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人才辈出的曲山书院

人才辈出的曲山书院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曲山在清以前被誉为江右大宗,江南望族,因出了状元萧时中,榜眼萧良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萧维祯等众多文人雅士、乡贤名宦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村子。于是就在曲山较为中心地方——观音阁创办了廖阳书院,这是曲山最有名的书院。遵照维祯的意愿,乡人在廖阳书院内放置了一巨型赑屃,头向廖阳书院前的青云,扶摇二塔,远视平湖。廖阳书院出版社就设在曲山观音阁内的廖阳书院。

刘冬兰

从吉安县城出发,沿着吉永公路一路向南,大概20分钟的车程,便到了千年古镇——永阳镇,从古镇街口往右拐,约行3华里,掠过一大片青翠的田野,会看到一片古村云集的地方。这片地方,当地人习惯叫做曲山。不过,这个地名在现在的行政版图上已经找不到了,它是风行于宋、元、明、清时期的一个地名,曾经的曲山现在划分为3个村委会15个自然村,光萧姓就有一万多人口,均为曲山开基祖文昌公的后裔。曲山在清以前被誉为江右大宗,江南望族,因出了状元萧时中,榜眼萧良友,刑部尚书、兵部尚书萧维祯等众多文人雅士、乡贤名宦而成为闻名遐迩的村子。一个僻静山村,何以能数百年文脉不绝,培养出如此多的儒生大雅?带着景仰,带着好奇,我们决定前往曲山作一次乡村书院文化游,一探究竟。

曲山依廖岭,临平湖,山清水秀,阡陌纵横,物产丰富,风景如画。廖岭横亘,弯弯曲曲蜿蜒盘旋十多里,故取名曲山。族谱记载,曲山萧氏,唐末五代时为避马氏之乱,文昌兄弟三人从湖南同徙,于吉州泸源酌别,文昌公居庐陵宣化乡之曲山,文忠公居泰和仙槎乡之王山,文源公居吉水文昌乡之燕山,文昌公为曲山萧氏之始祖,至今已一千多年。千余年来,曲山人以儒为业,诗书传家。其中以江南名儒、授教为业的萧不敏最为有名。曲山先后建了十多个书院,从这些书院走出了二十多个进士,朝廷命官上百人,县州教谕几十个,其中状元萧时中,榜眼萧良有,兵部尚书、刑部尚书、太子少保、历四朝皇帝的进士萧维祯,抗倭英雄萧廷宣等一大批人物彪炳史册。

萧不敏(1380—1434),号愚斋,他在家乡曲山下创办了愚斋书院。萧不敏和状元萧时中是兄弟俩,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祖父复心、父亲乐存都是读书人,家里积蓄了一些财产,可贵的是他们心怀仁爱,经常赈济贫穷的人,乡里人称他们为长者。不敏早年从进士王子让学诗,也是个饱学之士,谱上记载其诸子百家之书融会贯通,尤邃于诗,文章时如涓涓细流,时而有排山倒海之势。时中永乐辛卯以大魁入翰林,不敏领甲午(1414)乡荐会试,刚好弟弟时中为主考,欲以嫌辞,不敏极力阻止说,避嫌是私事,奉命为考官是公事,不可以私废公,而且父亲年龄也大了,能在身边侍奉菽水是多么幸福快乐的事啊!于是投状礼部而归。愚斋回乡后,以授徒为业,成为江南名师。时人称颂道:“不敏、时中兄弟一进一退,各适其宜,萧氏兄弟忠孝兼尽。”京师国老称之曰:“庐陵文章之盛莫如萧时中,功业之盛莫如萧维祯,至于首倡道学江右愚斋一人耳。”不敏倾心教学,每秋闱揭晓,高科大贵者多为他的门生,多人学业、政绩卓著。学生萧缊仪任湖广武昌训导,萧缉熙任广东吴川训导,萧训任光禄寺署丞,萧必俊明经进士任高邮龙州训导。

几十年后,萧不敏的儿子萧维祯从兵部尚书之位退休回家建书院。

萧维祯(1406—1472),名肇,号廖阳居士,1465年休政回家。他考虑到曲山学子众多,另外还有相当多的举人、贡士需要进一步提高,曲山应该有一个能满足这些人求学的书院。于是就在曲山较为中心地方——观音阁创办了廖阳书院,这是曲山最有名的书院。维祯聘请名师授教,学者接踵而至,学习风气极为浓厚,大家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师徒互相切磋,交流心得,观摩授课,文章点评,相互启发,知识与日俱增。

