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了这方百姓

为了这方百姓

时间:2022-01-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位于白河县后高山的大双乡三院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立足村情,咬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注重为村民办实事,通过艰苦的拼搏,而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入小康之道。同时,村党支部还用科技这把金钥匙,推行科学种田,使三院村连年获得大丰收。三院村党支部还舍得在教育上投资,村上先后5次翻修村级小学,改善了教学设施,总投资达85000多元,为村上的孩子上学免费22年。

为了这方百姓——三院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致富纪实

位于白河县后高山的大双乡三院村,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立足村情,咬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注重为村民办实事,通过艰苦的拼搏,而今正以崭新的姿态迈入小康之道。

追溯昔日的时光,三院村可谓是穷得叮当响,村民连最起码的温饱都解决不了。当时,村民产粮仅合几十斤,一个劳动日也只能是几毛钱。面对这种窘迫的状况,村党支部书记周晋华带领村民,于1975年开始,就把解决吃饭的问题放在修地上,经过10个春秋的奋战,全村1180亩荒坡终于变成了层层良田,到1986年止,共修地1300多亩,全村粮食亩产由210斤提高到450斤。同时,村党支部还用科技这把金钥匙,推行科学种田,使三院村连年获得大丰收。村民储成明一家去年产粮就达4800多公斤,人均产粮1200公斤。

为了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村党支部一班人又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大做文章。该村海拔高,全村人共饮一池又臭又脏的天然水,村上就投资3800多元,运沙背水泥,投工4954个,在高山上建起了30个蓄水窖,解决了全村人的人畜饮水难题。1994年,村上又组织群众集资68000多元,延伸了高压线中3公里,总投劳达3800个,解决了村上的照明电力不足,实现了户户用上照明电的目标。路,一直是三院人最头疼的事情,一条羊肠小道由山下河里曲折蜿蜒才能上到海拔1300多米的高山上,修路也就成了村支部的当务之急。1998年5月,村上总投资10万元,投工7800多个,大战了108个日夜,终于修通了长10公里的三院村级公路。

经过十几年的探索,村党支部结合三院的实际,提出了“桑、姜、畜”并举的发展路子。从1997年起,全村新建蚕室20间,去年全村养蚕430张,收入20万元,人均养蚕收入202元,创发展蚕桑生产以来的最高纪录。通过学科学、用科学,三院村先后引进良种种猪40头,户均出售商品猪1.2头,创利28万元。在发展蚕桑和畜业的基础上,村上又把黄姜定为村上的经济增长点,共兴黄姜120亩,户均0.8亩,栽植杜仲80000株,栽板栗40000株。仅此几项,每年可收入450万元。

三院村党支部还舍得在教育上投资,村上先后5次翻修村级小学,改善了教学设施,总投资达85000多元,为村上的孩子上学免费22年。现在,全村690人,38岁以上的高中生25人,初中毕业生70人,全部都达到了小学毕业。

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的发展,促进了该村精神文明的建设。近几年,全村先后评出了“十星级文明户”86个,“治安模范户”18户,科技示范户60户,“五好文明家庭”30户。全村175户672人在村支部的带领下,日子越过越红火,到1998年底,全村社会经济收入达196.91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090元;产粮35万公斤,人均521公斤;被地区行署评为“小康村建设先进党支部”,“小康达标村”,也被地委行署命名为“文明村”,总计20多次得到地县的表彰奖励。

(原载1999年3月26日《安康日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