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未圆的月亮亦皎洁

未圆的月亮亦皎洁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说久别的夫妻更恩爱,未圆的月亮亦皎洁,这就是“七夕”情结。至于“身在福中不知福”、“失败乃成功之母”、“家贫出孝子,国破显忠臣”等语,无不凝聚着“未圆的月亮亦皎洁”的辩证情思。认识了“未圆的月亮亦皎洁”的“七夕”情结,是觉悟。我认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 “七夕”,把握圆缺运动规则,赋予其内在生机与力量,弘扬“七夕”的儒家传统文化内涵。

昨天“七夕”节,我去逛商场,见一对军官伉俪,缓步于商场购物。不时私语窃窃,相视而笑,似有无限的蜜意柔情,宛若燕尔新婚。军人以严肃著称,即使是年轻军人夫妻,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密过市,也不多见,何况他们已步入中年。因此,招徕了许多惊奇、称羡的目光。知情者说,这对夫妇,一个部队在东北,一个部队在西南。为“万家团圆”,长期两地分居,早已习惯了明月“长向别时圆”现象。长期的两地生活,彼此的深深思念,增添了他们的“向心力”。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牛郎织女天河边长期守望,才有短暂的鹊桥相聚。分离相聚的循环,演绎了地久天长的爱情。所以说久别的夫妻更恩爱,未圆的月亮亦皎洁,这就是“七夕”情结。

类似的现象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桑梓地生活一辈子,“脚痕印满每一寸乡土”的人,却不如“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的故里情深;长期在国内打拼,与家人一起,自觉平平淡淡,一旦出了国,“洋装在身”,厚重的爱国情结便油然而生;穿着囚服,身陷囹圄的人,往往比自由公民对“自由权利”体验得更深刻;久病初愈的患者,往往比体壮身强的年轻人对健康更为珍惜;出身贫寒,天资平平的学生,往往较家境富足,见多识广的学生学习刻苦等。至于“身在福中不知福”、“失败乃成功之母”、“家贫出孝子,国破显忠臣”等语,无不凝聚着“未圆的月亮亦皎洁”的辩证情思。

其实从缺到圆是个过程。月亮从初一到十五,从十五到三十,缺了又圆,圆了又缺,真正圆(盈)的时候只有一天,大部分时间呈未圆(缺)状态。圆是结果,未圆是过程。没有美好的结果,就没有希望与追求。没有漫长未圆的过程,便不能达到短暂圆满境界。但有追求和希望的不乏其人,有圆满结果的却较少,原因是他们缺少艰苦卓绝的跋涉过程。一般说来,如果那对军官伉俪年年日日厮守,彼此间难免有磕磕碰碰,在40多岁时一起逛商场,肯定没有那么浪漫。因为缺失了过程,虽然拉近了距离,往往会疏远了感情。当然,年年日日厮守的夫妇,亲密如斯的也不少,分居两地而生嫌隙的也有。此种情况下,他们追求的亲密(圆满),也有一个过程,不过这个过程主要表现形式不是距离,而是其他的表现形式罢了。朋友,你追求圆满的结果吗?那么你就遵循实现的过程,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往前走吧。

认识了“未圆的月亮亦皎洁”的“七夕”情结,是觉悟。而觉悟,是对月亮盈缺运行规律渐悟的必然。觉悟也是成功的先导。在漫长的过程中,道路有艰辛、有磨难、有崎岖。但是有了觉悟,这些都会转化为成熟、收益和财富。前些年,我在南方旅游,曾看到一位失去双臂的残疾人书法家,用嘴衔笔,挥毫作书,运笔如飞龙舞凤,铸字有松苍竹韵,吸引了大批游人驻足、买字。据说有一个而立之年、事业无成的年轻人看到这种情况,深感无地自容,愧对父母赐给的双手。回去刻苦学艺,大有长进,终于功德圆满。残疾书法家立足于未圆(体不如人的觉悟),经过艰苦的努力过程,最终达到圆满功成的境界。同样,他的弟子立足未圆(技不如人的觉悟),经过艰苦奋斗,终于也获成功。因此觉悟会释放出原子裂变的能量。其实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运动的轨迹,并不是在一个圆上简单地循环往复,而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无穷的升华过程,前进的列车没有终点,只有永远。

围绕“七夕”,媒体就是否将这一天定为中国的“情人节”,借以改变洋节泛滥的不良现象,委实着了不少笔墨。也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争论,中心是想如何以古节压倒洋节。商家似乎从这里看到了商机,或拟设情人宴,或造情侣赠品,不过是想在鹊桥头上设卡收钱而已。我认为,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正确认识 “七夕”,把握圆缺运动规则,赋予其内在生机与力量,弘扬“七夕”的儒家传统文化内涵。有鉴于此,写下上述洋洋洒洒的文字,可能会耽误读者的宝贵时间。

2006年8月31日写于沈阳嘉麟“寻味”书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