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关于办好文艺副刊的几个问题

关于办好文艺副刊的几个问题

时间:2022-01-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地域色彩较强的地方广播电视报副刊来说,努力突出地方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它意味着一个文艺副刊的立脚点问题。要想办好文艺副刊,必须着意解决文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是办好文艺副刊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桂花苑》副刊的杂文稿源,就几乎全是由副刊编辑特约广西几位较著名的老杂文作者撰写。

关于办好文艺副刊的几个问题

一、文艺副刊的地位与作用

报纸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媒介,对整个社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文艺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之一。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副刊则以自己情理交融、形神兼备、丰富多彩的各种文体,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广播电视报的文艺副刊,就更有其特殊的重要作用。广播电视报是广播电视立体宣传的三大支柱之一,和广播、电视一样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引导正确舆论导向的重要任务。所不同的是,报纸副刊是通过大量的评论、杂文等形式,寓褒贬于动情说理之中、列善恶于对具体问题进行合情合理的分析之内,使人们在澄清思想中提高欣赏水平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二、充分发挥副刊特点

副刊能否吸引读者?关键是能否办出自己的风格和自己的特点。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更是如此,只有办出自己的特点,才能形成自己的风格。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的特点是什么呢?首先因为它是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的,因此,必须以增强广播电视宣传影响,扩大广播电视宣传效果为指针,即要强调文艺性,又要注意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其次,它刊登的作品应尽量“带电”,并依此设置栏目,例如影视剧评论、影视人物专访、拍摄花絮等重头栏目,都是能够实行“带电”作业的。这样才能充分而有效地发挥自己的特点,达到扬独家之优势的目的。

从地域色彩较强的地方广播电视报副刊来说,努力突出地方特色是至关重要的,它意味着一个文艺副刊的立脚点问题。作为广播电视报的文艺副刊,必须立足本地,为本地读者服务,才能得到本地读者的欢迎和支持。根据立足本地的办报思想,在栏目设置、宣传内容上首先就要考虑从本地实际出发,突出本地特点。例如影视剧评论,要加强对广西两台录制的广播剧电视剧的评论工作,凡是两台录制的剧目,在播出后都要组织作者撰写评论文章,对于一些重点剧目,则应由专业编辑、编辑主任亲自动手写评论文章。这样做可以帮助两台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以利促进广播电视生产出更多更好的剧目来。

副刊办出地方特色是读者的需要。以广西广播电视报的文艺副刊《桂花苑》为例,报纸的名称已经限定了它必须首先从属于广西,因此,它必须发挥广西地方特色,必须要有浓郁的“桂”味。让广西的乡亲父老手捧报纸就犹如拥抱着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能从中得到一份亲切感和亲和力。为此,《桂花苑》从创刊伊始就确定了立足本地,兼蓄四方的方针。围绕这一方针,《桂花苑》在栏目设置上千方百计突出广西特色。例如刊名本身就是通过征文形式,根据大多数读者的意见确定的;又如影视剧评,就是坚持优先发表对广西电台、电视台录制的剧目和文艺节目的评论文章,尤其是对广西电视台录制的电视剧,更是做到每剧必评。有的电视剧甚至开设专栏进行专题评论。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扩大剧目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剧目的理解,了解哪些是正确的,哪些地方还存在不足或者哪些是错误的。对影视人物的专访则要首先把广西影视界的演员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及在艺术实践上所取得的成就有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做既可以满足读者的阅读兴趣,又可以调动演员艺术探索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副刊突出本地特色是必须的,但也不能被这个特色束缚住了。任何一个地方报纸的副刊如果被本地特色捆住了手脚,则无异于井底之蛙。因此一份有远见的副刊,在突出地方特色的同时,还应将探索发展的触角伸向更广阔的四面八方。用对在全国知名的影视剧及主要演员的报道,来开拓读者的视野,提高报纸的含金量。只有这样副刊和读者才能得到互惠互利,共同提高的裨益。

