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革命者忠诚的信念坚守

革命者忠诚的信念坚守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待命在家的郑三泰为了筹措建立地下交通站的经费,无奈之下选择打入当地一个走私集团的内部中去。为了赢取他们的信任,郑三泰接手了与杀手“二饼”共同完成的一项暗杀任务。《恭贺新禧》中对地下工作者郑三泰的刻画无疑是成功的,这在同类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品中实属罕见。

革命者忠诚的信念坚守——读龙一的中篇小说《恭贺新禧》

张 瑾

随着电视剧《潜伏》在大陆的持续热播,龙一,成为了出版界同影视界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位谙熟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家,在2011年第8期《人民文学》杂志上刊登的一篇小说《恭贺新禧》 ,将读者再一次引入到了革命者的艰难奋斗当中。龙一笔下的革命者不再是想象中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超人” ,更多的时候,他们是富有超常忍耐力和精神意志力的志士仁人。我们能够在普通人间遭遇他们,然而,关键时刻,我们的意志力真的比不上他们。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名中共地下工作者简单而又不平凡的职业生涯。1936年春节前夕,地下工作者郑三泰带着烈士遗孤嫣然,回到了天津老家,一个热闹的大杂院里。待命在家的郑三泰为了筹措建立地下交通站的经费,无奈之下选择打入当地一个走私集团的内部中去。为了赢取他们的信任,郑三泰接手了与杀手“二饼”共同完成的一项暗杀任务。刀尖上行走的胆战心惊、庆祝新年的波澜不惊、被逼离婚的难言之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地下斗争的复杂网络。暗杀任务完成当晚,“二饼”依计划要除掉郑三泰,正当二人在小旅馆中进行着一番殊死搏斗之时,巡捕突然前来搜查杀人凶手。最终,已经受伤的“二饼”选择了牺牲自己而保全郑三泰。因为郑三泰身上的正气已经征服了“二饼” 。

这部小说,无论是在题材上还是在思想内涵的开掘上,都可称得上是一部优秀的作品。

首先,我认为作品最值得称奇的地方便是它的题材。从表面看来,这是一篇革命历史题材的小说,不同之处在于,以往的同类型题材总是着眼于塑造革命者的英雄形象,热衷于谱写轰轰烈烈的感人事迹,而龙一却将他的创作视角投向了革命者的衣食住行,塑造出一个“非传统英雄”形象,试图把英雄生活化,把他们还原为生活当中的人,可以为读者所接受的人。

英雄主义”历来是文学殿堂中不可或缺的一抹重彩,从古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奇,到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侠客精神,再到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对英雄事迹的频频颂赞,“英雄”二字不免被披挂了太多的光环,被神化了的形象在读者心中开始变得虚无缥缈。但龙一笔下,英雄——革命者,与常人无异。他们心系革命,但是他们身上也不乏柔情,也要为衣食住行所担忧,为父母妻儿所操劳。然而,一旦信仰确立,他们便挣脱开世俗的烟火气而具有了凛然正气——这也正是英雄的革命者真正不平凡的地方。

其次,这篇小说不可多得之处便在于作品思想内涵的开掘上。小说始终围绕着对信仰的坚守这一主题展开叙述。一个人活着,就应该有信仰存在。郑三泰的信仰便是忠诚践行曾经的誓言和诺言(誓言是对于革命信念的执著坚守,诺言是对于养女嫣然生母的承诺,以及保全现实生活中他内心倚重的家) 。龙一在他的创作谈中提到说:“我要让他有理由,有责任活下去。于是,我为他安排了一个养女和一次‘必死的考验’ 。这样一来,故事便有了原始动力,用来驱动主要人物的行动和形成转折点揭示人物真相。”于国于家,他都必须隐忍以行,而这场“必死的考验”便是他坚守信念的最好明证。

信仰不止是抽象的精神,更是具体的现实,同时信仰也是一种命运,它充满了偶然和必然,充满了常常和非常,充满了智力与耐力。郑三泰对革命信仰的忠诚不仅仅表现在他要忍受寂寞忍受孤独,还要忍受误解忍受屈辱,还要整天对自己最痛恨最讨厌的人笑脸相迎,还要自觉不自觉地牺牲爱情和婚姻,这才是最大的人性的牺牲。龙一正是通过避开正面斗争的叙述,而使用更加人性、平实的笔触,刻画出地下工作者在工作与生活中的艰难权衡。

人物形象塑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小说的整体美学风貌。 《恭贺新禧》中对地下工作者郑三泰的刻画无疑是成功的,这在同类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品中实属罕见。在整个文章中,作者回避了直白的铺陈,而是把故事放在年关将至的环境之中,采用内容不同的年俗作为每天故事的开端,用民间生活的趣味性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这种贴近生活的笔调,不是教训式的,居高临下的,也没有低估读者,而是给予了读者一种平等地位的思考和接受。

(作者为宁夏大学2010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