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代序)

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代序)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九条建言》因为收录有随笔、杂文、散文、古诗、现代诗,我想大约是柳向荣的第一部作品集。在目前流行泛滥的记录式的文体中,这一点十分难得。这是向荣在《第九条建言》中所表述的句子,写武则天,写武则天和李治,写无字碑,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但这样跨越时空穿透心灵的文字尤显珍贵。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学的精神,正应了他的这样一句话:“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

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代序)

季栋梁

《第九条建言》因为收录有随笔、杂文、散文、古诗、现代诗,我想大约是柳向荣的第一部作品集。因为是老乡,在同一块土地上生活过,而且以前我们就有交往,所以希望我能写序。尽管我觉得为向荣作序既不能为其增光,也不能为其添彩,但我还是作了,权当是第一位读者的一点感言。关于序,有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看法,在我看来,对于一本书来说,序言是苍白的。

散文卷中的“脚底乾坤”是以写名胜古迹为主的,与许多即兴的游记不同的是,这些游历名胜古迹的作品中,向荣有着很深刻的历史价值观的思辨。在目前流行泛滥的记录式的文体中,这一点十分难得。权且随着向荣神游一个另类的乾陵,面对李治功德碑上密密麻麻长达六千余字的碑文,被历史的风雨无情地抹去了四五千字,留在碑上的还有一千来字,辨认起来都已经很是费劲的窘况,向荣找到了下笔的由头:“据说这碑文是武则天皇帝亲笔撰写的,费尽了心血。但武则天皇帝的这一份苦心究竟要的是什么呢?在今天看来,李治的万言碑在无字碑旁,显得疲惫,病态,窘迫。碑石所喻意的金木水火土,倒不如无字碑这一块石的拔土而起,石破天惊。李治在成就自己妻子的行程中,走得太远,以至于再也走不回来了。”这是向荣在《第九条建言》中所表述的句子,写武则天,写武则天和李治,写无字碑,文章实在是太多了,但这样跨越时空穿透心灵的文字尤显珍贵。历史并没有因为悠久而变得遥远,反而因为这样的文字就在眼前。这也许连向荣也没有想到吧。

再比如《重上五台山》,可以看出这两次游历对于向荣来说,其实是做了一次文化的往返:“在我脑子里总有这么一种观念:请神容易送神难。有人请了一尊菩萨回去供到家里,我却认为这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菩萨就是寺院里供养的,供在生活起居的家里,就连最低的卫生标准也达不到,至少是那一份清静没有了。”这样的细节与感悟,读后会让人感到震动的。在许多人身上、家里甚至是办公室,我们都能看到各种佛像,蒙着厚厚的尘灰,散落在角落,却要倾听世俗的话语,却从来没有人像向荣这样思考过。

《心被山神踩了脚》是一组散文,写了五座山,《每次的走进都是一次走丢(罗山)》《锐利是夜色藏不住的(华山)》《与口粮有关的山脉(米钵山)》《灵魂在这里羽化起程(崆峒山)》《瑜伽在彻悟里笑醒(须弥山)》。这组散文很有感觉,比如在《灵魂在这里羽化起程(崆峒山)》中有这样一段:“在山上,我碰上一位百岁老道士。他已不能坐着跟人说话,清瘦的面孔,羸弱的身体,都跟文学作品写的资深道士酷似。来到他跟前的人都叫他老神仙,都摸他伸出的那只没有多少温热的手。我也摸了那只手。我感觉到那只手很快就要羽化成翅了。老神仙躺在床上,疲惫地应诺着一个又一个俗愿。我知道他在做最后的努力和积蓄。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宁静的夜晚,月明星稀最好,他要飞走了。”颇显老道,让人读来顿生感悟。

“仰望星空”这一辑中,虽然选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但在《陆贽救时不逢时》《十年长安诗成剑》等作品中,向荣的切入却有新意,行文很内敛,用墨很节省,虽不敢说一字千金,但也给人一种大浪淘沙之后的平静里,些许文字也能潜伏历史的厚重。

向荣的诗是真情的流露,写得很主流,多数显得大器、浩然,读起来很让人振奋。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与文学的那点事儿》中,向荣有这样一段话:“我的诗明显存在很多硬伤,尤其是那些排列比较散乱,句式变化多端的一些不便于诵读的诗句,掩盖不了跟风随时跌跌绊绊导致的骨折,疼痛难忍,但还是忍受着疼痛选进集子里,就是要让这份疼痛留在诗句里,留在心里。我没有走好文学这条路。我写散文,也没有写那种很嗲的散文。有一种美学憧憬,让我感觉到我的文字总是苍白的,难尽我的心意。”这样说自己,是需要勇气的,对于许多人来讲,即使自己的作品有这样那样的缺陷,都是会想方设法要争论护短的,我们常常看到大家们为此争得面红耳赤。因此,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学的精神,正应了他的这样一句话:“用自己的心去读自己的生活。”

这话说得恰如其分。

2012年4月8日于银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