此外,副刊要有较高的文采。要想办好文艺副刊,必须着意解决文采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副刊的读者大都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因此副刊采用的文章不论是评论、专访、花絮、散文、轶事还是知识性文章或三言两语的短文,都要有文采,能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在阅读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和广泛的知识兴趣外,还要有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功底。副刊编辑在处理稿件上除了需核实事实之外,还要下大气力在文字上进行加工,力求做到经过编辑处理后的稿件文采飘逸,引人爱看。这是办好文艺副刊必不可少的因素。

三、宣传内容的多元化

广播电视报的文艺副刊是广播电视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为广播电视宣传服务。因此,它在宣传内容上必须以扩大广播电视宣传效果为己任。当然,要达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首先广播电视报比一般报纸发行量大,读者众多,这是好事,但同时又是摆在副刊编辑面前的一个难题:众口难调。因此,这就要求副刊多设置一些适合不同读者口味的栏目,以各种不同的体裁,从各个不同的层面,贯彻办报方针。同时还要注意使副刊文体做到杂而不芜、多而不乱、中心突出、要点明了。这样才能把文艺副刊办得有声有色,深受读者喜爱。根据当前广播电视报的宣传方针,副刊的宣传内容应以下面几方面为主:

1.影视剧评论

评论是副刊的灵魂,它通过对剧目和某种社会现象合情合理的剖析,提出合乎逻辑的结论,提倡真、善、美,抨击假、丑、恶,引导读者正确欣赏剧目,正确对待社会倾向,从而达到舆论导向的目的。

评论从整体上说又包含以下三个方面:

①影视剧评

影视剧评是整个评论专栏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副刊的一个重点所在。这个栏目主要针对已经在中央及广西两台播出的广播剧、电视剧以及广西电影厂拍摄的质量较好的影片或国内重大题材影片在思想上、艺术上的得与失作出评价,要语言平和,说理性强,能够道出作者的真实感受,并且又有较强的文采。

②反映时政的杂文

这类稿件实际是评论文章的另一个类别,副刊采用杂文是以提高报纸档次、吸引高文化层次的读者为目的的。由于要求质量较高,并要求幽默、辛辣,有针对性而又言简意赅,一般不易写得好。如《桂花苑》副刊的杂文稿源,就几乎全是由副刊编辑特约广西几位较著名的老杂文作者撰写。如春节期间的《年终算总帐》、和龙年前夕的《龙腾虎跃迎新年》等均在此列。前者结合当前的形势娓娓道来,引导人们从思想上算一笔账,有力地配合了当前的政治教育;后者则在龙年到来之际,顺应人们的喜庆心理,高度赞扬了我国人民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来的龙腾虎跃的精神风貌。这类杂文寓意深刻,渗透力强,很受读者喜欢

③影视短评

这类短评是就影视片的某一句台词、一件道具、一个镜头或一个动作进行议论。要求议题有准确的针对性,短小精悍,一语中的。其表现形式一般是以三言两语说明问题,以帮助读者加深对影视主题的理解。

2.影视人物专访

影视人物专访是广播电视报文艺副刊的重头文章,把影视、文艺明星作为报道对象,因此它也是读者最喜欢的栏目之一。有着广泛的读者群。专访通过报道影视人物,使读者了解他们的生活、事业,尤其是他们在塑造角色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以增进对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是很有必要的。专访是纪实性文体,对采访对象又有一定的鼓励作用,所以必须尽力采写好,专访文章应当是精品,材料必须生动丰富,写作方式别具一格,才能让读者读来耳目一新,而不是滥竽充数。凡达不到上稿要求的一概不予采用。如有一年“三·八”节前,本报副刊计划刊登一篇因在电影中饰演刘三姐而闻名海内外的著名演员黄婉秋的专访。稿件是外来投稿,该稿件对演员的过去写得较多,近况则明显不足。而近况才是读者、观众盼望了解的。于是记者带着来稿专门到采访对象的家中,进行细致的重新采访。文章刊出后,不但采访对象及单位满意,读者反映更是相当热烈。