遵照维祯的意愿,乡人在廖阳书院内放置了一巨型赑屃,头向廖阳书院前的青云,扶摇二塔,远视平湖。据说廖阳书院的学子如向赑屃祈祷则平步青云,扶摇直上。

廖阳书院教学严谨,培养了众多人才,而且著书立说,文采斐然。如学子萧淮中著有《丽川集》;萧纶章著有《默斋集》;萧锷著有《小学四字经史曲歌》。而其中最有名的著作叫《曲山三萧集》,该书将萧维祯和他父亲萧愚斋、叔叔萧时中的著作收集编辑在一个集子里。这套书是萧维祯的孙子萧礼节编辑出版的。有资料说《曲山三萧集》于民国十二年(1923)由廖阳书院出版社出版,木活字本,四册,版心题《曲山三萧集》。廖阳书院出版社就设在曲山观音阁内的廖阳书院。榜眼萧良友非常重视教育,特别重视儿童启蒙教育,著有《龙文鞭影》。在明清时代,《龙文鞭影》大行于世,以其广博的内容及其韵文的表现形式,深受广大儿童及家长的喜爱。

又过了几十年,萧锷建荆州书院。萧锷(1458—1532),字敬谏,号荆州,据传他资禀奇异,岿然英拔,貌肃而气和,志定而言厉,望之可畏,近之可亲。萧锷四十升大学,授齐东令,甫六载,政绩昭著。公以节义自许,而不以功名累终,遂辞官,谢嚣尘,浩然而归,在下边廖岭之间建荆州书院,学者争相师之,应之无穷。荆州书院地处偏僻,环境幽静。日听松涛阵阵,夜听流水潺潺。夏日凉风习习,冬日阳光和熙。授徒之余,萧锷优游廖岭、平湖田畴之间,登临廖岭以长啸,放舟平湖以高歌,悠然自得。荆州先生执教十五年,施惠一代人。

接着萧允在曲山南楼办了惜阴书院。萧允,字一中,号龙窝子居士,晚号东山。君生而聪颖,学诗读群书,过目不忘,十二岁就能作文,人称神童,补邑庠生。萧允对父母很有孝心,被宪宗皇帝(1464—1487年在位)诏入国学师学习,宏治癸亥(1503),孝宗皇帝诏授开州判。开州在京城北京附近,萧允上任后,对乡民晓之以德礼,辅之以法制,勤政而廉洁。开州地方有婚嫁索取重金聘礼的习俗,很多青年因为娶妻而背负重债。萧允宣传德礼,提倡办红白喜事要节约,对父母要生前行孝,葬之以俭,革除婚嫁重财、丧葬铺张的旧习俗,得到群众的拥护。上任以来,有一千多对贫困青年喜结连理。萧允治理开州政声卓著,正德四年(1509),萧允升任凤阳府五河县令,开州群众夹道欢送他赴任五河。五河县靠近黄河,经常河水为患,萧允向朝廷申请遭灾免俸,上面知道他爱民如子,放心地委托他把朝廷拨来的钱粮分发给灾民。由于长年勤政,积劳成疾,萧允带病辞归,自比绿野,在廖岭之曲山建惜阴书院,传家以道。他的三个儿子、三个孙子、七个侄子都在惜阴书院读过书,并且各有成就,有的走上仕途,有的潜心研究学问。萧允教育子孙学习要珍惜光阴,他说:大禹爱寸阴,你们要爱分阴。并写了一首七律《书惜阴书院》,以励后人:

家无别业为孙谋,惟仗残编作校雠。

书诵唐虞诗雅颂,经传周易史春秋。

三千礼乐无疏略,十二时光强进修。

细剪烛花潜体认,人间岁月正如流。

萧允在诗中告诫儿孙要勤奋读书,珍惜光阴,指出学习诗书比继承家业更重要。

回到家乡后,萧允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建了世美堂、舒啸亭、光霁楼、清风楼,兴水利、修古圳、复大井,大惠施于一方。

后来,萧允的儿子主一也在惜阴书院执教,并写了《教学漫语》一册。现抄几则,可看出主一的教育教学思想。

“子弟自幼便须习练,莫说读书,且教理情性,勿因溺爱以致骄纵,及长恃才妄作,视田园如土芥,皆自少骄纵也。”

“吾辈持家,每当延师教子为首务,以修齐讲学为大务。”

“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是端己,故能勇于为善,人自敬信。”

永阳朱山刘阳,是萧允的外甥,从诸舅在惜阴书院学习八年,后来做了御史,他说这“八年之勤”成“万世之功”。

到了清初,曲山一经堂四兄弟建育才书院。不久,一经堂又建阳教书院。清末邑庠生萧魁斗,字星灿,号亦白,一生授徒为业,其弟子萧国贞后考入北京大学读中文系。根据星灿的意愿,其侄国贞、孙儿柏生利用星灿的遗留资金,经过精心设计,建造了星灿书院。星灿书院很具有现代学校的风格,中间是大礼堂,前面是两层楼四个教室,大礼堂的两侧是厢房,做寝室和厨房,前面一个大院子,是学生活动的场地。

宋明清时期,曲山先后建起的这些书院薪火相承,为曲山培养了无数的人才,是曲山成为江南望族、江右大宗,成为人文荟萃之地的一大重要成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