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

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阐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据统计,我国从宋朝到清末,较大的公私藏书家中就有1000多位使用了藏书印。苏州的藏书家多属学者、文人、官吏,他们与文化学术关系极为密切。其他如王世贞,也是篆刻高手兼藏书家,并有藏书印传世。及至晚年,叶盛藏书积至四千六百余册,共二万二千七百多卷,为当时江苏藏书之首。

黄艳凤

【摘要】中国古代私人藏书家极其重视藏书印,在中国印学史上,藏书印占有独特的地位。本文结合藏书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阐述了古代苏州藏书家的藏书印,对于我们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苏州 藏书家 藏书印

一、藏书印的由来

藏书印(Ownership seal),又称藏书章,是藏书者用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情趣的一种印迹。我国藏书印的历史很长,现在所知最早的藏书印出现在西汉,那时的藏书印与一般的收藏印并没有明显的区别。至唐太宗时使用“贞观”印,宋太祖时使用“秘阁图书”收藏印鉴,藏书印的刻制与使用已成为风气,此后越发风行。明清之际,私家藏书蔚为大观,加之篆刻艺术有了大的发展,流派印在藏书印中争奇斗艳,使得藏书印的数量和内涵都超越了前代,藏书印的使用更加普遍。据统计,我国从宋朝到清末,较大的公私藏书家中就有1000多位使用了藏书印。藏书印不仅用作私家藏书的凭信,而且也反映了藏主与书的行为关系,乃至藏主的人生信念、生活志趣、闲情逸兴,营造了藏书文化的独特氛围。

自两宋以至明清,藏书最盛的地方首推苏州,藏书家之多,庋藏数量之大,可谓举世无双。他们的藏书印种类也很多,形制不一,按照印文的内容来分,有姓名印、别名字号印、斋室名印、生年行第印、仕途功名印、收藏鉴定印、校读印以及闲章等。这么多的古代藏书印对于后人了解吴文化、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了解鉴别古迹版本都有重要的作用。细细品味这些藏书印,还可以明古人之思、探古人之幽、解古人之情,小中见大,颇有趣味。

二、藏书印的史料价值

苏州的藏书家多属学者、文人、官吏,他们与文化学术关系极为密切。藏书印的研究既可以补充文献记载之不足,又可以纠正文献记载之谬误。

在古代藏书家的藏书中,通常是先拥有者把自己的藏书印钤于正文卷端最下方,而后得之者再往上钤盖,这样便可知晓该书由谁传谁、再传谁,一枚又一枚的藏书印成了该书流传原委的记录。例如宋刻本《金石录》,早先由清代冯文昌收藏,先后递藏于江立、赵晋斋魏、阮元、韩泰华、潘祖荫,今存于上海图书馆。又如宋刻本《汉书》,从元赵孟頫收藏起,先后经明陆完、顾从德、王世贞、潘允端,最后至清钱谦益珍藏。

藏书印还能为古籍版本鉴定提供较可靠的依据。古籍版本鉴定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的知识判断,主要是根据原书的内容、序跋、字体、纸张、刻工、装帧等,而作为书籍流传过程中附加上去的藏书印,对于版本的鉴定也起到辅助作用。譬如说,藏书中有文征明的藏印,则此版本就不会是清刻本,有季振宜的藏印就不会是清康熙以后的刻本;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书上的藏书印,寻其藏主的藏书目录,以便了解该书版本原委,如有钱谦益藏书印的可以查《绛云楼书目》。

三、藏书印的艺术价值

藏书印作为篆刻艺术,本身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一是很多藏书家本身就是篆刻高手,如明代苏州的文彭,系文征明之子,他不但继承了其父的藏书事业,又是当时一流篆刻家。清代西冷八家的丁敬,更是一个以金石艺术大师名于世的藏书家,他流传下来的五枚藏书印,自然也不同凡响。其他如王世贞,也是篆刻高手兼藏书家,并有藏书印传世。二是很多藏书家虽然本身不擅篆刻,然而他们珍爱图书,对藏书印十分讲究,往往多是请篆刻名家镌刻,如吴翌凤、黄丕烈、钱谦益等,他们的藏书印,其形制、款式、篆法、章法、刀法,或古朴凝重,或婉约秀逸,成为篆刻艺术中的精美绝伦之作。

