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研究一大障碍

学术研究一大障碍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私下议论,或在档案部门无人参加的场合往往慷慨陈词,对档案借阅的不便,提出一大堆意见。会上,档案部门负责人宣布,全国兴修方志,搜集到的资料,应归档案部门统管。爰将亲历亲见者罗列数事,尽管早已并非海外奇谈,业已是出国学人所素知,也许对于我国图书档案部门,特别是某些门禁甚深、戒律甚多的档案馆,不无激发之意。举莫理循文书档案为例。

我们的图书资料特别是档案资料借阅工作,为学术界人士和一般读者所不满,窃窃私语,啧有烦言。然而,也只是私语而已。私下议论,或在档案部门无人参加的场合往往慷慨陈词,对档案借阅的不便,提出一大堆意见。一旦面对面,不免吞吐其词。真所谓敢怒而不敢言,敢言而不敢写。前年,我在某地参加一个全国性学术会议。会上,档案部门负责人宣布,全国兴修方志,搜集到的资料,应归档案部门统管。闻者哗然,以为如此一来,又将是资料入库,限制重重,借阅为难了。但是,也就是私下,最多在小组会上讨论而已,没有人敢在大会上提出。赫赫有名的第×档案馆,似乎并不把为研究者提供资料作为自己的职责和愉快,往往是对来人多方刁难,使之败兴而归。研究者一提到这个馆,都大摇其头而又无可奈何。前年我也去碰了一个钉子。我要看的这项资料绝无秘密可言。行前已请人先容,也答应了予以方便。结果是怪事层出,令人望而生畏。先是不准看目录,要我开列所需内容。我说:不看目录,我怎知道你有什么?答说:制度如此,谁都不能看。我说:未见得。某某人来,就看了这项资料的全部目录。我就是听他说资料很多才来的。对方语塞,然后说,他和你不同,是某某单位介绍来的。原来如此。单位大小,妙用不同!一位副馆长很同情我,但表示权在另一主管,他无能为力,劝我随便开几个题目,尽量把资料取出。结果还是不行。我开列出的题目,有的说是没有资料,有的取出来竟然只是一张公开的油印纸,而我知道,前面提到的友人某某,明明都已看过。我再一次把这件事搬出来。对方无奈,答说,这些资料被馆中一位职员借去,他也在做这项研究。他现在请假回乡去了,无法拿到。又是一个原来如此!号称资料不离馆竟是虚话。档案馆搞研究或者资料编辑,本是好事,迟迟不整理和研究出来,又限制人看,竟成资料垄断或冷藏,绝非学术之幸、说理不通,吵架我不行,磨劲更没有,只能一无所得一怒而去了。和我同去的一位朋友,文武兼备,又吵又磨,不但得看所需全部资料,并蒙恩准予以复制。我只能叹息书生之无用。

归后,和朋友们谈起经过,朋友们并不以为异,他们所遇所闻,更比我的遭遇奇特。甚至,一位著名的爱国将军的家属,捐献了这位将军的全部日记,多年被封存库中,连将军的家属偕同研究人员求看亦不可得。我提议写一篇文章,对档案工作提出意见。朋友们不但表示不能签名,并且劝我也不要写。道理倒很干脆:这样一来,以后更难看到东西了。敢怒而不敢言,敢言而不敢写,症结在此。我则想,以后宁肯不登此门,意见也不能不提。于是,在去年所写的两篇论文里,捎带提及其声。发表之前,两家杂志的编辑都分别要求把这段话删去。我才悟到,还有一个杂志社和档案馆的关系,而其症结,也仍然是以后看档案恐遭刁难的问题。文章发表时自然照删,骨鲠吐不出,咽不进,依然在喉。

去年九月至十二月,有澳大利亚之行。整个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厥为图书档案部门为学术研究服务之周到、细致和便捷。爰将亲历亲见者罗列数事,尽管早已并非海外奇谈,业已是出国学人所素知,也许对于我国图书档案部门,特别是某些门禁甚深、戒律甚多的档案馆,不无激发之意。

我所去过的澳大利亚的图书馆,绝大部分是开架阅览。读者进入书库,任意阅书取书,只消在出门时办理借阅手续即可。借书册数亦无限制。国立大学孟席斯图书馆(Menzies Library)且将书库作为阅览室。书库临窗两面,放了许多桌椅和书柜,供读者长期专用,省了搬书来去的麻烦。有些正在写博士论文的研究生,就长期在这里工作,而不常到系里自己的房间去。开架对读者的便利明显不过,对图书馆工作人员,自然增加了困难,读者顺手取阅之后,书籍可能放乱,须得工作人员重新整理;甚而难免有丢书之事。对丢书,他们采取科学手段预防。每本书都有磁性装置,办理借阅手续时要经过消磁,否则全校会警铃大作,宣告出了偷书的事。图书馆负责人告诉我,即使丢书,也仍然保持开架,因为它对读者有利。我想,这就是我们所谓的不因噎废食吧。至于书籍阅后放乱,这家图书馆的措施就“更怪”了。他们要求读者看过书后,不放回原架,而堆置地上,由工作人员定时整理放回,以避免放错放乱。这在我们有些坚执闭架的图书馆看来,近乎自找麻烦了。这种自找麻烦,对工作却是有利无害。

大学图书馆开架如果说“麻烦”的话,公共图书馆读者杂多,当然更“麻烦”了。悉尼市立图书馆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它的普通阅览室也采取开架借书。这个阅览室是一个大极了的厅,书库就在厅内,存书于四面围墙,共有三层楼之高,用扶梯上下。入此厅,如同被书四面包围,立于书海之中。任何人都可以进入书库,爬在梯上,自行取书。

