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同情心之外

同情心之外

时间:2023-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猎人走后,钻出口袋的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蛇苏醒后,一口咬死了农夫。这两则中国的寓言故事,主旨在于教育人们对邪恶者不能予以同情和怜悯,否则会遭到恩将仇报的对待,落得遭杀身之祸的下场。狼和蛇都是动物,且不是“好”动物。小儿严重烫伤,生命垂危。此公在得到收治患儿的医院的允许后,用自己的祖传秘方为患儿治病,保住了患儿的性命。此事以人质脱逃,绑匪被擒被判刑结束。

同情心之外

小时候就听过东郭先生和狼的故事,说东郭先生赶着毛驴驮着一口袋书出行,路遇一被猎人追杀的狼求救,东郭先生怜悯之心顿生,将狼藏进口袋,骗过了猎人。可猎人走后,钻出口袋的狼却要吃掉东郭先生。

小时候还听过一个叫《农夫与蛇》的故事,说一个农夫于耕作途中遇到一条冻僵的毒蛇,农夫慈悲,将蛇揣进怀里用自己的体温施救。蛇苏醒后,一口咬死了农夫。

这两则中国的寓言故事,主旨在于教育人们对邪恶者不能予以同情和怜悯,否则会遭到恩将仇报的对待,落得遭杀身之祸的下场。

狼和蛇都是动物,且不是“好”动物。狼千百年来袭击家畜家禽,偷吃小孩,甚至攻击成人,为患人类;蛇呢,不但会咬伤咬死畜禽,咬伤咬死人类,而且长相丑陋,令人生厌,令人生畏。狼性蛇性可能没有是非意识,没有恩怨界限。人们不去同情,也许从人性的角度,从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以外的角度看,没什么不对。

人对人应不应该同情?从人类多年积累和积淀的文化看,大多在倡导人类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相互扶助。人类互爱互助、扶贫济困、扶老济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念,源于同类相亲的理念,源于“人之初,性本善”的人性判断。

人真的比狼比蛇“性善”吗?大多数应当说性善,一部分不那么善,一小部分还不如狼和蛇。

某天电视上播放一条法治新闻,诠释了人性不善、恩将仇报的个例。河南某地一对农村青年夫妇,带自己已两三岁的独生子到朋友家串门,当大人们在房内聊天时,顽皮的孩子掉进了院内的开水锅。小儿严重烫伤,生命垂危。青年农民花光了所有积蓄,卖光了所有值钱的东西,也难以将治疗进行下去。他向媒体求救。他的呼声,得到了河南一位个体医生(兼一家工厂的厂长)的慈悯与响应。此公在得到收治患儿的医院的允许后,用自己的祖传秘方为患儿治病,保住了患儿的性命。接着,他又花费一万多元,为患儿做了第一次植皮手术。就在等待为患儿做第二次第三次手术时,发生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患儿的父亲以怨报德,勾结其妹夫和另外三人,绑架了“恩公”,勒索30万元。此事以人质脱逃,绑匪被擒被判刑结束。此事令那位好心的医生悲愤异常,他曾对绑匪说,这是天意,你们动手(杀人)吧。阎王爷要索你儿子的命,我救了你儿子,阎王爷要我去顶,我命该如此。他的所有的愤怒,所有的后悔均在此言中了。

有一位老人讲过一段话,说有一对好朋友,一富一穷,从小到大,从依附于家人到自立于社会,富者一直不断在接济穷者。可有一天,穷者将富者给杀了。原因呢?穷者怨富者没将得到的一大笔钱均分给他。哲人说,一旦受助者受助成了习惯,他便将施助者的行为看成了他的责任,并不看作恩情。一旦得不到或得不到他满意数目的施助,受助者就会怨恨,甚至杀人。如此的情形,在动物界似乎都不一定很多。动物有时比人更讲理,讲人的理。河南因孩子烫伤,受人救助,而又绑架勒索并准备杀人灭口的那个青年农民,之所以恩将仇报,我想他的人生哲学和信条,即如那位哲人所揭示的那样:你既然有能力救助,你就必须救助更多,不是一万两万,而是二三十万。也如狼对东郭先生说的,你既然救了我,现在我饿,你就有责任用自己的身躯喂饱我。

面对善恶混淆难辨的社会,我以为不可以没有怜悯心同情心,不可以不对贫弱者施以援手,但也不要扮演救世主的角色,不要想包打天下,把一切同情的救助的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否则,会后悔,会发生滑稽可笑的事情。这样的令人后悔令人愤慨令人惋惜的事,在我们国家目前的情势下实在太多了,每个人都可以说上一串子。

2005.1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