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谈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

浅谈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当前的形势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对会议报道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要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到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每年人大、政协“两会”的报道,是会议新闻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会议报道要较好地改革与创新,必须建立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

面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要求,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已越来越成为广大新闻工作者普遍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作为新闻工作者中的一员,笔者近年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现归纳总结如下,算抛砖引玉,与同行共勉。

一、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必要性

会议报道是新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会议报道搞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新闻宣传工作搞得好不好,关系到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搞得好不好。然而,当前一些会议报道,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报道形式程式化严重,内容枯燥乏味,老百姓老是抱怨说“无看头”,意见相当大。因此,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二、会议报道如何改革与创新

1.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会议报道要改革与创新,首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端正认识,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确立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根据新时期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要求,适应入世的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锐意进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搞好、搞活会议报道。

2003年上半年,中共中央已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中宣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实施办法》。下半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报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党政部门所办的报纸提出“管办分离”的原则,把中国报业推向市场化。这就要求记者要对会议报道进行创新思维,以新的思想观念指导会议报道。

2.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

根据当前的形势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审时度势,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对会议报道进行大胆改革与创新。要从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清醒地认识到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只有改革才有出路,只有创新才有活力。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改革会议报道。新闻工作者要对其指示加以认真学习、贯彻和落实。

会议报道在进行改革的同时,需要勇于创新。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同样道理,创新是会议报道的灵魂,是成功办报的不竭动力。

3.要精心策划,充分准备。

会议报道的改革与创新,需要在策划和准备上下功夫。由于会议的召开往往具有一定的模式和程式,如果会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报道策划工作,那么往往就难以报道好会议。要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多费些时间和精力通盘考虑如何报道好会议,制订方案,认真准备,分步实施。要牢牢记住,策划和准备是做好会议报道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会议报道要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在策划和准备环节上下些功夫。

会议召开,一般有事先通知。记者要根据会议通知,对会议的议程、内容等方面进行研究,考虑如何把会议报道得更好一些。例如人大、政协“两会”,每年召开一次,参会采写报道的记者就要对会议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事先研究和策划,确定宣传报道计划,以增强报道的效果。

4.要讲究艺术,攫取新闻。

要从会议中抓新闻。首先要抓住会议特色,少写程序。每一次会议都是为一定的宗旨而召开的,这个宗旨就是这次会议的特色,是具有重大新闻价值的部分,应在报道中加以突出反映。其次要从读者兴趣出发,精抓新闻。对于各种各样的会议,凡不能引起本报读者普遍兴趣的,尽可能不予报道。再次要注重写参加会议的人。参加会议的人是会议一切活动的主体,是决定会议成败的关键。人是会议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须予以关注和报道。经验证明,会议报道注意写人,特别是写活动着的人,稿子也就活了,有了看头。

要带着问题挖新闻。许多会议是抱着解决某个或某些问题而召开的,因此记者在进行会议报道时,要带着问题挖掘新闻。要紧紧围绕“为什么要开这一会议,这一会议提出什么问题,分析什么问题,最后又解决什么问题”这一思路对新闻资源进行深挖细掘。

要从会议背景掠新闻。每一场会议的召开都有其背景。要了解、分析会议背景,弄清楚为什么要开这个会,从会议背景中提炼、掠取新闻。

要从会外切入找新闻。参加会议活动的记者要做有心人,时刻注意会场内外的一切情况,寻找那些非会议主题而又有较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作为切入点进行报道。这种会议报道,把会议推到背景的位置,实际上报道的是会议主题之外的新闻。这种从会外切入找新闻的方法还有:从成就与经验切入、从侧面切入、从会议书面材料切入等等。

要跳出会议写新闻。会议新闻程式化报道,令人生厌。因此,记者要学会跳出会议写新闻。除政治性较强的“两会”、党代会和党政重要会议外,一般会议的报道都要打破会议程式化的条条框框,领会会议的精神实质,挖掘会议的主题思想,开发会议的新闻资源,选取最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进行报道。

5.要求活求新,求异求短。

对于会议报道的改革与创新,要重在求活、求新、求异、求短上有所突破,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求活。会议报道要搞活、抓活,不能一潭死水。首先是标题要活,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要把信息含量高的内容提炼出来制作标题,尽量少用“某某会议召开”的形式。其次是笔法要活,要灵活地采用各种表现手法,不落俗套。再次是章法要活,力求做到错落有致,活泼可爱。

求新。会议新闻要追求新鲜、新颖,给人有一种时新感。这就要求报道会议要不断创新,用新思维发掘新主题,用新形式反映新内容,给人以清新怡人、赏心悦目的美感享受。

求异。会议报道不能千篇一律,要各有特色,避免雷同。这是新闻工作的客观要求,也是受众的主观愿望。

求短。会议新闻要短,这是新闻界的共识。我国老一辈新闻工作者胡乔木同志曾经说过:“人人要学写短新闻。”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从受众心理来说,读者也希望会议新闻能短些、短些、再短些。因此,会议新闻要简短精练,力求达到字字珠玑,用最短的篇幅反映最多的信息量。