所有的图书馆都有多架复印机,找出需要的书籍资料,付钱立刻可以复制。国立大学孟席斯图书馆的复印机,要投入硬币才能工作,这和其他如公用电话机、洗衣机等一样,是“见钱眼开”,无钱或投入钱不足,“眼”是不张的。这比起办理复杂的手续,究竟省事多了。如果把图书资料带回所在系里,不用花钱即可复制。我的东道主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一架复印机经常周转不停,所谓手续只是签上一个名就行了。

图书借阅简便如此,档案资料亦同。举莫理循文书档案为例。G.E.Morrison这位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位颇有关系的著名人物。从一八九七年三月起,任伦敦《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名噪一时,辛亥革命以后任袁世凯政治顾问。一九一八年巴黎和会,他还是中国政府代表团的顾问。他的全部文书档案,完整无缺地保存于悉尼市立图书馆的善本书部分Mitchell Library,包括来往书信、日记及回忆录三个部分,共装成三百二十三本。此外,莫理循所存剪报六百多本,照片和名片三十多箱,亦存该馆。莫理循研究专家、国立大学远东历史系的骆惠敏教授,陪我访问悉尼市立图书馆,非常便当地借来部分书信和日记原件,任我浏览。莫理循是澳大利亚所重视的一个人物。从一九三二年开始举办的以远东问题为主题的莫理循讲座,已历四十三届,骆惠敏编辑注释的《莫理循书信集》于七十年代初由剑桥大学出版后,受到各国的中国近代史研究者重视。我会见了《莫理循与中国》电影的编剧Cecil Holmes和他的制片人Anthony Buckly,也会见了《莫理循传》的作者、著名作家Cyril Pearl,他们的谈话,使我具体知道澳大利亚人对莫理循的重视程度。但是,澳大利亚并不因此而把莫理循文书档案藏起来,而是公之于众,借广宣传。

国家公共图书馆的图书,任何人都可以借回家去,并不需要什么借阅证或介绍信。我在国立图书馆借了十六本材料,其手续只不过是,由国立图书馆将书转到国立大学孟席斯图书馆,我到孟席斯图书馆签字领取。有一件事令人难忘。我需要一本书,孟席斯图书馆没有,国立图书馆也没有。我向国立图书馆东方部主任王省吾先生提起。王先生通知工作人员说,立刻打电报去买,航空寄来。我当时想,主人虽然热心,在我离开堪培拉之前未必能够买来。孰料,不久以后,即得通知,书已到来。当我拿到书内尚有旧金山书店发票的这本并非珍本书的时候,心头暖甚。工作效率之高,是由于高尚的服务精神与态度而来。

这种服务精神,不独学术文化机关为然。在悉尼,一件偶然发生的事,颇足深思。骆惠敏教授正在写作辜鸿铭传,他在和我去悉尼图书馆的途中,经过澳大利亚的远洋轮船公司(P&O),突然灵机一动,要进去查询一件事情。原来辜鸿铭赴英留学的确切日期不可得,只知道是一八八六年之前时年十二岁时去英国的,乘的就是P&O公司的船。他想去这家船公司查询辜鸿铭所乘的船的名字,也许可以找出一些线索。这件事情,和公司的业务可说毫无关系,可以一句话把来人打发走,才不来管你什么学术研究呢。我这个远方来人,心想此事必遭碰壁。殊不知,这家公司派了专管查询业务的负责人员出来接待,答说一八九五年之前,公司没有乘客名单,难于查出。但是,他们又派来一位熟悉情况的高级主管人员,详加询问,然后说,公司有一部记载此类事务的书,现存另处,请于明天上午来查阅,也许可以得到线索。再无结果,还可以打电报到伦敦询问。第二天上午再去,惠敏顺利地把这本书借了回来。事不关己,并未高高挂起,这件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在澳期间,每见他们借阅和复制图书资料的挥洒自如,总不免引起我们自身在国内遭遇的对比之情;而每逢澳人称述他们借阅资料的便利,我竟有阿Q式的以为是在揭我们疮疤之感,以致被问及我们的情况时,便不自觉地讳言之。如今,一片改革声中,图书档案资料工作,似乎改进不大。耳目所及,前面所举我个人的遭遇,似亦未成绝响。据说现在要看旧报纸杂志更困难了;又听说某大图书馆预备迁址兴建,建成之期尚遥,而书籍已陆续包装,不再出借了。档案部门似亦未见大改,原来多是不准看不准复制,现在是你要发表,得加上我档案馆的名字,美其名曰合编。上海出了一部《五四运动在上海史料选辑》,用了一些前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的资料,初版时不准用,后因其中一项已被《五四爱国运动资料》所发表,不得不同意利用,但是只能作为附录。如此等等,不必多所摭拾。一位老先生发表意见说:档案馆本来是不让人看的,它把你“挡”在外面嘛!此言虽失爱人以德之风,然而,一字入公衙,九牛扒不出,档案部门的门禁确实严紧得很啊!此风不改,遑言学术研究工作之繁荣?报载,某档案馆邀请党政负责人前去参观,未悉该馆向党政负责人汇报档案工作成绩时,能否列举档案工作为学术研究服务的成效?发为此短文,倒不是今天把骨鲠吐了图一快。真正的快事,有待于异日图书档案部门确已大加快革之时。

一九八四年八月二十七日

(本文系首次发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