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平缓的方式表达奔涌的理念

用平缓的方式表达奔涌的理念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个月,有几位师兄师姐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厦门大学高教所聘请张楚廷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张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起,曾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十多年,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担任校长年限最长的一位。有了这些先入印象,我总觉得张老师应是一位很威严的人。那么,我从张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呢?如果说某些侃侃而谈的人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话,那么张老师便是为了让听者更明白自己心中的话。

用平缓的方式表达奔涌的理念——我从张楚廷教授那里学到的

上个月,有几位师兄师姐参加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厦门大学高教所聘请张楚廷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杨广云副院长准备让我负责接待张老师,问我是否见过他,我毫不犹豫地说见过。实际上,我根本没有见过他。为何我要说认识他呢?因为他是我们教育界的大名人,而且我还在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工作了两年,如果连张老师都没有见过,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当然,我当时也马上想到,像张老师这样的人物,在网上一定可以见到他的尊容。

张老师从20世纪80年代起,曾担任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十多年,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国内担任校长年限最长的一位。至今,他与朱九思、曲欣岳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界的三位大家,只是他被认为是学问家,朱九思被认为是政治家,曲欣岳被认为是科学家。说来也真是不可思议,张老师担任着这么重要的行政职务(退休后任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院长),工作做得有条有理,还有时间写出这么多专著和论文!

张老师在湖南师范大学的改革实践是成功的,围绕着“学科建设—名师工程—重金聘请”的改革路线,使湖师大的学术声望大有起色,在与湘潭大学竞争“211”工程指标时,把曾是全国重点大学的湘潭大学甩在了后面。但是,任何改革都有阻力,张老师在当时高校市场意识还不强的时候大刀阔斧推行这种改革,他所要克服的困难及所表现出的胆识和魄力是可想而知的。今天,也还有人批评他的改革,造成许多教师至今没有自己的住房。有了这些先入印象,我总觉得张老师应是一位很威严的人。但是,在与他的几天接触中,以及从他的报告中,我看不到他的冷峻、豪迈与严肃,感觉到的却是一个随和、平缓、朴素、幽默的老先生形象。无论是平时的说话,还是集会时的报告,无论是平常的举手投足,还是在重要的社交活动场合,都表现得那样亲切、自然与平静,真是达到了至上境界,因为其背后隐藏的是一种不可摧毁的精神和原则。

在出席博士学位论文答辩之前,张老师受邀作了一次学术报告,主题是“教育产业”。关于这个论题,我相对了解一些,与他的观点基本吻合。那么,我从张老师那里学到了什么呢?应该说,我从他那里学到的不只是论题的学术观点,更主要的是一种论述方式及科研方法。张老师围绕“教育产业”,讲了几个联系不是那么密切的问题,但都能用“教育产业”这条线串起来,做到了“形散而神不散”,此其一。其二,张老师善于用我们身边最熟悉、最平常的事情来说明某些大道理,让听者听起来不仅轻松,而且发人深省。其三,张老师说话虽然不是抑扬顿挫,神采飞扬,但时时冒出诙谐幽默之语,让听者在笑声中豁然开朗。如果说某些侃侃而谈的人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心中的话,那么张老师便是为了让听者更明白自己心中的话。其四,张老师的言语虽然表面上温和与平静,但其原则与立场是坚定的,其精神与思想是明朗的,其威力与震撼力是强大的,这或许就是学问家与政治家的区别吧!对于同一个问题和道理,学问家用一种柔和的表现方式,而政治家们往往采用一种激进的方式,当然,政治家如果能在不同的场合选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想想我刚来厦门大学作报告时,许多同学对我的评价是有点“狂妄”。回想当时我的表现,是由于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还是学问本身没有到家,不能达至那种平缓的表达方式?在陪同张老师的这些日子里,我或许找到了答案。

(2004年7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