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仁”到“仁政”—仁者无敌

从“仁”到“仁政”—仁者无敌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迪再次抢先开口,不过这次注意了语言的严谨性。“这回没说错。”张翔肯定了王迪的说法,“‘继往圣’与‘开来学’构成了孟子的两个方面,即‘继孔子以往,开儒学之来’。孟子把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发展为‘人之初,性本善’,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以及他反复阐述的‘王道’与‘霸道’的区别,都使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奠定了儒学未来发展的学术基础。”姚老师想用学生学过的课文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众人穿过高大威严的棂星门,正式进入孟庙。

“大家跟我来。”张翔往左边一指。

只见左边几棵遒劲的柏树的掩映中,有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大家随着张翔走进一看,木坊上书“继往圣”三个金色大字。

“‘继往圣’是说孟子继承了圣人孔子的思想吧?”王迪抢先说道。

“你说对了一部分,这里的‘继往圣’,当然首先是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史记》记载,孟子晚年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那这‘往圣’还指谁呢?”王迪自言自语,忽然一拍脑袋,“我知道了,还应该有周公,因为孔子极为推崇周公。”

“那就再往前推推,应该还有周文王和周武王。”李毅诚补充道。

“你们应该想象力再丰富一点儿,被儒家认为是‘圣人’的还有哪些人?”张翔启发道。

“那就推到尧舜禹了。”刘晨回答道。

“是的,孟子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及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以平治天下、拨乱反正为己任。他明确地说:‘我亦欲正人心,息邪说,距诐行,放淫辞,以承三圣者。’”

“孟子后来成了‘亚圣’,也成了‘往圣’,于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以及孟子,形成了一个历史‘道统’,到了唐朝韩愈的时候,还要大大地被提及!”郑老师设了一个绵延千年的伏笔。

“总之,孟子学说的宗旨就是继承圣统、求善去恶。”张翔总结道。

然后手一指东边:“我们再来看另一处木坊。”

张翔把大家带到棂星门的东边,几棵柏树中有一座与“继往圣”一样的木坊,只是上书的是“开来学”三个金色大字。

“‘开来学’应该是指孟子发扬光大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特别是孔子的思想吧!”王迪再次抢先开口,不过这次注意了语言的严谨性。

“这回没说错。”张翔肯定了王迪的说法,“‘继往圣’与‘开来学’构成了孟子的两个方面,即‘继孔子以往,开儒学之来’。孟子把孔子的‘性相近,习相远’发展为‘人之初,性本善’,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以及他反复阐述的‘王道’与‘霸道’的区别,都使儒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奠定了儒学未来发展的学术基础。”

“你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孟子是如何把孔子的‘仁学’发展为‘仁政’的思想的吧!”郑老师建议张翔。

“好的。大家都知道,孔子提出了‘仁’的理想境界,但没有提出具体的操作方法。孟子不但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而且将‘仁’具体化,建立了一套关于人性社会管理的思想体系,即‘仁政’的思想体系。”

张翔开了个头,然后向刘晨问道:“你还记得孔子‘仁’的学说是怎样的吗?”

“孔子的‘仁’是从母子亲情发展而来的,只要人们把这种亲情之爱扩展开来,以‘忠恕之道’待人,克己复礼,就能达到‘仁’的境地。”作为孔子导游的刘晨当然记得。

“孟子则继承了孔子的这种思想,他说‘爱有差等,施由亲始’,然后由亲情的‘老吾老’‘幼吾幼’扩展为‘以及人之老’‘以及人之幼’。而如果这个人是君王,就能由‘亲亲’而‘仁民’,对待臣民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并实行各种‘仁民’的政策,就是‘仁政’。这样,孟子就把孔子个人层面的‘仁’提高到国家层面的‘仁政’了。”张翔的解说很有层次。

“过去有一篇课文叫《齐桓晋文之事》,现在放到选修课文中去了,你们读过吗?”姚老师想用学生学过的课文来帮助同学们理解。

“我读过这篇文章。”刘晨说道,“课文的开头是说,齐宣王看到一头准备做‘牺牲’(供品)的牛被牵着走向屠宰场,牛吓得浑身发抖,于是齐宣王心中不忍,便让手下人把牛换成羊。孟子就告诉齐宣王,如果君王对牛有恻隐之心,就应当把这种不忍之心推广到人民身上。其中,‘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名言就出自这篇文章。”

“是的,在孟子的学说中,孟子一方面严格区分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地位,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另一方面,他从自己的人性理论出发,主张统治者应该像父母关心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人民的疾苦,施行‘仁政’。‘仁政’就是这种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体现。”

姚老师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强调:“同学们都要读读那篇文章,它体现了孟子从不忍的恻隐之心出发,一步步推导,劝告君王施行‘仁政’的故事。其中,除了刘晨刚才说的那句之外,还有一些句子和语段都很有名,比如:‘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这句话我有印象,上次老师批评我不好好学习,就说: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原来是出自这篇文章,我要好好读读。”王迪很是坦白和诚恳。

“在这篇文章中,还有同学们学过的另一篇文章《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详细阐述了‘仁政’的具体内容。”姚老师把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

“那有些什么具体的内容呢?”

