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孔夫子为不作者挡箭

孔夫子为不作者挡箭

时间:2022-01-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孔丘孔老夫子是中国的大圣人,是思想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孔老夫子有一个特点,一般圣人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述而不作”。当然,他们的记述是忠实于孔夫子的。“述而不作”,是如今许多人的遮羞布与挡箭牌,而且还是他们杀向真文人真学人真有本事人的大刀长矛。他们和孔夫子其实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孔夫子为不作者挡箭

孔丘孔老夫子是中国的大圣人,是思想家、哲学家、伦理学家、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总之,把什么样的光环罩在他老人家脑袋上也不嫌太亮,把什么样的赞誉放在他老人家身上也不嫌其多。老人家是人,更是神。

孔老夫子有一个特点,一般圣人不具备的特点,那就是“述而不作”。什么意思?就是一生都在思索授课、讲学、演说、交谈,却不著述(至少不多著述),不在白纸(竹简、绢帛、皮纸之类)上留下黑字。今人所能见到的《论语》之类孔子的著作,大多是孔夫子弟子们后人们根据他们的记忆或相关资料补记的。当然,他们的记述是忠实于孔夫子的。有无“修正主义”的成分?或许有,但不会多。

从古至今,从中国到外国,一般意义上说,大凡有头脑有思想有心得的人,都是要著述的。有多少记多少,但嫌其少,不嫌其多。如果在“学富五车”的同时能做到“著作等身”,那是再好不过了。不一定是最高境界,也是较好境界。从历史上看,史册上留名的,大多是有所著述的。比如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卢梭,比如司马迁、司马光、解缙、朱熹、康有为、梁启超。如果没有他们彪炳史册的著述,他们的名不可能传得那么远,也不可能留得那么久。

著述可以留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可以得到各方面的重视,这个道理其实特别浅显,只要不是白痴白丁,就不会不明白。但明不明白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一回事。许多混迹官场学界的智力平平才华平平的人,倒过来吊到房梁上三天三夜,也控不出一滴墨水,揿在书桌上,手里塞上纸笔,等上九天九夜,也写不出半篇文章。于是乎,他们开始诟病著述者,诟病社会的价值取向。他们对社会上重视人的学术成果的做法不以为然,或假装不以为然,并且举出独一无二的例子,说什么如果孔老夫子生于今日,恐怕连中级职称都评不上,也不可能在官场上有所作为。此话一出,不会写文章的不愿写文章的没写过文章的人们一片欢呼。此话一出,倒让那些会写文章写了文章著作很多的人不好意思起来,感觉与不会写文章没写过文章的人们比,自己离孔夫子更远,更没水平,没本事,没面子。呜呼,乾坤就是这样被颠倒的。

“述而不作”,是如今许多人的遮羞布与挡箭牌,而且还是他们杀向真文人真学人真有本事人的大刀长矛。世事如此,无可奈何!他们的悲哀不仅在于“不作”,而且还在于绝对的“不述”,“述”不出。他们和孔夫子其实根本就不是一路人。

2006.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