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一生浮沉皆由诗

一生浮沉皆由诗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在这样一个乱世,浙江新城县出了一个杰出的讽刺诗人罗隐,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他一生的荣辱浮沉极富戏剧性,可以说是成于诗也败于诗。他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言》传世。可是宰相千金一见罗隐其人,大失所望,竟发誓不再读罗隐的诗了。罗隐晚年不再为生计奔波,在地方上也做了不少好事,成为很受尊敬的一代诗人。这就是罗隐,荣辱浮沉皆由诗,诗中常闻百姓凄苦声。

一生浮沉皆由诗

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相争,战乱不断。就在这样一个乱世,浙江新城县出了一个杰出的讽刺诗人罗隐,他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时代的代言人。

罗隐从小聪明好学,博闻强记,熟读经书,怀抱壮志。但是,从公元852年到887年,长达三十五年,历经十余次科考也没有录取。究其缘由,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审不过关。尽管世人都称他“罗秀才”,他的诗文也被广泛流传,并且引领当时的文学时尚,就连卖炊饼的老奶奶都能背诵他的诗文。也许是他的诗文多有讥讽导致他科考屡屡不中,也许是他科考屡屡不中导致了他的诗文多有讥讽,谁也说不清。但有一点,他就是与那个时代角斗的堂吉诃德。他一生的荣辱浮沉极富戏剧性,可以说是成于诗也败于诗。

罗隐很看重功名,却极轻视权贵。他想着有朝一日执掌朝政造福百姓,又深恶痛绝当朝权贵的贪婪腐败。大到帝王将相,小到荒祠木偶,都不能幸免地成为他讥讽的对象。而且不分当朝和历代,几近尖酸刻薄。他有诗集《甲乙集》和文集《谗言》传世。在今天看来,对罗隐的思想贡献和文学成就依然需要关注。关注他在乱世的痛苦思考所带来的思想解放和影响社会变革。就是在当时,罗隐也是有人喜欢有人怨恨,是一个很有争议的政治人物,也是一个影响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人物。

当然,他致命的弱点就是狂妄和傲慢。他的这个性格让那个官场不能接受,就像他的相貌不能让崇拜他的美女接受一样。他其实是很有人缘的,当时的宰相郑畋、李蔚、令狐陶都很器重他,也不断地推荐他。尤其是郑畋,见女儿很喜欢罗隐的诗,特别是他的一句“张华漫出如丹语,不及刘侯一纸书。”让这位千金小姐梦绕魂牵。郑畋就主动牵线想纳他为乘龙快婿。可是宰相千金一见罗隐其人,大失所望,竟发誓不再读罗隐的诗了。罗隐究竟长得有多砢碜让人难以想象,但就宰相千金的态度推测,恐怕是有些丑得过头。但平心而论,这位千金通过“文若其人”来下结论,认为罗隐一定是一个风流倜傥的相公,也是没根据的。好文章不能只属于美少年。但不管怎么说,这样一桩美姻缘没有了下文,对罗隐来说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有损失的。

罗隐的知名度也许因此更高了,连当朝的皇帝唐昭宗也想见他用他,想以甲科进士录他。但是大臣中有人反对,说“罗隐虽然有才,但为人轻薄。他连明皇圣德都敢讥谤,试想将相僚臣他能放到眼里。”唐昭宗问讥谤之词,这位大臣拿出罗隐的《华清宫》一诗念到:“楼殿层层佳气多,开元时节好笙歌。也知道德胜尧舜,争奈杨妃解笑何?”唐昭宗听了,只好作罢。其实,不光是嘲讽皇帝的老先人,就是当朝的权贵他也很不放在眼里。一次,他与朝臣韦贻范同船而行,有人告诉他说有朝廷官员在船上,他故意大声说,什么朝官,我用脚夹笔可以敌得过数辈。所以,一有朝臣想召他做官,韦贻范就说“罗隐登科通籍,则我辈就成了秕糠了。”就这样,再没人提起他了。他得罪的是那个时代的整个官场。但是,他还顽固地参加着科考,真让人不可思议。

有相师指点他,就连经常卖他炊饼的老大娘也建议他回到浙东老家发展。他一直迟迟不肯东归的原因是他不愿意给藩镇效力,他要的是为国家出力。他为此付出了三十多年的努力,最终灰心失望地离开了京城,东归故里,寻求机会。应该说这几十年的落魄让罗隐长了些见识,多少学得乖巧了。一次,他和顾云一同前去拜见淮南公高骈,高骈当时深信妖术,重用妖道,修庙诵经,还在帐内塑一少年叫韦郎。顾云为人风雅,罗隐长相古陋,高骈以貌取人留顾去罗。罗隐骨子里心高气傲,好不容易退而求其次,没想到遭此屈辱,就留诗一首连夜逃跑了。妖道把罗隐的诗送给高骈,高骈念道:

四海干戈尚未宁,又见淮水建仪形。

九天玄女犹无圣,后土夫人岂有灵。

一带野云侵鬓绿,两条宫柳入眉青。

韦郎少年知何在,端坐惟看《太白经》

诗的大意是天下很不太平,干吗修庙塑形劳民伤财呢?仙女都没有什么高明之处,哪有什么少年韦郎,还在那里装腔作势地念经?!高骈连羞带恼,命人急速追杀罗隐,他却早早跑回钱塘老家。

当时的江浙一带也有一个小三国,钱镠、高骈和徐温鼎立三方。钱镠授封武肃王,镇守钱塘数郡,不可一世。这个人不识字,也不待见文人。和罗隐一样科考无望的章鲁风、吴仁璧都因抗命而被这个土豹子给杀了。罗隐胆战心惊地跑到钱镠这儿谋个差事,人家先给他一个钱塘县令当,他也不敢挑剔,只好上任。但是心不甘的罗隐还是给这个土豹子献了一句诗:“一个祢衡容不得,思量黄祖谩英雄。”没想到还顶事了,钱镠竟然有所悔悟,从此很器重罗隐。当时,钱镠向西湖渔民征收一种叫做“使宅鱼”的赋税,每天要上缴好几斤鱼。逼得渔民要到市场上去买了抵交。作为地方官的罗隐趁钱镠跟他闲聊的时候,就冲墙上的一幅《蟠溪垂钓图》做诗一首: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借姜子牙的直钩垂钓说事,让钱镠心里还是挺舒服的。他听后哈哈大笑,立马取消了这项赋税,更加重用罗隐了。罗隐晚年不再为生计奔波,在地方上也做了不少好事,成为很受尊敬的一代诗人。世人一直没有忘记他,还赋予他一些神话色彩,以表达对他的喜爱。

有一个传说,罗隐经过建德县时,遇见一块石头名叫金鸡石,他就皱紧眉头说,世间有人喜欢欺世盗名,没想到连一块石头也干这种勾当。于是,就愤然提笔赋诗一首,贴在这块石头上:

青山隐隐望长溪,独墩无伴只孤凄。

草堂不见娄罗汉,金鸡不向五更啼。

突然,平明一声巨雷,把这块石头劈了个粉碎。世间少了一块欺世盗名的石头。但愿世间也因此少了欺世盗名之徒。这就是罗隐,荣辱浮沉皆由诗,诗中常闻百姓凄苦声。从这样的传说里,我们体会到老百姓是多么喜欢罗隐这样能为他们说话的诗人啊!

像罗隐这样心里装着老百姓的诗人,历史又怎么会把他忘记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