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郑”人买履,不变则不通

“郑”人买履,不变则不通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郑玄可称为郑姓中最大的学问家。于是文书误以为凡是“阝”都应当在左边,书写郑字时就将“阝”放在左边,不料又被责打二十大板。“郑”作为姓氏,其来源据说是出于姬姓。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弟弟姬友于“郑”,建立了三等诸侯国。郑人买履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郑人买到的鞋太小,于是就把自己的脚削小。

【字源】

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汉朝时有一位大学者,他家里的奴婢都读书。有一次,一个婢女犯了错,惹得大学者发怒,大学者便训斥了她几句。但是她为自己辩解,惹得大学者更加愤怒,就把她拖到了泥中。这时另外一个婢女走了过来,看见这一幕,就问泥中婢女:“胡为乎泥中?”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这位大学者就是郑玄。郑玄可称为郑姓中最大的学问家。

因为这个含有“耳朵”的姓,还有了一个笑话。说有个文书,写字时常混淆结构,把字写错。有一次把陈字的“阝”写在右边,被长官打了二十大板。于是文书误以为凡是“阝”都应当在左边,书写郑字时就将“阝”放在左边,不料又被责打二十大板。后来,有个姓聶(聂)的人托他写张状词,文书大声叫苦:“我因写两个‘耳’字(偏旁‘阝’),一连被打了四十大板,你有三个耳,若是给你写状词,岂不要送掉我的性命?”

“郑”作为姓氏,其来源据说是出于姬姓。周宣王姬静封他的弟弟姬友于“郑”,建立了三等诸侯国。姬友即是郑桓公。郑桓公在“犬戎之难”中被杀害,他的儿子郑武公在周平王东迁之后,帮助其巩固了东周政权,因此被封赏了一块新的土地,建立了新的郑国。从此,郑氏子孙便在这里发展繁衍起来,世袭郑公称号。后来郑国被韩国所灭,郑国遗族散落在河南诸地,为了纪念故国,纷纷改姓为郑。

【字里乾坤】

郑人买履这个成语,讲的是一个郑人买到的鞋太小,于是就把自己的脚削小。故事让人忍俊不禁,却也让人看到了一个死板的人。《易经》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人生必须要有一定的灵活性,突破定式思维,才能让一切都变得更容易、更简单。林肯说过:“我从来不为自己确定永远适用的政策。我只是在每一具体时刻争取做最合乎情况的事情。”从那个已经约定俗成的“框架”中跳出来,别让那个已经量好的“尺码”,成为前进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