徐志摩本人。通观全书,对他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以诗著称的徐志摩于1897年出生在浙江海宁县硖石镇,父亲是当地的富商。徐在杭州念中学之时,被政界风云人物张君劢(后任中国民社党主席)看中,欲将胞妹张幼仪许配给徐。徐并不愿意,但在徐父母的软硬兼施下,被迫与张结婚。随后,徐志摩赴上海、北京及美国等各处求学。在美国,徐获得了硕士学位,学位论文为《论中国妇女的地位》,随后攻读博士学位。但是,半途而废,放弃获得博士学位的机会,赴英国追随罗素去了。在英国,徐没有见着罗素,却结识了林徽因(父亲曾在北洋政府中任过司法总长),开始了情意绵绵的恋爱。为此,他把张幼仪(与他育有一子,另一子夭折。张幼仪一直被徐家当作儿媳,特别看重,后来办了实业,获得了很大的声誉)叫来英国,并与张离婚。然而,林却回国了,已经与梁启超的大儿子梁思成订了婚。后来,嫁给了梁思成。

徐回国后,又认识了当时的名媛陆小曼。当时曾流传:北有陆小曼,南有唐瑛。但那时陆已经在其父母亲的主张下,嫁给了政治人物王赓。王赓,其家族世代显贵,先后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及西点军校,后曾任哈尔滨市公安局局长、孙传芳五省联军总参谋。但王赓威武有余,柔情不足,显得较为冷峻。这与陆小曼爱诗、爱画、爱歌、爱舞、爱交际、爱玩乐的个性格格不入。事实上,陆小曼与徐志摩的交往,是有违伦理道德的,而且双方父母亲没有任何一方同意,确实是两个歪脑袋,谁也瞧不起谁。但两人感情如炽,最后通过一场功德林夜宴(功德林是上海著名的素菜馆),邀请王赓、唐瑛、杨杏佛、李祖法等当时风云人物,巧妙地化解了王赓的郁结。在王赓与陆离婚后,根据徐志摩父亲提出的条件,由梁启超做证婚人,胡适做介绍人,陆小曼与徐志摩结婚。当时,上海报纸以醒目位置刊登《王赓让妻,气度非凡;志摩娶妇,文德安在?》《私奔乎?淫奔乎?》对他俩进行抨击。徐与陆结婚之后,由于父亲断绝了供给,加上陆花钱如流水,徐一度陷入经济困境。为此,他到处兼职,并得到朋友们的慷慨相助。陆小曼是林黛玉式的小姐,身体孱弱,长期倦守于上海。这样,徐不得不常常往返于北京与上海。1931年,徐乘坐的飞机失事,时年三十五岁。

我对诗不感兴趣,加上我还没有认真品味过徐的诗,因此,谈不上对徐有多大的崇拜。不过,在徐短暂而又平凡的一生中,有几件事情倒是让我有所感悟。

一是诗人徐志摩那种理想主义和率性而为的作风,让我颇为欣赏。或许由于家庭殷实,自小就不为生计发愁,加上接受了西方自由主义思想,所以形成了按个人主观感受想事做事的风格。因此,敢于挑战豪门权贵,敢于摆脱封建束缚,敢于冲破世俗观念。他可以为了林徽因而不顾自己老师梁启超的感受,他可以为了陆小曼而不顾手握实权的王赓的感受,他可以为了自己的恋爱而不顾父母朋友的劝阻,他可以为了自己心仪的女人而不顾物质和利益的诱惑。

二是徐志摩与陆小曼两人的恋爱传奇颇有趣味。应该说,他们两人主要还是因志趣相投而结合在一起。尽管受到了重重的阻力,连徐的父亲自始至终都不认陆做儿媳,但是,两人还是如愿以偿地走到一起,并且称得上相敬如宾。其中一段时间,他们的经济陷入困境,但两人仍然恩爱有加。陆小曼有许多不良习惯,诸如吸食鸦片、饮食起居没有规律、参与各种应酬、讲究排场等,但徐都宠着她。徐去北京几所大学任教,陆一同前往,无论从感情还是经济角度来考虑,都是必要的,但陆出于各种原因,要求留在上海,徐自己也愿意飞来飞去。不过,在徐出事之后,陆改变了许多不良习惯。她拒绝了王赓的求婚,并全力以赴地收集和整理徐志摩的诗稿。虽然在1965年陆逝世之前,徐志摩的诗集并未出版,但陆的工作为后来出版《徐志摩全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应该说,倒不是徐志摩在诗作上有什么打动我,而他与陆的爱情故事确实打动了我。因此,我觉得该书不应该称“徐志摩传奇”,而应该称为“徐志摩与陆小曼传奇”。

三是再次感受到了天才源于勤奋的道理。在书中,作者将徐刻画成一个天才式的人物。在我们许多人的眼中,诗人的灵感和诗意似乎更多是自然迸发,并非像科学家、学者们那样闭门枯坐。事实上,徐非常努力。在与陆小曼回硖石老家居住时,曾作了每天写出几千字的计划,后来到处兼职,确实说明他是一位勤劳、富有上进心的青年。

总的来说,看了该书,我对徐志摩有了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但是,我成不了徐志摩,我也不想成为徐志摩。

(2006年1月20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