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想起旧时的物件

想起旧时的物件

时间:2022-01-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着那一件件既近又远,既亲切又陌生,极具岁月沧桑感的旧时物件,我不禁涌动起一股埋藏在心底的对旧时物件的情感。现在,旧时物件大多已进入博物馆,或以图片形式隐身档案中,我们身边的常用物件多被现代化的产品所替代。回想从前那些含有许多“发明”成分、因地制宜、因材制作的原生态的旧时物件,我在敬仰先人的勤劳与智慧的同时,更对他们的成果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那日,我看到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北仑图照集》“旧时物件”,感到十分亲切。望着那一件件既近又远,既亲切又陌生,极具岁月沧桑感的旧时物件,我不禁涌动起一股埋藏在心底的对旧时物件的情感。

我记得在农村读小学,到三、四年级上语文课时,增加了读写“农村常用字”的内容。如:锄头、扁担、箩、篮、草绳、碾子、牛轭、水车、犁、耙、熨斗、土笥……先反复读,后再默写。当时,除对家里常见的物件有印象外,好多东西是听了老师或大人解释,才知道个大概,有些物件在我们幼时也已经消失了。

旧时物件是先人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些生产工具还成为特定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的载体,也成为后人革新研制出新的生产工具的雏形和基础。正如书上所说,“几千年来,人类社会创造了农、工、渔、商等的无数生产工具和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生活(生产)用品”,随着历史的前进和社会的发展,“这些传统的旧时物件,慢慢地变得遥远了”,甚至“逐渐消逝了”。“这些散落在民间的旧时物件,都是先人用心创造出来的,镌刻着先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在旧时物件中,我有几样记忆很深的东西。

石磨,是我幼时农村最常用的物件之一,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关系紧密。它用大石块制成,分上下两个盘,下为坚实木架固定起来的底座,上为磨盘,可以转动,磨中间有石匠凿就的斜条纹,斜条纹的紧密程度决定了磨出来物品的粗细程度。农民用它加工自制食品,如做年糕、米馒头、汤团、灰汁团等等,做法是将稻米浸泡过夜后,放在上磨盘,再自磨孔徐徐进入石磨中间,速度不能太快,量不能太多,否则会被堵住。在推磨中,稻米变成水状粉末,流入白色厚实棉布袋中,再将装有水状粉末的袋放入榨箱中挤压出水分,再将榨干水分的米粉匀细,蒸熟后就可加工成各类米制品。后人利用电动机发明了机械磨,俗称小钢磨,其磨粉的原理实际上也是参照石磨原理的。

水车,俗称“窜”,是手工人力时代农业灌溉的重要运水工具。传统的木制水车运转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摇水车,用两只车单筒转动;另一种是脚踏水车,水车全身皆用木材制成,只是楔子是用毛竹做的竹针钉入,运转的核心部分用由竖的车骨和横的车板组成,水车一头放入河塘中或有水的低洼处,另一头放在田角,上边用手摇或脚踏,河塘的水就随着车板,“哗哗”地注入水田中。手摇水车我也曾操作过,两手必须使劲地拉,并且要用力均匀,否则水车会“脱骨”,即车骨及车板会滑出运转的滑轮。车水是力气活,很辛苦,通常是只有工分拿满分的人干的。

摇篮,曾经是农村很多人家必备的用具。它通常在两种情况下使用,一是妇女生产没有接生婆上门或有人生急病,需要送医院;二是下辈结婚时,要请高寿的老人来自家喝喜酒,老人行走不便,这时就用摇篮,将老人抬来家中,喜事结束后再抬回家中。

从前农村里还有一样很有意思的工具,上口窄,下口大,有成人的一手高,叫鱼荃,是用来在夜间捕鱼的。以前农村多溪沟渠,通常在夜间下过雨后,白天躲藏在草丛或石缝里的鱼类,会在夜间出来寻食或戏水,人们就利用鱼的这个特性,在夜间用手电照,发现鱼类就用鱼荃罩住,使它逃遁不得,随后便伸手捉住放入鱼篓。成语“得鱼忘荃”中的荃,指的就是这种捕鱼工具。

此外,旧物件还有风箱(分两种,扬谷用或灶台扇火用)、蔑簟(晒谷用)、雷滚耙(耙农田用)、蓑衣、捣臼、挈档桶、篦箕(梳头用)、汽油灯、桅灯等等。

现在,旧时物件大多已进入博物馆,或以图片形式隐身档案中,我们身边的常用物件多被现代化的产品所替代。回想从前那些含有许多“发明”成分、因地制宜、因材制作的原生态的旧时物件,我在敬仰先人的勤劳与智慧的同时,更对他们的成果充满了深深的眷恋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