“孟子的‘仁政’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他认为,‘仁政’首先要建立在一个健全的经济基础之上,主张在农民中间实行土地的平均分配,采取‘井田制’的方式。”郑老师把话接过来说道。

“井田制?”

“我们在历史课上倒是曾多次听说过这个词,但具体是什么内容,我们也不太明白。”同学们坦承历史学得不好。

“井田制就是把每一平方里的土地划分为九个方块,你们看,这个‘井’字可以分成几部分?”郑老师用树枝在土地上画了一个“井”字。

“以井字中间的口为中心,前后左右可分八个部分,加上中间这个部分,就是九个部分。”同学们比画着。

“是的,这个‘井’字可以分成九个部分,在古时,就是九块方田,每一方田包含有一百亩土地。孟子主张把九块方田的中央作为‘公田’,周围八块田地分给八家农户,他们各自耕种自己的一块田地,又共同耕种中间的‘公田’;‘公田’的收入归公家,私田的收入归农民自己。这种分田方式跟‘井’字很像,因此又被称作‘井田制’。”

“哦,原来井田制是这么一回事啊。”同学们这回明白了。

“孟子进一步描绘他的‘仁政’下理想的农村,《寡人之于国也》中是怎么描述的?”姚老师总是想让同学们从学过的课文中来学习。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周婧雨背诵道。

“是的,孟子认为,如果能够这样,就能使人民得到生存的保障,达到所谓的——”姚老师拖长声音,像上课一样。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同学们都回忆起来了,用课文中的原文齐声回答。

“这还只是‘王道之始’,照孟子的想法,经济只是更高文化的起步,因此还要——”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也就是孟子认为,搞好经济之后,还要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老百姓听,这样,就能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形成一种‘亲亲’‘长长’的良好道德风尚,达到‘人之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的效果。”姚老师很满意她的教学效果。

“孟子把实施这种‘仁政’称为‘王道’,与之相对的就是‘霸道’。王道是实行‘仁政’的‘圣王之道’,霸道则是依靠暴力实行统治,它们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统治。王道是靠道德教诲和教育来贯彻的,霸道则是以强制手段来推行的。”郑老师接着阐述。

“孟子的‘圣王之道’是以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为依据的,他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姚老师以《孟子》原文进行佐证。

“这是不是就是‘仁者无敌’的意思?”张翔突然问道。

“是这个意思。”郑老师肯定道。

“我想起了周杰伦的《双截棍》里的歌词,‘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张翔模仿周杰伦的动作边说边唱,把大家都逗笑了。

“‘仁者无敌’就出自《孟子》。如果不知道什么意思,就只能‘哼哼哈兮’,而不明白其中的含义的。”郑老师话中有规劝之意。

“那假如这个国君不实行王道呢?”李毅诚善于逆向思维。

“当然,孟子的‘圣王之道’的前提是国君必须是‘圣王’,是‘仁者’,如果国君不是‘圣王’和‘仁者’,而是暴君,或者国君的言谈举止不配做一个国君,按孔子‘正名’的主张,他在道德上就已不再是国君,而变成了一个‘独夫’,就像夏桀、商纣一样,人民就有一种道德的权利,进行革命。这时候,如果把国君杀掉,只是杀了一个不义之人,不算‘弑君’。”郑老师解释道。

“这种思想会使同学们想起孟子的哪一句名言?”姚老师问道。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同学们对背诵各种名言警句不陌生。

“是的,这就是孟子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有巨大的影响,中国历代的改朝换代,都有这种‘革命权利’的影响。”姚老师很高兴同学们的名言警句背得很熟。

“这种民贵君轻,人民有革命权利的思想,曾经使得明朝皇帝朱元璋非常恐慌,他下令删掉《孟子》里的这些章句,并诏告天下说孟子的不少言论是‘非臣子所宜言’,还下令将孟子逐出文庙。但这种做法招致很多儒士的激烈反对,朱元璋又不得不下诏恢复孟子在文庙中的待遇。而那些曾经被删掉的句子,让世人反而记得更清楚了。”郑老师举例说明。

“总之,孟子把孔子的‘仁学’发展到‘仁政’,孔子的仁学限于个人品德修养的范围,只讲到‘内圣’,孟子则把它推广到政治和治理国家的范围,推广到‘外王’的范围。孟子真正称得上‘继孔子以往,开儒学之来’,这就是这两座木坊的含义所在。”张翔作为主持人做了一个小结。

说完,他继续履行导游的职责:“这三座门坊就让我们了解了孟子的那么多思想,让我们继续参观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