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陶朱公老师计然

陶朱公老师计然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天上午,陶朱公按时赴约。从此,陶朱公跟着计然老师,虚心求学。一天,陶朱公正在家里读书,忽闻门外有人叫喊,出来一看,才知道是恩师计然的书童。陶朱公回头一看,来人是计然的书童。陶朱公说明了他做生意屡次赔本的经过。出乎陶朱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人果然一不讲价,二话没说,丢下一两银子买下了。正在陶朱公踌躇之时,忽然有人在他的后背拍了一掌,陶朱公回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师计然。

陶朱公有一位教他经商做生意的老师——计然。

计然是我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据说是鬼谷子的弟子。对此史学界有些争议,但是毕竟在历史的记载中有这样的说法,这些疑问且留给史学家们慢慢考证吧。

关于陶朱公与计然的师生情节,有很多美丽的传说。

话说这一天,陶朱公从河边放牛回来,看见一个乞丐,坐在路边的石头上。只见那人双腿从膝盖以下,脚踝以上,满是污垢,脓泥欲滴,飞蝇嗡嗡,似乎没有一点好的皮肤。过往行人见了,无不扭头掩面,匆匆躲闪。只有陶朱公看见既不避开,也不厌烦,反而停止脚步,用同情的眼光看着这个乞丐,连连叹息。

乞丐见到陶朱公对他富有同情心,不但不感激他的同情,反而质问陶朱公说:“你是什么人? 怎么看着我叹气? 是嫌我肮脏卑鄙?还是对我厌恶好奇?”

陶朱公连忙解释道:“不,我是在叹息你的腿病严重,我很想帮你,可是我不懂医术。”

乞丐更加痛苦地说:“我的腿病已有十几年了,找过很多医生治疗,都没有效果。不过有人告诉我,如果能有一位义士,跪下来看看,再亲手摸摸,我这腿病就有治了;如能用鼻子闻闻,我这腿就一定能治好。你如果真的同情我,想为我治好腿病,能不能像医生说的那样试一试呢?”

陶朱公看着乞丐的病腿说:“如果你说的是真话,只要能治好你的病,别说闻闻,就是舔舔,又有何妨?”

乞丐听了陶朱公的这番话,马上伸出两腿,感慨万分地对陶朱公说:“那你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谢谢你了!”

陶朱公果然一言九鼎,他当即跪在地上去舔那乞丐流着脓水的伤口。说来奇怪,当陶朱公的嘴靠近乞丐那双病腿时,不但没有丝毫臭味,而且扑鼻而来的是一股奇异的甜香。尤其他伸出舌尖一舔,陶朱公立刻怔了。啊! 原来那患处不是脓液泥污,而是涂抹的蜂蜜和香油。

乞丐见陶朱公真的在他腿上舔了一口,顿时感慨万分地说:“我听说你菲薄自我,不同凡俗。今日一见,果然属实。”乞丐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道:“我访遍天下,只有你敢食天下无味,真乃天下义士! 实话告诉你,我并无腿病。我早就听说你披发佯狂,装疯卖傻,有情有义,今日一试,果然如此。”乞丐说罢,随手揭去腿上的丝绢,一双白净完好的腿踝,立刻呈现在陶朱公眼前 “你、你这是……?”陶朱公愕然。

乞丐将陶朱公的肩头轻轻一拍说:“我是计然,姓辛,名文子,蔡丘濮上人,暂住龙城码头客栈,明天上午客栈见!”

第二天上午,陶朱公按时赴约。通过一番交谈,陶朱公深感计然知识渊博,博学多才,无所不通,更有经商之道,慨叹相见恨晚,当即拜计然为师。计然深情地扶起陶朱公,赠送陶朱公一部经商宝典。

从此,陶朱公跟着计然老师,虚心求学。通过学习,陶朱公自觉心胸宽广明亮,智慧增长迅速。陶朱公勤奋好学,过目不忘,心领神会,悟性不断增强。

一天,陶朱公正在家里读书,忽闻门外有人叫喊,出来一看,才知道是恩师计然的书童。书童说计然突然发病,让陶朱公速去。陶朱公当即拿着家里所有的积蓄,急忙赶到客栈。

计然见了陶朱公,从病榻上挣扎着坐起来,握着陶朱公的手说:“吾已患病,看来无望治愈……我心中并无别的牵挂,只是我家里尚有一位八旬老母,下有一个年仅六岁的儿子,我走后,托你予以照看……”计然说到这儿,让书童将一包东西交与陶朱公,说:“这点积蓄,请你收下,一来日后替我孝敬老人,照顾小孩,二来你速速回去给我定做一口棺材送来……”

