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养成做“札记”的好习惯

养成做“札记”的好习惯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札记”就是把生活中有意义的见闻读思、得失成败随手记录下来的文字。朱永新教授也曾以风趣的表达,强调教师写教学札记的好处。当然,他的“札记”要求比较高,要“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那是因为他的目标也比较高,十年成为名师。播种行为就能收获习惯,养成了每天动笔的习惯,这可能比什么都重要。写札记,重要的就是这“习惯”二字。札记自然也就越写越好了。

养成做“札记”的好习惯

学写作可以从简单易行的学做“札记”入手。

所谓“札记”就是把生活中(包括读书、看报)有意义的见闻读思、得失成败随手记录下来的文字。它的特点是只要有一定意义的内容,都可以随手记述。可以不用心于成篇,不刻意于章法,不取媚于世俗,不求合于时尚,不精心于藻饰。篇幅可长可短,文字可庄可谐,句式可问可叹,角度可这可那……信笔直书,挥洒自如,有识就录,有感就记。札记的这种随心所欲,不仅可以消除初涉写作的陌生和畏惧,即使对于一个写作有素的人来说,也仍然是一项聚沙为塔、积微成著的基本功。因为他们之所以能厚积薄发,正源于这种不起眼的日积月累。法国作家于·列那尔称写点札记是“做文学上的音阶练习”,托尔斯泰则称之为“深耕我要在上面撒种的那块土地的预备工作”。虽然一般的写作不能等同于文学创作,但积累素材、磨砺思想的准备工作却是一样的,而札记正是在这方面的一种“练功”。

毛泽东同志曾给一位老同志题词,说笔记(札记)的重要:“万丈之台,其始则一石尔?!由是而二石焉,由是而三石、四石乃至千万石焉。学问也然,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高以下基,洪有纤起,在乎人之求之而已。”这番话说得真好,足以说明平日三言两语并不起眼的札记之类,就是筑起写作高台的一石、二石乃至千万石。今日的“记一事”,明日的“悟一理”,积累多了,不要说写一两篇文章,即使是鸿篇巨制,也可因此而诞生。

朱永新教授也曾以风趣的表达,强调教师写教学札记的好处。他在“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的“开业启事”中写道:“投保条件: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来本公司。理赔办法:如投保方自感十年后未能跻身于成功者(名师)之列,本公司愿以一赔百”。当然,他的“札记”要求比较高,要“每日三省,写千字评语”,那是因为他的目标也比较高,十年成为名师。这自然与一般为写作积累素材的札记有些区别了。

对于坚持写札记的意义,大家不会有什么异议。问题在于青年朋友常问我的那个难题:写札记开头容易,坚持很难,常常写了一阵子就不写了。你又是怎么做到持之以恒的呢?我的回答是: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说有一天你真的觉得没什么可写,那也得写,就认真地写上“今天我真的写不出”。如果第二天又写不出,再写“今天我又真的写不出”。这样,我可以保证第三天你就有东西可写了。其实,这也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借鉴了一则名人轶事。大作家果戈理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什么原因我没有写’,把这句话一遍又一遍地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果戈理的办法确实产生了很好的心理效应:一来写上“今天不知什么原因我没有写”虽然没有写出具体内容,但却坚持了“动笔”的行为。播种行为就能收获习惯,养成了每天动笔的习惯,这可能比什么都重要。写札记,重要的就是这“习惯”二字。第二,即使写不出,也要痛苦地写下这一句,其实是一种自责、自警和自励。如此跟自己较劲,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不可懈怠。第三,每天不管写不出还是写得出,都要动笔“交账”,本质上是为了“促思”,即使写不出也得想想一天的生活,只有你把那些暗淡的情绪和慵懒的思想消解了,心灵才会日渐敏感起来,也才会有日后的思潮奔涌和笔下生花。札记自然也就越写越好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