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普通话的故乡

普通话的故乡

时间:2022-0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昨日的滦平,神秘山戎、宋辽通使、明代长城、清代御路、满族民俗等一系列鲜活的存在,为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普通话的故乡夏秋之交,滦河之畔,群山环抱的滦平水草丰美。大规模的移民致使滦平一带出现了两百年的历史断层。滦平与北京仅仅“一墙之隔”,这道墙就是驰名中外的长城,是滦平人最值得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暨有着“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被长城专家盛赞为“万里长城之精粹”的金山岭长城。
普通话的故乡_在承德滦平遇见 最美金山岭长城

在金碧辉煌的紫禁城和气势恢宏的避暑山庄间闪烁着一颗耀眼的明珠——滦平。

滦平,位于河北省北部燕山山脉中麓的浅山区,承德市的西南部。滦平自古就是滦河流域的一座重镇,与北京密云区仅仅一墙之隔,是名副其实的北京北大门。处于京、津、辽、蒙的“金三角”交会点,是沟通京、津、辽、蒙的交通要冲。这里山清水秀、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那群山竞秀的自然风光,多彩的历史文物遗迹,使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互生共荣。

滦平的历史

滦平的“滦”字指滦河。滦河,古称濡水,上游源头起于围场、丰宁,注入渤海,全长近千公里,是我国北方著名的水系,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对滦平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

滦平早在6800年前就有了人类文明,金沟屯后台子遗址出土的石雕女神像佐证了这个说法,而山戎民族从商周到战国时期在滦平延续700多年,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山戎文化 ;西汉设白檀县;金设宜兴县;明设宜兴守御千户所;乾隆七年(1742年)设喀喇河屯厅。相传因喀喇河屯濒临滦河,取“滦河无患,人民得平安”之意。在清朝前期,很长时间里,滦平都是由皇家内务府直管,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喀喇河屯厅为滦平县,是皇室北行的必经之地。滦平清朝皇家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有御路5条、行宫8处、敕建庙宇8座、官驿4所,康熙、乾隆、嘉庆、咸丰等四位皇帝秋狝避暑往返此区域230次,其中,康熙、乾隆皇帝最多,均在90次以上,留下了无数遗迹、轶事和美丽传说。康熙皇帝第一次出京过滦平去围场秋猎,兴之所至,曾留下“……雉楼空曲上,鸟道翠微间。时清边备远,民宴古风还。羽骑骎骎度,云峰相对闲”的诗句。

滦平县北靠内蒙古草原、南临华北平原,是中原文化与北方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地带,又是中原通往北方草原及辽西地区的交通要道,历史悠久,文化蕴藏丰厚。这里是北方少数民族交替聚集、发展壮大的摇篮,又是华夏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先后有肃慎、山戎、东胡、匈奴、乌桓、鲜卑、库莫奚、契丹、渤海、女真、蒙古、满、汉等族群在这里开发建设、繁衍生息。悠悠岁月,上下几万年,滦平的先人在这块热土上创造了非凡的历史,留下了丰富多彩、极具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既是滦平历史的记忆,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的小兴州是中国历史上八大移民基地之一和中国十大寻根圣地之一。

昨日的滦平,神秘山戎、宋辽通使、明代长城、清代御路、满族民俗等一系列鲜活的存在,为这里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普通话的故乡

夏秋之交,滦河之畔,群山环抱的滦平水草丰美。甫进滦平,但见一个大大的石刻,上书“普通话之乡”。置身滦平,犹如身处播音员中间,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垂髫小儿,人人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很多人会疑惑,地理上并不属于中心的滦平,为什么人人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为什么是滦平?“60多年前发现这个‘地儿’,600多年前形成这个‘味儿’。”当地人如是说。

滦平方言为什么会与标准普通话如此接近,这与滦平独特的移民历史密切相关。明朝初期,统治者为了防止蒙古入侵,实行了塞外边民内迁的“空边”政策,多次从长城以北地区向北京一带移民,以发展生产,充实边防。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做出了一个对中国影响深远的决策:迁都北京。为集中力量加强对北京城的防守,朱棣下令将古北口外的居民和军队全部撤回长城以内,固守长城,在长城外很大范围形成军事隔离区,实际上也是一片无人区,未经允许,严禁垦殖,而滦平就处在这个无人区的最南边。

大规模的移民致使滦平一带出现了两百年的历史断层。这200多年的历史断层,像磁带消磁一样,“洗”掉了原来的方言,滦平成了一盘等待录音的空白磁带。这样的情况,一直到清初再次从北京周边向滦平移民垦荒才得以改变。

清朝年间,顺治帝曾在这里建行宫、驿站,派兵驻守。顺治朝实行圈地令,北京周边满汉之间的土地矛盾越来越激烈。到康熙朝,为了缓和矛盾,解决人地紧张状况,清政府开始鼓励旗人到古北口外开发无主荒地。包括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王府直管的王庄和八旗各级官兵所有的旗庄,实施“占田立庄”政策,使京畿等地人口逐步向关外迁徙,滦平一带才形成了延续至今的村庄分布。

明朝早期,官方语言为南京官话,以金陵雅言为标准音,以《洪武正韵》为规范。永乐年间迁都北京,随之而来的南京话又成为当时北京语音的基础。清朝入主北京以后,朝廷积极学习汉文化特别是语言文化。满族人学说的北京话,逐步成为清代推广的新的北京官话。这个时期,恰好是清朝旗民在滦平开田建庄的高峰时期。

当时庄田与京城交往密切,受当时北京官话影响较大。滦平当时像是空白磁带,大量来源多样的移民没有强势方言,通用的就是清朝推广的北京官话,可以说在清朝时滦平就是北京官话推广的先行区。

正是由于滦平一带出现过两百年的历史断层,已经没有了自身语音的传承和历史杂音,而清朝迁徙到本地的人,大多为京都外迁的王公大臣和八旗军队,受官话影响非常大,摒弃了北京语音的某些土语,发音自然统一,音准分明,从而形成了语音纯正的滦平话。

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没有儿化、省字、尾音等习惯,易于学习和推广,符合汉语普通话发音的标准,滦平从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话标准音的主要采集地之一。

* * *

时光的琴弦,拨动了贯古通今的旋律;五彩的画卷,描绘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滦平与北京仅仅“一墙之隔”,这道墙就是驰名中外的长城,是滦平人最值得骄傲的世界文化遗产——暨有着“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被长城专家盛赞为“万里长城之精粹”的金山岭长城。

燕山的秀美让滦平绿意盎然,滦河水的灵动让城市临波起舞。春意盎然中,带着一份闲暇,漫步于干净整洁的小巷、咫尺可见的公园,感受着这里的惬意,那字正腔圆的滦平普通话,既是浓浓的乡音缭绕,更绽放出独具魅力的勃勃生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