陶朱公当下告辞师傅,拎着包裹急急忙忙往家赶。刚出城不远,忽然身后有人喊他的名字。陶朱公回头一看,来人是计然的书童。心想:定是师傅病危,禁不住问道:“师傅他……”书童急忙掏出一方丝绢递给陶朱公说:“这是师傅定做棺材的规格要求。”

书童说罢,转身离去。陶朱公马上打开丝绢一看,原来丝绢上写:“我本无患,亦无老母贵子,囊中更非金银珠宝,乃书简相赠……”

陶朱公看罢书简才知:计然原是晋国公子,此书是计然所著的经商全论。为感谢计然老师的恩典,陶朱公急忙转身赶回客栈,此时已不见了计然和书童。一打听才知道,计然已乘船南下……

陶朱公只能面向南方,深深地向恩师鞠躬致谢!

从此,陶朱公开始试着做生意。起初由于没有经验,生意一直不好,赔了不少钱。他听说秦国香油贵,就沿江而上,往秦国运香油,当他把香油运去之后,由于贩卖香油的人太多,供大于求,导致油价大跌,只能赔本低价卖出,好在没有血本无归。后来听说楚国盐价很高,这对于陶朱公来说可是个好消息,因为制盐技术本身就是陶朱公发明的。于是他准备了一大批盐货,实指望通过盐的生意补回香油的亏本生意。谁知等他把盐运回来,去秦国卖香油的商贩回来都运盐补亏,盐又供大于求,又是一个大跌价。陶朱公气得真想连人带盐都投到河里。

陶朱公正准备往河里投盐时,忽然被一个人拦住了。那人问:“为什么要把这么好的盐投到河里呢?”陶朱公说明了他做生意屡次赔本的经过。那人听罢微微一笑说:“做生意老赔本,那是你还没有学会做生意的道理。为什么不暂时把盐货存起来,去找高人指点一下再去做生意呢?”

“莫非你就是那高人?”陶朱公急切地问。

那人谦逊地一笑说:“我不是高人,是高人让我来找你的!”

“高人在哪儿? 他是谁? 能否去见他!?”陶朱公急切地问道。

那人神秘地说:“他约你明天中午二十里外的山上见!”

陶朱公闻听激动万分,一连重复三遍。陶朱公正要向来人道谢时,那人却已无影无踪,不知去向。陶朱公隐约地望着远处的山峦,看了看头上的天,又看了看脚下的地,再收眼看了看自己,觉得有些奇怪,犹如梦幻一般。心想:不管是真是假,既然已经答应,就要遵守诺言。

第二天一大早,陶朱公就向山间走去。来到山脚下,望着波澜起伏的山峦,空荡如也,不知高人身在何方。正狐疑时,忽见一人出现在眼前:“我知道你就是陶朱公……”

陶朱公有些奇怪,“你怎么知道我是陶朱公?”那人往身后地上一指,“你的像在这儿画着呢!”

陶朱公一看,地上有一块丝绢,丝绢上果然画着他的像。陶朱公大惑不解地望着那人。那人冲他一笑说:“我知道你要上山找高人。但高人说了,要想上山见他,必须先在这儿卖两样东西。”那人说着拿出一斤糖和一方白绢,并说:必须按一两银钱的价格卖出。说完那人疾步如飞地消失在山间小路之中。

陶朱公看着画在绢布上自己的画像,又看看那人让他卖的东西,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办? 先卖卖看吧。于是陶朱公一声声、一阵阵地叫卖起来。一小时、两小时、三小时,一个上午就要过去了,陶朱公叫卖得口干舌燥,来的人不少,看的人不少,可就是没有一个买家。时间已经到中午了,陶朱公有些急了,心里一心想着山上的高人,就用绢布把糖包住准备上山寻找那位高人。正这时,恰好走来一个人。陶朱公走上前,抑制住心中的急躁,对来者微微一笑,心平气和地说:“您给一两银子把这东西买下吧!”出乎陶朱公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人果然一不讲价,二话没说,丢下一两银子买下了。

货卖完了,可是指路的人也不见了,到哪里去找那个高人呢?正在陶朱公踌躇之时,忽然有人在他的后背拍了一掌,陶朱公回首一看,不是别人,正是老师计然。陶朱公一见老师满脸羞愧地说:“老师,上次相见,您一去便无音讯。我的生意做得不好,辜负了您的期望。此次来到这里是想拜见一位高人。见到您太好了! 我要向您请教一二。”

计然神秘地一笑说:“不用找了,你找的那个人就是我!”

陶朱公这时才真相大白:原来老师一直在暗中关注自己的一切,看到我有困难又不得其解,所以才神秘出现,帮我解围,给我教诲。想到这儿,陶朱公说 “老师,原来是您找我? 您怎么不直接来找学生呢?”

