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港城文苑绽新葩

港城文苑绽新葩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文艺》设置的栏目也很有特色,如“港城放歌”“心潮传递”“海边风情”“海棠诗选”等,栏目的寓意始终围绕着海文化。“港城放歌”以新这方海濡之地为立足点,有游子赞美故土,有后生歌颂新土,有新新人褒扬“第二故乡”。《新文艺》年出两期,编排美观大方,印制精美,又因其置身区址,我区又无区级文学刊物,《新文艺》无疑可作为一区文学刊物之代表。

港城北仑的核心是新碶,新碶是港城北仑的核心。

当东方大港风起潮涌的时候,港畔呈现的不仅仅是汹涌的潮水,还有挺立潮头的那一朵朵浪花和长风巨浪击岸绘出的一簇簇飞花,“花”便是港畔风起潮涌的最出彩之笔。

《新碶文艺》就是港畔文苑的一簇新葩。

我的案头陈列着第一至第七期的《新碶文艺》(其中第六期为“阅读专辑”)。自2006年11月创刊以来,作为《新碶文艺》的热心读者和作者,我一直关注着她的成长,不仅为她写稿,每期出刊后还热心阅读,积极评刊。

《新碶文艺》首先有一张“漂亮的脸”。有贺友直先生的《新碶老街风情画》,有陈逸飞、陈逸鸣兄弟的《仕女图》,还有俞沙汀先生的版画。名家的画,再加上贺友直先生硬劲的书法,使《新碶文艺》显得很有文化底蕴,既有历史厚重感,又颇有地方风味。

《新碶文艺》设置的栏目也很有特色,如“港城放歌”“心潮传递”“海边风情”“海棠诗选”等,栏目的寓意始终围绕着海文化。

“港城放歌”以新碶这方海濡之地为立足点,有游子赞美故土,有后生歌颂新土,有新新碶人褒扬“第二故乡”。正如著名科学家贺贤土先生在《我的故乡新碶》一文中说:“我爱我的家乡,她留给我诗意般的回忆,淳朴的乡情。小镇上古老的街道,鳞次栉比的古老住宅,广袤的田野,静静流淌的泰河……”《读画忆凉亭》一文,以贺友直先生的《老街风情录》上所画的凉亭这一特殊的古建筑为话题,作者根据自己的经历,又根据画上的内容,由画内到画外,现身说法,情景交融,极富现场感、亲切感。邵永康先生的古诗词,则用别具一格的方式赞美新碶,“岩水碧/泰河蓝/九曲望娘湾/昔日龙沦盐碱地/而今人乐港城天”(《岩泰今昔·捣练子》),“华灯烟柳波光秀/碧水虹桥彼岸涵/风爽天高明月好/一桨翻浪荡轻舟”(《泰河中秋月·港城放歌·七绝》)。

“心潮传递”则融散文、随笔、小说于一栏,既传递作者的心声,又传递社会的心声,集心潮之大成。

“海边风情”是地方风情的记载和写照。如韩光智的《碶:坚石当道,遍尝咸淡》;海市的《天下最鲜“张网货”》;叶向阳的《当年的焐粥瓶》《难忘的桨板》;张贤益的《火柜的记忆》。贺孝峰先生的《活色生香老店名》更是对新碶头“商文化”历史的钩沉细细道来。我和贺孝峰先生较熟悉,他是一位典型的老新碶人,肚皮里有很多新碶头的典故,这篇文章写得细腻真实,使人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时代。

《新碶文艺》还团结了北仑区域的一批“名家”,如乐胜龙、韩光智、虞时中、张仿治、三川半、姚远、王静波等。《新碶文艺》《芦江文艺》《侨乡文艺》,现在是北仑区的“三大名旦”。《新碶文艺》年出两期,编排美观大方,印制精美,又因其置身区址,我区又无区级文学刊物,《新碶文艺》无疑可作为一区文学刊物之代表。

当然,《新碶文艺》也有其不足之处,比如文学性还应加强、小说的容量还不够等等。但作为一个街道(镇)级单位,能坚持不懈办出这样的文学刊物,已经很不容易了。

愿《新碶文艺》越办越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