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开阔视野,不做井底之蛙

开阔视野,不做井底之蛙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单就一个“天”来说,它也分为好几种,如果是最高的“天”刑,那么就是砍头,是生命刑。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消除了对“天”的神秘感,开始了解“天”,并与“天”和谐相处。“天”字就产生于人体,他并不是不可捉摸,人应当在与它和谐共荣中,寻找比它更伟大的事物,看到比它更远的地方。

【字源】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汉字履历】

在说“天”之前,先看一下“黥”。“黥”在小篆里由“黑”和“刀”两部分组成。这两个部分表示了施刑的工具(刀和墨),而没有表明施刑的位置。这种刑罚曾经被称作“天”,这就表明了施刑的位置了。“天”在甲骨文中,下面的部分是正面直立的人形,上面是人的最高处,也即“颠”,人的额头。所以,“天”刑也被称作“凿颠”。它只不过是将“黥”的部位具体化,是“黥”的下位概念。但单就一个“天”来说,它也分为好几种,如果是最高的“天”刑,那么就是砍头,是生命刑。比如《山海经》中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它以双乳为眼睛,肚脐眼为嘴巴,挥舞着武器,勇猛战斗。这里的所谓“刑天”,就是杀头。如果轻罚,则又有各种等级。

从“天”字的字源来看,先民们发明“天”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有多么神圣、多么高不可攀,事实上它只是人身体的一个部位罢了。人们甚至还要对这个身体部位施以刑罚。后来人们顺着“天”再向上看,看到了天空的广阔无垠,产生了敬畏,这才把“天”的位置抬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及认识水平的提高,人们逐渐消除了对“天”的神秘感,开始了解“天”,并与“天”和谐相处。

【字里乾坤】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曾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话听起来虽然张狂,但是却说出人不应抱守过去、对一切采取保守的态度,而应求新求变。路出自于探索者的脚,没有探索,不曾施为,永远无法理解生活中接踵而来的新事物。试想,如果没有许多科学家、天文学家的不懈探索,人们仍然认为自己活在天圆地方当中,以为自己是宇宙的中心,不知天外有天。“天”字就产生于人体,他并不是不可捉摸,人应当在与它和谐共荣中,寻找比它更伟大的事物,看到比它更远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