计然哈哈一笑说:“实话告诉你,这些天我托人拿着你的画像,天天在码头找你,昨天听说你运盐回来了,就怕你为盐价大跌而沮丧,做出过激的行为,才约你来见我。其实刚才让你卖东西是假,教你经商是真,那是我布下的考场。”

此时陶朱公心中豁然开朗,向计然深深鞠了一躬:“师傅,弟子愿听您的指教!”

计然诚恳地说:“其实经商并不神秘,第一,是道德经商;第二,是诚信经商;第三,是货真价实;第四,是适度包装;第五,是等待时机。即:低不抛,高不抢。这五点都已传授给你了!”

计然见陶朱公狐疑,便接着说:“其一,你能不嫌脏病救我,这说明你有德;其二,你今天如约而来,说明你讲诚信;其三,经了解你经商从不掺假或缺斤少两,说明你货真价实;其四,今天你能抑制急躁情绪,为我卖东西,说明你等待买客有耐性;其五,你知道用绢布包糖出售,这说明你已学会了商品包装。”

陶朱公闻听老师一番解说,感激万分,双手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说:“老师,真乃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师傅在上,再受弟子一拜。”

计然上前扶起陶朱公说:“经商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学问,只要戒骄戒躁,刻苦研究,将来必成大器。上次我给你的书,你要好好阅读,仔细琢磨……”话音未落,便带着书童和几个仆人登上牛车匆匆离去……

后来陶朱公总结说:“计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于国,吾欲用之家。”范蠡这段话说的是:计然的计策共有七个,越国只用了其中的五个策略,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既然这些计策已经用在了国家上,我要把它用在自家的管理上。范蠡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在十九年中三至千金,后至巨万,富可敌国,名列古今中外全球个人财富榜之首。最后做到了既有 “黄金屋”,又有 “颜如玉”。

陶朱公不仅自己从政经商皆成功,而且还教子有方,他有三个儿子,一有时间,他就采用各种方式教育他的后代。这一天,陶朱公和夫人带着三个孩子在后花园散步。当走到鱼塘边时,见景生情,以此来考考孩子的智力。于是问三个孩子道:“谁能说出这鱼塘里有多少桶水?”一时间,三个儿子面面相觑,谁也没有答上来。陶朱公微微一笑,对三个儿子说:“你们都站这儿想想,我绕着鱼塘转一圈,看谁能答对。”于是陶朱公就绕着鱼塘走了起来,转了一圈之后,陶朱公问大儿子,大儿子红着脸说:“不知道!”陶朱公又问二儿子,二儿子答道:“这么大的鱼塘,又没有桶量,谁知道有多少桶水?”陶朱公正准备问不满三岁的三儿子,还没等陶朱公出口三儿子就抢先答道:“如果桶和鱼塘一样大,那么就有一桶水;如果桶只有鱼塘的一半大,那么就有两桶水……”听到这里,陶朱公高兴得拍手叫好说道:“完全正确!”

陶朱公看老三非常聪明,就有意识地对老三进行品德方面的教导。有一次,他带了一些野山枣、山楂和枳子等土特产回家,特意把小儿子叫到跟前,先拿出一大个的枳子,后拿出一个小个的橘子。问小儿子,说:“你要吃哪一个果子?”“我吃那个大的!”小儿子看着桌上的果子,没加思索地说着,就把那个大果子抢到手里。陶朱公故意说:“父亲是个大人,你是个小孩,大人应该吃大的!”

“不,我就要吃大的!”小儿子态度坚决地说着,抱住那个又黄又大的枳子,就动手剥开了枳子皮,张嘴啃了一口。

陶朱公这会儿,已拿起那个小个的橘子,剥了皮便有滋有味地吃了起来。可就在此刻,小儿子却 “哇”一声,把啃在嘴里的果瓤吐在地上,连声叫着说:“苦啊! 苦啊!”

这时的陶朱公,冲小儿子一笑,将手里的小个果子递上,说:“记住,往往想占便宜的人,最终尝不到甜,反而得到的是苦。就像这果子,你只看它个儿大,但这个大的是枳子,味苦。别看这个果子个小,而它却是橘子,味道酸甜。”

陶朱公等儿子吃完了手里的橘子,接着又拿出一个大枣和一个山楂,问儿子说:“这回你吃大的还是吃小的?”根据刚才的经验,小儿子眼睛一眨,说:“当然是大人吃大的,小孩吃小的。”小儿子说着,就把那个红红圆圆的山楂果抢到手里,将小山楂填到嘴里。

当陶朱公拿起桌上的枣子刚咬了一口,儿子又突然 “啊”一声,将吃在嘴里的山楂 “呸呸”吐了出来,连连叫着说:“不好吃!不好吃!”