3.影视拍摄花絮和文坛轶事

影视拍摄花絮、文坛轶事和侧记等也是广电报副刊不可缺少的报道题材和形式。广播电视报的读者大都关心当前的影视动态。譬如:最近影视界在拍什么片子,由谁主演,什么时候能完成?影视中某些特技是怎么拍成的?影视明星在生活中的角色如何等等,都是读者乐于知道的。因此作为广播影视方面的专业报刊的副刊,有必要也有能力和优势,设立一些这方面的栏目,以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还以《桂花苑》为例,拍摄花絮专栏的稿件主要出自影视剧组创人员之手,因是亲身经历,写来自然真实,可以调动起读者的兴趣。而文坛轶事栏目的任务则是帮助读者了解古今文化延续,中西文化异同以及体现在文化名人身上的多层次人性,以缩短读者与文化的距离。

4.利用重大节日适当刊登诗词、书法、拳术、摄影作品,可以增加节日气氛,活跃版面。

四、抓有影响的特色题材及热闹话题。

作为文艺副刊,要使自己的宣传发挥更大的影响,争取到更多的读者,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善于捕捉有影响的题材和热门话题进行报道。所谓有影响的题材,不外以下两个方面:重大节日、重大政治活动(如亚运会、学雷锋,支持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等)和老百姓关心的内容。

抓重大节日,就是指政府规定的节日:元旦、“五·一”、“六·一”、“七·一”、“八·一”、“十·一”和传统节日春节、中秋等。借佳节之东风,在总体“带电”的情况下,巧妙地增加一些与节日有关,群众又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春节前夕,增加一些有关春节渊源、来历及各地春节习俗,给佳节增添喜庆气氛;“六·一”将至,向小书法绘画爱好者约稿,组织一个童趣较浓的特刊;“八·一”临近,到部队组织稿件,出一期以军事生活为内容的专刊,让人们对最可爱的人多一点了解和理解;元旦、春节为摄影爱好者留下一块赏心悦目的绿地,也可以调剂广大读者的口味。

抓重大政治活动时,要想抓得好,必须抓得早,还要舍得花大气力。每一次重大政治活动,对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都有广泛的影响,及时做宣传报道,是新闻工作者责无旁贷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早策划,细落实,大张旗鼓而又有条不紊地抓好采访报道活动,多侧面,多角度地弘扬主旋律是必需的。比如本报副刊在1990年尽最大力量以广西独家形式搞了一次北京亚运会报道活动,在全区掀起了一场支持北京亚运会热潮。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之强烈,来稿之多,是本报创刊以来政治题材方面所空前未有过的。

在抓有影响、有特色的题材的同时,副刊还应注意抓好社会热门话题。读者拿到报纸,首先关注的当然是自己最关心、最有切身利益关系的内容。因此,一个文艺副刊要想能够吸引读者,就应当在当前社会上人们关心的问题上做文章。而要真正做好这篇大文章,就需要编辑善于探索和发现社会热点,配合与这个热点有密切关系并在社会上反响较大的电视剧,组织讨论,正确引导读者的认同感。如近些年来,社会上的离婚案不断上升,从而导致了社会道德问题的种种议论。于是,反映离婚现象的电视剧《婚礼上的儿歌》面世了。当时副刊编辑抓住这个涉及到千家万户的热点议题,及时地组织了一次全区范围内的征文大讨论。结果,这次讨论的来稿之多、作者层次之广、年龄差距之大、引起的反映之烈,都大大超出了原来的意料。编辑部不但收到了数以万计的讨论稿,还收到了许多在婚姻上遭到各种不幸者的控诉信及要求本报为之伸张正义的求助信。这样的讨论,不但对逆民族传统道德而动的极端个人主义起到了批判作用,还提高了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地位,增强了读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总之,笔者认为,在信息爆炸的今日世界,新人新事如雨后春笋,这就给副刊编辑提供了一块富饶而充满希望的园地,但这还需要副刊编辑具备一种灵感,善于撷取生活中的五彩浪花,才能给我们的报纸、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上一道撼人心魄的绚丽色彩。

本文1994年获“全国第三届报纸副刊论文三等奖”

“全国广播电视报优秀论文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