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芬兰堡的变迁

芬兰堡的变迁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06年5月4日,芬兰和瑞典联合发行了芬兰堡邮票,以纪念芬兰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35岁的他,精心地为芬兰堡描绘未来的蓝图。当奥科斯丁在1772年去世时,芬兰堡的链式防御城堡基本修建完成。瑞典建设军事要塞芬兰堡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俄罗斯沙皇侵占赫尔辛基。1809年,俄罗斯军队登陆芬兰堡。1855年,英法联军猛烈炮轰芬兰堡达47小时之久,芬兰堡遭
芬兰堡的变迁_如画北欧

当我从北欧归来,友人看了我拍摄的众多北欧的照片,无一不称赞芬兰堡的照片最漂亮。迄今,每当我重新浏览芬兰堡的照片,仍是一次美的享受。

芬兰堡是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门户,这座军事要塞坐落在赫尔辛基港口的5个小岛上。

芬兰堡是一座城堡,占地面积80公顷,拥有8公里的城墙、105门大炮、290 座机房和诸多由当年的兵营改建而成的博物馆。

1991年,芬兰堡被联合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芬兰堡评价是:

建于18世纪下半叶,是由坐落在赫尔辛基港入口处岛屿上的瑞典人所建。这座城堡是当时欧洲特别引人注目的军事建筑的典型。

要塞、城堡、大炮、兵营,这固然是芬兰堡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要素,但是并不见得是视觉美的元素。

picture

作者夫妇在芬兰堡

picture

芬兰堡美如画

我拍摄的芬兰堡那么美,是因为我极其幸运,赶上了芬兰堡小岛上漫山遍野的野生油菜花盛开。黄灿灿的油菜花,与蓝天、碧海、白云组合成“色彩大餐”,令人陶醉。那久远的城堡、生锈的铁炮,在油菜花的衬托之下,显得尤为壮观。

据当地朋友说,那里的油菜花在入夏之后才绽开,盛花期不过一周——上星期来花未开,下星期来花已谢。我庆幸在这花最盛、阳光最璀璨的时刻来到这座小岛,一口气拍了上百张照片,几乎每一张都可以进入“佳作”之列。

从赫尔辛基南码头乘坐渡轮,前往芬兰堡小岛。这渡轮可以坐一两百人,分上、下两层。我当然选择顶上敞篷的座位,以便360度观光。

picture

芬兰堡已遥遥在望

picture

芬兰堡上的巨炮

渡轮驶离南码头之后,缓缓驶过赫尔辛基港。海面波平似镜。回首望去,船尾迎风飘扬着白底蓝色十字的芬兰国旗。这时正是观览赫尔辛基全貌的绝佳角度。赫尔辛基分为三个层次:最前面的自然是南码头广场小摊的橙色帐篷,第二层次是芬兰总统府、赫尔辛基市政厅,第三层次是高出一头的“白教堂”、“红教堂”。前方碧波粼粼,后面蓝天白云。如果有一个硕大的长方镜框把眼前的赫尔辛基“装”进去,那真是一幅天然的美景油画。

我朝前看去,赫尔辛基港海面宽广,大船小船进进出出,在海面犁出一道道银白色的浪迹。海鸥逐浪而飞,从船尾翻起的浪花中“拣”食小鱼。当然,最吸引眼球的是几艘停泊在海边又高又大的豪华游轮,每一艘游轮的到来,都给赫尔辛基送来数以千计的游客。

芬兰堡不远。渡轮行驶了20分钟,几个小岛就出现在眼前,那便是芬兰堡。在5座小岛之中,A-C岛是主岛。渡轮在主岛码头泊岸。码头上方,便是一堵用花岗岩砌成的高大城墙,在鲜黄色的油菜花海里露出方形的锯齿。不难想象,如果时光倒流一两百年,如果我们这艘渡轮是“敌船”,城墙后的大炮就会开炮“问候”了……

沿着石阶拾级而上,走过城墙,迎面是一幢两层的花岗岩砌成的房子,那是当年的指挥部,如今的芬兰堡博物馆,展示着芬兰堡的曲折历史

芬兰堡,芬兰语称为“Suomenlinna”,又音译为苏欧门里纳堡或者苏欧门里纳要塞。不过,瑞典语则称之为“Sveaborg”,意即“瑞典堡垒”,亦即“瑞典堡”——迄今,瑞典人仍称之为“瑞典堡”。

更离谱的是,俄罗斯人称之为“Viaopori”,意思也是“瑞典之堡”。

2006年5月4日,芬兰和瑞典联合发行了芬兰堡邮票,以纪念芬兰堡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邮票图案为芬兰堡的城墙特写和三艘古代战船,在图案下方印着芬兰堡的三个不同的名字:“Suomenlinna”,“Sveaborg”,“Viaopori”。

一个建造在芬兰国土之上的军事要塞,怎么会叫“瑞典堡”呢?

