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依靠过渡实现前后层次转换

依靠过渡实现前后层次转换

时间:2022-01-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以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说明层次之间实现转换时,过渡部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当然十分清楚这一点。这当然是毛泽东下面要回答的问题。为了提示读者明确认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又一次运用了过渡艺术。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毛泽东采用的设问方式,不仅对于读者的提示作用更加直接明显,而且比采用过渡段显得更加自然巧妙。这是毛泽东的文章写作艺术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文章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通常需要由不同层次的内容组合而成。由前一个层次向后一个层次的转换,就需要安排一个过渡环节。这样可以使文章层次之间更加自然。

我们以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例,说明层次之间实现转换时,过渡部分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阐述了文艺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原则是非问题。其中最核心问题就是,我们的文艺是为人民服务和怎样为人民服务的问题。这是文章“结论”的第一和第二个部分中明确阐述的问题。这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毛泽东首先论述了为什么人的问题。

毛泽东指出:我们的文艺,是为最广大的人民大众服务的,我们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一定要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群众这方面来,移到无产阶级这方面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真正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毛泽东认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文艺工作者要积极地亲近工农兵,到群众中去,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才能完全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在毛泽东看来,解决为什么人的问题,是这篇讲话的关键内容和主要目的之一。

按照正常的思维逻辑,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之后,下一步应该解决怎样服务的问题,或者说,前一个层次是提出问题,下一个层次就要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两个层次之间的转换,必须架设一座“桥梁”才能给人顺畅自然的感觉。毛泽东当然十分清楚这一点。

于是,他在展开下一个层次的论述之前,建造了下面一座“桥梁”:

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1]

显而易见,这段话就是一个过渡段,是沟通前后两个层次的必不可少的“桥梁”。其中“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解决了”,承接着上一个层次;“接着的问题就是如何去服务。用同志们的话来说,就是:努力于提高呢,还是努力于普及呢?”开启了下一个层次。随后,毛泽东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怎样提高、如何普及的问题,具体深入地分析了提高和普及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文章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说,这个过渡段,使得上下两个层次在形式上界限分明,在内容上变得联系紧密,自然流畅,避免了层次之间的突兀和生硬现象。对于读者来说,有了这个过渡,我们的思路就会顺着作者文笔向下一个层次转移。这个过渡段很巧妙!

在《讲话》的第四部分,当谈到文艺批评标准的有关内容时,毛泽东用了两大段文字。

前一段讲道:“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然后,他分别阐述了按照这两个标准,如何划分文艺作品的问题。文艺批评是个既敏感又复杂的问题。既要掌握政治标准,又要掌握艺术标准,人们难免产生疑问,应该如何操作?它们到底是什么关系呢?应该怎样把握呢?这当然是毛泽东下面要回答的问题。实际上,他在下一段所论述的正是两个标准之间的关系问题。

为了提示读者明确认识政治标准和艺术标准之间的关系,毛泽东又一次运用了过渡艺术。但是,我们在上下两个段落之间却没有见到独立的过渡段,只是在下一段开头发现了一个过渡句。这个过渡句巧妙得几乎不露痕迹。

毛泽东提出:“又是政治标准,又是艺术标准,这两者的关系怎么样呢?”这里,毛泽东用了提问题的方式,其中“又是政治标准,又是艺术标准”承上,“这两者的关系怎么样呢?”启下,结束上段,开启下段,轻巧顺利地完成了文章前后两个段落的转换与过渡。从实际效果上来看,毛泽东采用的设问方式,不仅对于读者的提示作用更加直接明显,而且比采用过渡段显得更加自然巧妙。

文章的层次之间和段落之间,有了过渡段或过渡句“牵线搭桥”,就为文章的整体和谐、前后连贯奠定了基础。这是毛泽东的文章写作艺术给我们的有益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