对于每年相同的会议报道,要力求使新闻年年不雷同,年年有新意。每年人大、政协“两会”的报道,是会议新闻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在历年的“两会”报道中,要不断探索“两会”新闻报道改革与创新的方法、方式,精心策划,大胆尝试,勇于实践,扩大报道面,增加信息量,采用多形式,强化纵深度,提高“两会”新闻报道的指导性、可读性和服务性,力争每年“两会”报道都有新面孔、新卖点、新焦点和新亮点。

6.要建立机制,形成制度。

会议报道要较好地改革与创新,必须建立工作机制、保障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等机制,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不仅事关整个新闻单位,而且涉及新闻单位的主管部门以及有关领导,因此要做好有关工作,取得各方面的支持,营造有利于推动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良好环境。要在管理上做文章,实行量化管理,高质量的稿件得高分,鼓励记者在会议报道上想点子、出精品,使记者养成侧重于抓好新闻而不忙于跑会场的习惯。

近年来,一些单位在这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如有的单位对会议报道的字数作了严格规定,同时降低一般会议报道的工作积分和福利待遇,从机制上对会议报道进行了约束和规范。

三、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实例分析

消息作品《普宁领导干部作风出现可喜变化:晚上学理论 白天干实事》是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一个尝试——

普宁领导干部作风出现可喜变化:

晚上学理论 白天干实事

本报讯 经过连年来“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洗礼,普宁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近来出现了可喜变化:晚上学理论,白天干实事。

9月28日晚上,中共普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市党政办公大楼9楼市委会议室举行专题学习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的重要思想观点。参加学习会的有:市五套班子领导吴紫骊、陈锦标、郑维灿、李长峰、李绪光、李绪源、许丽珠、刘惠光、陈铁江、方若芒、周光汉、李秀娟、李统全、吴玉强、杜小洋、许伟谋、张步华、黄光瑞、方展鹏、詹惠芳、叶丽娟、苏育纯、蔡秋发、林锦川,市委办、人大办、政府办、政协办和纪委办的主要负责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普宁报社总编辑、市委宣传部理论股股长等。学习会由市委副书记、市长吴紫骊主持。

当晚虽然凉风伴秋雨,但是与会同志都提前到达会场,没有一个迟到。8时整,学习会准时开始。与会同志个个精神饱满,在明亮的灯光下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和《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两个专题。市委宣传部理论股股长作了题为《把握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中心辅导发言。市长吴紫骊最后作了总结讲话。学习会持续了两个小时。通过当晚的集中学习,大家觉得受益匪浅,一致表示要继续深入学习并学以致用,把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把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的精神贯彻落实到推进我市改革开放、加快发展、维护稳定的各项工作中去。

据悉,当晚的学习会初拟于9月30日上午进行。为了不占用领导干部白天干实事的宝贵时间,又为了能及时地与时俱进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专题理论学习会提前安排在28日晚上举行。

这是笔者2002年9月30日发表于《普宁报》第一版的消息。

当年9月28日下午,笔者接到通知,中共普宁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当天晚上8时整要举行学习会。当时,笔者脑海里首先出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学习会为何要安排在晚上举行?

到了晚上,笔者到会场采访,发现每一个人不但没有缺席,而且都冒雨提前到会,精神也都很好。会议主持人首先对会议安排在晚上举行进行了说明,然后按会议有关程序开会。顿时,笔者深深地感受到,普宁市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出现了可喜变化,那就是晚上学理论、白天干实事。这是与会议有关而又超出会议的新闻。会议结束后,笔者怀着喜悦的心情进行了写作。

为了把会议报道写好,笔者注重对新闻背景材料的运用。如“经过连年来‘三讲’教育和‘三个代表’学教活动的洗礼”、“当晚凉风伴秋雨”和“当晚的学习会初拟于9月30日上午进行。为了不占用领导干部白天干实事的宝贵时间,又为了能及时地与时俱进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专题理论学习会提前安排在28日晚上举行”等。这些新闻背景的成功运用,更好地揭示和深化了主题。

画龙点睛式的现场描写也是这篇会议报道的一个特色。“与会同志都提前到达会场,没有一个迟到。8时整,学习会准时开始。与会同志个个精神饱满,在明亮的灯光下认真学习……”这些虽着墨不多,但已能充分地展现普宁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在标题制作上,引题“普宁领导干部作风出现可喜变化”为虚,主题“晚上学理论白天干实事”为实,这样虚实结合,美感俱增。

四、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前景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新闻界对会议报道做了不少改革与创新的尝试,也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今年来,党中央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对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问题都高度重视,并且已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可以相信,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深入进行,随着中国新闻事业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随着广大新闻工作者对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不断探索和努力,今后会议报道改革与创新的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形势也是会越来越好的。

(注:本文撰写于2003年2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