芬兰堡博物馆展出的图片以及文物,解答了这个问题。

这几个小岛成为“堡”,是在1747 年。当时芬兰被瑞典占领。瑞典国会在斯德哥尔摩做出决定,要在赫尔辛基外的小岛上建造一座军事城堡,命名为“瑞典堡”( Sveaborg )。

瑞典国会做出这样的决定,是因为瑞典占领下的芬兰,正受到俄罗斯的威胁。

1712年,彼得大帝把首都从莫斯科迁到波罗的海芬兰湾畔圣彼得堡,清楚表明俄罗斯的政治中心西移,对瑞典统治下的芬兰虎视眈眈。

俄罗斯人在芬兰湾东端科特林岛建设军事要塞喀琅施洛特,驻守重兵,随时都可能进攻赫尔辛基。

正因为这样,瑞典针锋相对,决定在赫尔辛基港口的小岛建立军事要塞“瑞典堡”,以抗击俄罗斯军队。

在瑞典国会决定建设“瑞典堡”的翌年——1748年,瑞典炮兵军官奥科斯丁·艾伦怀特(Augustin Ehrensv·rd)奉命为“瑞典堡”进行总体设计。

在芬兰堡博物馆我看到奥科斯丁·艾伦怀特的画像,按照当年的习惯,他戴着卷曲的假发,一脸文雅,不像一个军官,倒像个学者。他出身瑞典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35岁的他,精心地为芬兰堡描绘未来的蓝图。他把赫尔辛基港口的5个小岛,打造成一条链式海上防线。他要在这5个小岛上建设一系列城堡以及大炮阵地。

当奥科斯丁在1772年去世时,芬兰堡的链式防御城堡基本修建完成。我在芬兰堡博物馆不远处看到一个墓,墓上有青铜的头盔和剑,那便是奥科斯丁·艾伦怀特的墓,用来纪念这位芬兰堡的总设计师。

对于芬兰堡的建设做过重要贡献的还有两位。其一是瑞典船舶设计师费雷德里克,他督建了芬兰堡的海军码头;其二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芬兰堡是在他主政年代修建的。

芬兰堡除了城墙、堡垒、大炮阵地之外,还有教堂、芬兰海军学院以及瑞典皇家海军和陆军存放军需用品的仓库。另外,这里还建设了造船厂,专门生产军舰

就在芬兰堡终于建设完成之后,却经历了“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剧变,经历了血与火的洗礼。

瑞典建设军事要塞芬兰堡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俄罗斯沙皇侵占赫尔辛基。1808年,“俄国熊”果真朝赫尔辛基扑来。瑞典军队不敌强悍的俄罗斯军队。1809年,俄罗斯军队登陆芬兰堡。芬兰守军投降,不得不在俄罗斯军队面前降下蓝底黄十字的瑞典国旗,升起俄罗斯白、蓝、红三色旗。

从此,芬兰堡连同赫尔辛基都落进俄国人手中。俄罗斯人加固芬兰堡的防卫,建设了一批俄罗斯式的堡垒和营房。

1853年10月20日,为了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俄国与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之间爆发战争,史称克里米亚战争。

为了使俄罗斯腹背受敌,英法联军进攻波罗的海的芬兰湾,威胁圣彼得堡。1855年,英法联军猛烈炮轰芬兰堡达47小时之久,芬兰堡遭到严重破坏。这一回,俄罗斯守军向英法联军投降,芬兰堡降下俄罗斯国旗,升起英国、法国国旗。

picture

芬兰堡之滨

picture

芬兰堡

picture

芬兰古堡

不过,俄罗斯在波罗的海毕竟拥有一支27艘战列舰组成的舰队。英法联军在攻下芬兰堡之后,面对俄罗斯强大的波罗的海舰队,无法久留。英法联军从芬兰堡撤退之后,俄罗斯军队重新占领芬兰堡。

直到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芬兰在12月6日宣布独立,收回了赫尔辛基港口的要塞“瑞典堡”,并更名为“芬兰堡”。从此,芬兰堡一直飘扬芬兰国旗——芬兰堡最初挂瑞典国旗,到后来挂俄罗斯国旗,中间一度挂起英国、法国国旗,后来又挂俄罗斯国旗,最后终于挂上芬兰国旗。

芬兰堡回归芬兰之后,意想不到转换了“功能”:在芬兰宣告独立之后,芬兰红军在苏俄布尔什维克的支援下,想要夺取政权。芬兰白军借助德国军队的支援,血洗芬兰红军及赤色分子。芬兰白军获胜之后,逮捕了13 300多名赤色分子。这么多人关押在哪里?芬兰堡!因为在俄罗斯军队撤退之后,芬兰堡不仅有那么多空置的军营可以改为监狱,而且芬兰堡四面是海,被关押者很难逃跑。

突然来了那么多的看守和犯人,一时间芬兰堡人满为患,许多犯人在芬兰堡受到非人的监禁而死于营养不足和疾病。芬兰堡从军事要塞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战争的硝烟和血腥终于过去。芬兰保持中立的政策,没有战争和对抗,赫尔辛基处于和平发展的岁月,芬兰堡军事要塞的色彩日渐淡化。

芬兰堡面临着又一次角色转换。1973年,芬兰堡改为博物馆,不再属于芬兰国防部管辖,而改由芬兰文化部接管,并成为旅游景点以及疗养胜地。在1976 年、1987 年,芬兰文化部对芬兰堡进行了两次规模的维修,使古堡焕发青春。

对于芬兰堡来说,1991年是至关重要的年份,那一年芬兰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芬兰堡在世界上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世界各国的游客纷至沓来,游赫尔辛基必游芬兰堡。

当我再度登上渡轮,从芬兰堡驶往赫尔辛基,芬兰堡那古堡风光连同灿烂的油菜花永远凝固在我的上百幅照片中。芬兰堡的沉浮变迁,更使我进一步认识芬兰曾经有过的痛楚历程:从瑞典的军事要塞到俄罗斯、英法联军炮火横飞的战场,再到芬兰独立后的人间地狱,最终变为旅游胜地而成了世界文化遗产,这一曲折历程正是折射了芬兰走过的历史脚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