四、苏州著名藏书家的藏书印概述

叶盛(1420—1474)字与中,号蜕庵,明江苏昆山人。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官至吏部左侍郎。王世贞《菉竹堂记》云:“生平无他嗜好,顾独笃于书,手自抄雠,至数万卷。”

叶盛曾长年在边镇为官,受条件限制,读书、聚书都十分不便,但无论官邸至何处,他身边总是带着几个专门抄书的人,长年为他抄书。每抄成一书,他认真校阅,并且钤上他的官印为记,原铁琴铜剑楼藏叶盛旧物《论语》上即有“镇抚燕云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记。钱大昕《江雨轩集跋》说他:“服官数十年,未尝一日辍书。”及至晚年,叶盛藏书积至四千六百余册,共二万二千七百多卷,为当时江苏藏书之首。叶盛曾编有《菉竹堂书目》六卷。其藏书印有“叶盛”、“与中”、“菉竹堂”。

钱谷(1508—1578),字叔宝,明吴县人。朱彝尊《列朝诗传》记载:“钱谷字叔宝,少孤贫,游文侍诏门下,日取架上书读之。以其余力点染水墨,得沈氏之法。晚葺故庐,读书其中。闻有异书,虽病必强起,葡匐请观。手自抄写,几于充栋,穷日夜校勘,至老不衰。”钱谷手抄之书,一丝不苟,为后来藏家所重。陆心源皕宋楼曾藏有钱氏抄本《会稽掇英集》,后有文震孟跋说:“《会稽掇英集》皆集唐宋名贤时文,宇内流传绝少,是其早岁所抄,无一惰笔,乃从宋刻本而录者,为世珍重可知矣。”

钱谷的印章有“百计寻书志已迁,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诛,子孙不宝真其愚”之语,藏书印中作诗以明理趣。其藏书印还有“钱谷”、“钱氏叔宝”。

吴翌凤(1742—1819),字伊仲,号枚庵,晚号漫叟,清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吴翌凤好藏书、工诗文、擅书画、通金石,于学无所不窥,以多才多艺名于世。吴翌凤与当时的藏书名家如拜经楼吴骞、知不足斋鲍廷博、抱经堂卢文弨等人谈书论文,相与甚欢,还常从他们那里借来善本校勘,并手录成册。

吴翌凤善书法,秀逸近似董其昌,故其抄本为后人特别看重。鲍廷博曾跋《游记续编》曰:“枚庵书法秀逸,手书秘册几及千卷,今之氏罄室也。”其藏书印章有:“枚庵浏览所及”、“每爱奇书手自抄”、“古香楼吴翌凤枚庵氏珍藏”、“枚庵藏本”、“吴枚庵”、“吴翌凤家藏文苑”、“翌凤详阅”、“枚庵翰墨缘”、“吴翌凤枚庵”、“翌凤抄藏秘本”、“吴枚庵校定本”、“翌凤抄书”、“吴枚庵手抄”、“古欢堂抄书”、“翌凤抄藏”等印。

徐乾学(1631—1694),字原一,号健庵,昆山人。康熙九年(1670)进士,官至刑部尚书,曾主持监修《明史》、《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等。

徐乾学是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的外甥,书香世家出身,生性爱书。徐乾学编有《传是楼书目》、《传是楼宋元本书目》一卷,后者收宋元善本多达四百五十种,非后来普通藏书家所可比拟。其藏书印有“徐乾学印”、“传是楼”。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号荛圃,别署复翁、佞宋主人等等,清江苏吴县人。乾隆五十三年(1788)举人。他的藏书斋室楼名极多,先是有学耕堂,以后又陆续有百宋一廛、土礼居、求占居、陶陶室、学山海居、读未见书斋等。

黄丕烈好宋刻,所藏宋版多达百部,顾莼颜其室曰“百宋一廛”,顾千里为作《百宋一廛赋》,并雅称黄为“佞宋主人”,黄丕烈欣然认可,且以自号,由此引起藏书史上无数趣闻轶事。其藏书印有“黄丕烈”、“荛圃”。