陶朱公闻听,随手将手里的枣子递到小儿子手里说:“这大个的是枣,你挑那个小的是咱老家的山楂! 还是我刚才那句话,想占便宜的人,最终是要吃亏的。”陶朱公说罢,又从兜里掏出一个红红的大枣,和一个比山楂还小的红山枣,放到桌上问小儿子说:“你吃哪个?”

这一次,小儿子不但不抢先挑拣,而且装得十分大方地推让着,说:“你是大人,轮大排小,你先拣!”

陶朱公一想,伸手拿起大个的红枣填到嘴里。小儿子接着便拿起那个小山枣填到嘴里,他立刻笑了,“好吃,真好吃,又酸又甜!”

陶朱公看着儿子喜滋滋的脸,说:“尝出来了吧,不想占便宜的人,反而却尝到鲜物。”

还有一次,陶朱公在集市上买回了一个西瓜,放在铜盘里,把三个孩子叫到面前,指着盘里的瓜对三个孩子说:“现在我们有六个人,我、你们的母亲、你们兄弟三人和一位老家人。请你们把这个西瓜切成六块,分给我们六个人。但有一个要求,铜盘里必须留一块西瓜。”

陶朱公的话音刚落,老大就伸手拿刀,可是被眼疾手快的老二抢先拿到手里。只见老二拿着刀,在西瓜前比画了半天,却无法下刀切分,便红着脸放下了刀。老大虽没抢到刀,却在二弟拿刀比画的同时,瞪大眼睛看,皱着眉头想,也没想出分法,只好在一边摇头,把欲伸出拿刀的手又缩了回来。唯有老三没有一点抢刀的行为,他盯着盘里的西瓜沉思着,直到大哥、二哥都放弃后,才轻松地一笑说:“我来切!”说着,老三手起刀落,在西瓜上纵切一刀,横切两刀,将西瓜切成六块。先拿出五块,分别给父母、两个哥哥和家人,然后把剩在盘子里那块西瓜,连同盘子一起端起来,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陶朱公连连点头说:“遇事不要急于抢着干,更不要刻意争输赢。关键要先动脑子,思考怎么干才能赢。只有这样,才能化繁为简。反之,就会弄简成繁,导致你钻进死胡同里出不来!”

话说陶朱公经过十几年的商海搏击,使他聚集了亿万资产,建起了庞大的家业,可谓生意兴隆,财源滚滚。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他也毫不夸张,他的资财真比一些小诸侯国还要雄厚。

然而,面对偌大的家业和繁杂的生意,陶朱公却经常忙里偷闲躲在书房里,埋头著书。

周围的人很不理解解:已家财亿万,几辈子都花不完,干吗放着清福不享,还要写书呢?

每逢人们提出这样的质疑,陶朱公总是说:成功的人必须要立德、立功、立言。说立德,我自认为做得还可以;说立功,我在政界、军界、商界也还可以;唯有立言,至今无所成就。如今我已到耳顺之年了,还没有什么著作留给后人,那是我的一大遗憾呀! 我所说的立言,并不是一定要青史留名,而是将我一生的经历和经验,甚至挫折和教训记录下来,给后人以借鉴、提示,不再走弯路。孔子留下了 《尚书》、《诗经》、《礼乐》、《春秋》,老子留下了《道德经》,孙武留下了 《兵法》十三篇。我要写一部 《致富奇书》,作为我的立言,让这本书帮助更多的人发家致富,富国强兵。

至此,陶朱公根据自己的经商经验,总结了一套完整系统的经商著作及格言。陶朱公的这本 《致富奇书》问世后,立即在齐鲁大地引起轰动。尽管范蠡把庄园里会写字的人都集中起来,日夜刻写,仍然供不应求。经过人们的相互借阅,《致富奇书》就像一阵旋风,很快便流传各地。

这些经商原则正是在人们普遍 “轻商”的历史背景下写成的,它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的智慧,并将其中的经验加以总结提炼、叵集成文,著书立说。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对传统 “抑商”思想的大胆突破,对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经济的传承与发展作出了伟大的历史贡献。

虽然陶朱公的经商著作及思想与我们相隔两千多年,但是今天手捧宝典,细细品味,仍有其伟大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他的很多经商思想和理论,他的很多经商方法和技巧,他的很多伟大发明,至今被中国乃至世界的商界、企业界及政界所推崇、所继承、所应用,千年不衰,一代接一代。

这正是:

千金散尽还复来,

致富奇术传万代;

三聚三散真财神,

千年祭奠万年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