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二次创业

第二次创业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白河人民又大搞集雨水窖建设,为实现全县农业的第二次创业再立新功,又创下了白河的一大奇迹。今年,白河县委、县政府打好打胜了集雨修窖的第一仗,21924口高标小水窖散落在白河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白河县把每年4月和8月定为“水窖建设月”。水窖建设,在县上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兴修集雨水窖是造福百姓的千秋伟业,白河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取得了共识。

第二次创业——白河县集雨水窖建设纪实

从70年代开始,白河人民艰苦创业,靠勤劳的双手,坚持修田造地20余年,修水平梯田24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基本农田。如今,白河人民又大搞集雨水窖建设,为实现全县农业的第二次创业再立新功,又创下了白河的一大奇迹。全县实施兴水治旱工程,从2000年到2004年,奋战5年,建窖10万口,蓄水500万立方,可发展旱地节水灌溉20万亩,解决近10人和3万头大家畜饮水问题。今年,白河县委、县政府打好打胜了集雨修窖的第一仗,21924口高标小水窖散落在白河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

科学的抉择

干旱缺水是长期制约白河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矛盾。从1994年以来的7年间,有6年持续百余天干旱,特别是从1999年11月至今年5月下旬,全县近200天没有降水,山上山下一片焦土,大小河流顿失滔滔。再加上“天干三天地冒烟,雨涝三日光石板”的脆弱土地条件,严重的问题和矛盾摆在白河县最高决策者的面前。怎么办,1999年3月,县委、县政府在大双乡三院村,从1993年探索修成了第一口水窖,到1998年,全村修水窖27口,蓄水1300多立方,1999年达到91口,蓄水达45000立方,全村200多人告别了吃水难,而且,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元,人均产粮过千斤。三院村集雨水窖的经验印证了白河山区解决缺水的成功之路,自此,白河拉开了第二次伟大创业的帷幕。

“一把手”工程

白河县把每年4月和8月定为“水窖建设月”。为了打好水窖建设这一仗,县直44个部门和19个乡镇总计2000多名干部入村住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县上又利用“七、八、九”三个月会战的良好契机,奋战100天。在建窖进程中,全县各级各部门的领导都把水窖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联乡县级领导和乡镇县直部门领导,都有自己的联系点和示范点,几套班子的主要领导有自己的样板工程,在全县起到了示范引路作用。水窖建设,在县上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把手”工程。县长胡润泽除了抓好样板工程外,还要在全县视察,在工地上解决具体问题,与群众一起选址、砌坎。他以高效务实的精神,视察指导乡镇的水窖建设,他走到哪里,就把那里的水窖建设推向高潮。磨坪乡党委书记李全成,患有严重的胃病,但他把药带在身上,病情十分严重时,也只是打上几瓶吊针,恢复后马上到水窖建设工地上。正是由于有了“一把手”工程,今年全县累计修窖21924口,蓄水达100多万立方。

全民大合唱

兴修集雨水窖是造福百姓的千秋伟业,白河的广大干部和群众取得了共识。县科技局的8名干部为了不给群众添麻烦,自带所用的必备生活用品,租了一间民房,在炎热的7月,从早到晚,帮村民选址、放线、开挖、衬砌。局里在经费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出资3000元,给黄岭村拉了10车沙料。县检察院在纸坊乡反沟村包抓水窖建设,喊响了“宁要一口高质量,不要十口应付窖”的口号,确保了建一口,成一口。黄岭村70多岁的村民贡维勤,帮别人8天砌窖5口。村民钱永山在河南煤矿当老板,听说家乡修水窖,连夜赶回家,在村上第一个建好了水窖。地处白河后高山的火焰村,仅用了20天,建成小水窖200口。村民雪金凤,发挥“半边天”作用,在海拔800米的高山上建成了全村第一口“巾帼示范小水窖”。在“七、八、九”大会战的日子里,在修窖工地上,可以看到“锅灶地上架,干粮袋子树上挂,两头不见天,中午不回家”的壮观场面,那“子母窖、兄弟窖、姐妹窖”随处可见。全县的山岭间、地头边,到处都是修窖的干部群众。

同唱修窖歌,同吹修窖号,举县一致,为了一个目标,全民修窖战正酣。

(原载2000年10月24日《陕西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