张金吾(1787—1829),字慎旃,别字月宵,清常熟人。道光时诸生。张家世代藏书。祖父张仁济,有照旷阁,藏书万卷;父张光基,取“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之意,创始经堂,是与徐乾学的传是楼异曲同工;叔父张海鹏,为当时著名的刻书家,中国出版史上极有影响的三部丛书《学津讨源》、《墨海金壶》、《借月山房汇钞》即是由张海鹏刻成的。张金吾在先人藏书的基础上,兼收并蓄,积至八万卷,取曾子“爱日以学”之语,名其楼曰“爱日精庐”。其藏书印有“张金吾藏”、“爱日精庐藏书”。

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江苏太仓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官至刑部尚书。以诗文名于世,与明代著名文学家李攀龙同为“后七子”之首领。

王世贞嗜书成癖。所居之处名弇州园,园内凉风堂后有小西馆,藏书三万余卷,又有尔雅楼,专储宋刻之书,又别有九友斋,庋藏最难得之佳本,如宋刻《两汉书》。据《汉书》王世贞跋说:“予平生所购《周易》、《礼经》、《三国志》、《唐书》之类,遇三千卷,皆宋本精绝。”所藏宋刻多钤有“贞元”印。其藏书印有“王世贞印”、“世贞”、“王氏元美”。

钱谦益(1582—664),字受之,号牧斋,又号蒙叟,江苏常熟人。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入清以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明史馆副总裁。钱谦益藏书之富,几埒内府。后来常熟一带藏书蔚然成风,跟他的提倡有很大的关系。

钱谦益所藏多宋元旧刻,为此他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寻访,明王世贞不惜以一座庄园代价换得的《两汉书》后来因故散落于民间,即是钱谦益以数年时间追踪查询,最后终于以一千二百金的高价觅得。其藏书印有“钱谦益印”。

毛晋(1599—1659),初名凤苞,字子九,号潜在,更名晋,字子晋,常熟人。家饶田产而醉心于藏书、刻书。汲古阁“毛抄本”、“毛刻本”至今犹为人所称颂。其藏书印有“凤苞”、“甲”、“毛晋私印”。此公还有一方55个字的大藏书印,印文为“赵文敏书卷末云,吾家业儒,辛勤置书,以遗子孙,其志如何。后人不卖,将至于鬻,颓其家声,不如禽犊。若归他屋,当念斯言,取非其有,无宁贪旃。”

苏州市图书馆藏有毛氏影写《论语音义》一卷、《孟子音义》二卷、《孝经今文音义》一卷,图书精美无比,用白皮纸影抄并砑光,点墨如漆。第一页右上天头钤有“开卷一乐”朱色隶书阳文方印,稍下还钤有椭圆形朱色篆体阳文“宋本”二字。苏州博物馆所藏的毛抄本,句读用筷子头大小的阳文朱色“晋”字圆形小章代替,实乃世所罕见。

叶昌炽(1894—1917),字颂鲁,号鞠裳,晚号缘,清江苏长洲(今苏州)人。

叶昌炽学识宏富,当时许多藏书家闻名与他订交,如书钞阁蒋氏、滂喜斋潘氏、铁琴铜剑楼瞿氏、嘉业堂刘氏等,均曾先后延请叶昌炽为他们校勘。其藏书印有“吴郡叶氏访求乡先哲遗书记”、“五百经幢馆”。

汪士钟,字春霆,号阆源,清长洲(今苏州)人。汪士钟曾取所藏宋元之本编写《艺芸书舍宋元本书目》,顾千里为之序,称:“海内好古敏求之士,未能或之先也。”汪氏又喜刻书,所摹刻宋本《孝经义疏》、《仪礼单疏》、《刘氏时说》、《郡斋读书志》诸书,校对精审,举世若珍。其藏书印有“汪士钟印”、“阆源父用”。

参考文献:

[1]霍曼丽.藏书印的内容与价值.图书与情报,2004(2):22—24

[2]王爱喜.中国传统私家藏书印.档案与建设,2002(4):48—49

[3]彭文静.黄丕烈藏书印考论.高校图书馆工作,2003(1):13—15

[4]邱煌.古代私家藏书印浅谈.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4(2):73—74

[5]强亦学.读《明清著名藏书家》有感.山东图书馆学刊,2003(1):89—90

(作者工作单位:苏州大学图书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