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师范院校改善型

师范院校改善型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师范院校改善型的方法论逻辑假设,是以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并激励或要求准备从事教职的人达到这些目标。师范院校改善型的功绩在于:第一,成为教师教育组织和个人活动的依据。该模型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第一,标准改善型的价值取向是客观主义的。

师范院校改善型(或标准改善型)的方法论逻辑假设,是以一个教师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为目标,并激励或要求准备从事教职的人达到这些目标。它是一种客观主义价值取向。即在师范院校教育中,设计了一套教师发展的素质目标系统,然后开设一些完成这些素质目标的课程,只要准备从教的人完成这些课程并达到相应标准,他就是一个合格教师。

如美国教育协会提出的优秀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十八项品质:(1)健康而有活力(vigorous health);(2)智慧(intelligence);(3)好学(liking for study);(4)情绪成熟及平衡(emotional maturity);(5)爱儿童(love of children);(6)同情(sympathy of social intelligence);(7)对教学发生兴趣和爱好(interest in or liking for teaching);(8)乐观和幽默感(cheer-fulness and sense of humor);(9)友善的态度(friendfulness);(10)良好的工作习惯(good work habit);(11)能与人合作(cooperation);(12)广泛的兴趣(breadth of interest);(13)容忍(tolerance);(14)明快(good judgment);(15)公正(sense of justice);(16)良好的仪表和声音(good appearance and voice);(17)讲解清晰的能力(ability to explain clearly);(18)人格——以上品质的综合及其他(personality the total of these traits and others)。[1]我国许多教材均论述了教师应该达到的一般标准。比较有权威性的教材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教育学》,关于教师的一般标准或职业品质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1)对待教育事业的道德:要求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对待学生的道德:要求热爱学生;(3)对待教师集体的道德:要求亲密团结、互相协作、相互支持、相互尊重;(4)对待自己的道德:要求学而不厌。二是教师的智能结构内容:(1)教师的知识结构:各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2)教师的能力结构:对各种影响进行加工的能力;对教育影响进行传导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确定班级目标和计划的能力、组织能力、思想教育的能力);自我调控能力。[2]这些标准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的参照系,对教师发展具有定向、调节、监控与评价的功能。

师范院校改善型(或标准改善型)的功绩在于:第一,成为教师教育组织和个人活动的依据。标准改善型是将教师发展标准落实在教师个人掌握的知识、技术、态度和实践准则等方面,对一名准备从教的人来说,一旦达到这些标准,就是一名合格教师;标准明确,有利于教师教育的相关组织如政府、大学、中小学校和教师个体等作出反应,它不仅为准备从教的人如何学习提供方向,而且为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学习目标及评估目标提供依据。第二,成为教师资格证书及其相关制度的理论依据。完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已被公认为当前保证教师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和紧迫任务,在完善我国教师资格制度过程中,标准改善型教师教育思想对建立教师教育机构认证系统、教师资格认证系统和教师培育课程认证系统具有建设意义,有利于将教师资格制度扩展为一个师资培育的根本性制度。

该模型的局限也是明显的:第一,标准改善型的价值取向是客观主义的。它把教师发展规律当做随一定规则活动的机械结构,将教师教育固定在教育学领域,并试图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教师素质形成与教师教育活动之间的规则关系,这样教师教育就从教师个人的质出发,建构外在于教师主体的规则体系,然后将此规则体系又还原到教师个人的质,是局限于师范院校范围的封闭培养的思维方式。第二,按照该理论的理性逻辑,一个人一旦达到教师标准,将一劳永逸。这一思维形式又为教师职业的“铁饭碗”体制提供了科学主义的理论基础,这种固化的思维形式与变动不居的社会要求难以适应。第三,标准改善型忽视了教师发展中的实践与环境因素。如果教师没有机会对其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即使我们的标准再符合理性逻辑,它仍然容易使教师脱离中小学实际,脱离多元化的学校生活的现实,在促进其教学和改善学习方面也往往是低效率的,那么这些标准作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政策就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第四,对于乡村教师来说,统一化的标准会进一步强化乡村教师脱离农村教育实际。由于信息的封闭性,他们与城市教师相比,离标准的制定话语权及其内容更为遥远,他们不仅只有被动地接受标准的检测,而且在实现标准的过程中代价更大。所以单独运用统一标准,不仅会助长乡村教师脱离乡土环境,不利于乡村教师与本土现代化的联结,而且会助长乡村教师的悲观态度、抵触和沮丧情绪。这一点在后面的章节中还要进一步论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